芦苇苗种类?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276 时间:2021-12-05 16:30:53
芦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我国很早就有将芦苇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记载。特别 是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芦苇新的利用价值不断被开发出来。除民用和制浆造纸以外,芦苇的药用功能、保健功能以及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作 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芦苇对保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功能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国内许多有条件的地方,都把发展芦苇栽培作为生 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来进行,许多湿地公园也利用芦苇来净化水资源。所以认识芦苇湿地,掌握发展芦苇湿地方面的相关知识势在必行。
芦苇是一种抗盐碱能力很强的植物。能够在土壤含氯离子高达0.5%,碳酸盐含量在2—5%、PH值8.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所以在盐碱或沼泽地上随处可见芦苇群落,故有人称芦苇是盐碱地上的先锋植物。在粮食作物不宜的湿地上发展芦苇,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改良土壤。
盐碱地上栽植芦苇,伴随着苇田灌溉的实施,土壤的含盐量逐年减少,长苇年限越长,脱盐效果越显著,据有关调查表明,栽植芦苇10年后,土壤的脱盐效果高达90%以上。
据测定,每公顷芦苇约有3t多落叶,这些落叶含有一定数量的营养成份,可为土壤增加大量有机质。同时根状茎和须根的新陈代谢也给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含量;另外,芦苇具有发达的须根系统,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直接溶解于水形成碳酸,碳酸的积累加强硫酸钙的溶解,钙离子可代换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形成重碳酸钠,重碳酸钠随土壤淋洗而排出土体,结果改变了可溶性盐分中阳离子的比例关系,使Na+K/Ca+Mg的比值减小,与此同时,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代换量增加。代换量越大,钠钾离子就越少,土壤的碱化度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