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各个时期的精神?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1-07 06:48: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时代精神楷模,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航天精神”,乃至当前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无一不是民族精神的细化,具体表现。它们是用以维系、协调、凝聚民族成员间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民族精神具有三大特征:历史延续性、时代创新性、教育传承性。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在中国革命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它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
一、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形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时期,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它贯穿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中国革命才从此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三、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主要包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长征精神是我党精神法宝。经过长征的锤炼,中国工农红军力量逐渐壮大起来,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后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四、延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五、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它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六、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西柏坡,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在西柏坡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国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迈进。完成这一宏图伟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更需要建设负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