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组合盆栽造型 多肉植物组合盆栽造型图片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7 05:47:16
1、准备一个开口比较大点的花盆,陶土盆透气性最好,建议使用陶盆。在底部透水孔用瓦片或者陶盆碎片盖住,防止土壤从孔内漏出来。
2、在花盆底部先放一层一厘米左右的石子,利于排水和透气,多肉类植物喜偏干环境,忌积水。
3、然后放一层腐殖土加菜园土的混合土壤,厚度不少于2厘米,这样对于多肉植物生长有长效的肥力,后期几乎不需要施肥。
4、把多肉植物根系整理顺畅后摆放在盆内,用含有谷糠拌过的土壤填上,压实。
5、根据多肉植物的高低搭配,以均匀的距离,依次摆放在盆内,每一棵多肉植物的根要完全种植在土壤里,并压实。
6、种植最后几棵没有空间,需要用镊子夹住多肉植物根部位置种到土里,注意不要碰伤叶子和折断植物根系。
7、全部种好以后在空隙处和露出来、根部的地方加上一些土壤,用小竹条把土压一下,浇透水。等不漏水了,就可以放在桌子上欣赏自己的作品了。
1、留白设计
采用黄金分割法,将主要的多肉植物种植在偏离中心的位置,其余的地方不种植物或种小棵植物,进行整体留白,视觉的聚焦点就会聚集到主题的多肉植物上。
2、高矮设计
这种方式便于对每棵多肉植物进行欣赏,整体造型也会显得更鲜活,更有层次感,这种设计也很适合与场景设计一起使用。
3、数量设计
一般单数的多肉植物组合在视觉上会好看一些,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固定的,有的双头的多肉植物直接使用也很好看。
4、主次设计
选取一棵主要的多肉植物作为重点,围绕这棵主要的多肉植物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比较能突出中心,起到点睛的作用,所选的多肉植物最好在形态上也要大于其他植物。
5、场景设计
利用一些小道具来做一些小场景。比如龙猫造型的小摆件。加入小道具就能让整个场景给人更多的遐想,很有代入感。
而对于多肉老桩来说,总是有一种立体的美,价格也相对较贵,也成为越来越多肉友追捧的对象。如何养出一盆漂亮的立体画呢?肉友不仅需要一定的盆景知识和审美水准,还需要不断的有目的的去勤修勤剪噢。
选材上最好挑选那些易于造型的老桩,景天科多肉生长迅速,养老桩也相对容易些。
很多人以为养老桩就是放任其徒长,其实这样不可取,品相不好。如果想任其没有约束的疯长,可以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地栽。没有了盆器的限制,多肉的根系就有无限的生长空间。平时勤修根和下部的枯叶,水肥给充足,多肉会生长的更迅速。
养出老桩需要不断的修修剪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自然生长的多肉大多数都是杂乱无章的,你需要先根据已有的素材构思出要塑造的老桩造型,如,两山相望、古色沧桑等等,让多肉每一个阶段都按着你的计划有目的的掐尖打顶,修建多余枝条叶片,逐渐将它塑造成一颗有故事的肉。
盆器的搭配也很重要,盆太大,整体植株会显得空洞矮小,同时培养土多,也会造成徒长。盆太小又显得头重脚轻,影响造型,易造成老桩水分、养分不足。浅盆盆器直径宁大勿小,深盆则宁小勿大。组合盆栽建议用最浅的盆;植株用较浅的盆;斜杆、卧干、曲干植株用盆要深度适中。
1.
科属一致
我们可以选科属一致的栽种在一起,这样方便打理,容易养护。比如景天科属的可以放一起养护,玉露类的放一起养护,玉露和景天科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喜光照强光照出状态,那玉露则不是,它喜阴和湿润环境,它们搁一块,那不得两败俱伤呀。养护起来以及为不便呢。
2.
习性相近
为了一盆里五颜六色,形象上差异一些,为了更加美观,那么肯定会有不同科属的品种,这时就要考虑到它们的生长习性是否相近,相近的栽种一起,打理起来很方便,也会出状态。
3.
排列顺序
尽管有些科属很不一致,那么我们在栽种的时候就考虑到盆栽的近景,中景,远景的位子,把不同科属的肉肉分开,在养护的时候,也会帮我们大大的忙。在浇水日晒伤控制好,也会养出很好的状态。
再者缺口盆栽种多肉的时候容易漏土,所以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说我们先在缺口处栽种一棵单头的多肉,亦或者放上一块石头,等多肉抓土之后再拿掉。缺口盆实际上大都是一些有一定高度的花盆,我们用来养下面这13款多肉的话,那搭配起来可是非常漂亮的。
用缺口盆养的红叶祭
1-2.红叶祭和火祭。前者是后者的杂交品种,不过更容易上色出状态。当然无论是红叶祭也好,还是火祭也罢,养护时间长了它们的茎秆都会垂下去生长,所以特别适合用缺口盆来栽种。
用缺口盆养的姬秋丽锦
3-4.姬秋丽锦和姬秋丽。前者是后者的锦化品种,其养护难度会稍微高一些,但它的颜值也更高。如果你喜欢姬秋丽锦或姬秋丽的话,不妨尝试一下用缺口盆来养,时间一长它们就会从缺口处垂下去,然后长得像瀑布一样,特别好看。
缺口盆养的布丁
5-6.布丁和铭月。这两个品种放到一起说没毛病,毕竟布丁是铭月的优选品种,它们除了出状态的时候叶片颜色不一样之外(布丁是红色,铭月是黄色),习性基本上是一样的——养到2-3年左右它们的茎秆都会变长,然后垂下去形成悬崖桩,因此也很适合用缺口盆来养。
美杏锦
7.美杏锦。这个品种初期会向上生长,但时间长了它的茎秆支撑不住顶部叶片的重量就会向下弯曲并长成悬崖桩,所以用小高盆或者缺口盆来养都挺好,至于最终怎么选择就要看我们的个人喜好了。
淡雪
8.淡雪。天生就容易长成悬崖桩的多肉品种之一,不管我们是用小盆控养还是大盆放养,反正养个一年半载淡雪就会长出长长的茎秆来,到那时一般的花盆肯定就不适合它了,必须要更换缺口盆这类有一定高度的花盆,这样搭配起来才好看。
洛神
9.洛神。作为桃蛋跟劳尔的杂交品种,洛神反而比它们更皮实好养,同时颜值也很高,建议场地宽敞且还没养过它的肉友入手一棵来养,到时用一个缺口盆或小高盆栽种起来,绝对会美美哒。
肉友用缺口盆栽种的紫乐
10.紫乐。它的茎秆比较硬朗,通常向上直立生长,但若是我们有心将其培养成悬崖桩,那也是可行的,比如说前期配土颗粒比例低一点(5成左右),同时生长季节多淋一下雨,那紫乐的茎秆就会长得比较长,然后垂下去生长。后期我们给紫乐换盆的时候提高配土颗粒占比,同时再用缺口盆栽种起来就特别好看了。
阿伦培
11.阿伦培。它是夏天出状态的多肉,故而夏天我们要尽量露养,如此一来方可看到全状态的阿伦培。而作为小型多肉品种,阿伦培自然也适合用缺口盆或小高盆来栽种,反正都不会影响它上色出状态。
秋丽
12.秋丽。特别皮实的多肉品种,在南方地区四季露养都没啥压力。不过秋丽的茎秆也比较长,低矮的花盆明显不适合它,相反我们用缺口盆或小高盆来养它的话,那既有利于它的生长,同时搭配起来又具有更高的观赏性。
姬胧月
13.姬胧月。这是大部分肉友都在养的多肉品种,同时也是培养悬崖桩的最佳品种之一,因此大家最好用缺口盆或正常的小高盆来养它。不过缺口盆养姬胧月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的茎秆可以从花盆的缺口处垂下去,这样夏天高温天气下它的茎秆就不容易被盆沿给烫坏了。
选择健壮耐寒的多肉植物。准备好土和陶粒,修剪根须,然后晾晒一两天。注意不要着急栽种。往花盆底部放入陶粒和营养土,将多肉放入土中,将根部加以固定。再浇水,一般是隔上三五天后再浇。多肉植物却是要有尽量充足的光照才能长好,不过在夏季温度过高的时候就要就要适当遮阴。
多肉植物需要良好的排水性,但是直接用纯沙子栽培多肉植物不是很好的选择,它排水太好,水分浇到沙子很快散失,多肉植物的根系就吸收不到水分。可以选择用仙人掌土栽培, 或者用泥炭土混合珍珠岩,可以适当添加河沙,这样的土壤排水好,疏松透气性也是非常好的。
多肉植物都不喜欢太潮湿的地方,要保持通风,温度在5度以上,温度在零度以下容易冻伤,而多肉植物只能在短暂的低温下生长,在持续的寒冷环境则容易导致叶子冻伤和温度腐烂。
1、摘心打顶
想要让多肉的造型更加美观,需要找准多肉母株的位置,用剪刀将顶部的叶片剪掉,促使植株萌发更多的新枝,有利于多肉的造型更加紧凑。
2、疏剪分枝
给多肉修剪时,需要将植株上的病害枝、枯黄枝、交叉枝、徒长枝剪掉,使多肉的造型更加整洁,然后在切口处喷洒多菌灵消毒溶液,让多肉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3、短截砍头
给多肉修剪造型时,需要对它进行砍头处理,将植株上生长旺盛的分枝砍掉,避免多肉长的过高,然后在切口处涂抹上一层草木灰,防止多肉感染病害。
4、散光环境
为了让多肉的造型更加美观,在养殖时需要将它放在半阴的环境中,不仅能防止太阳曝晒,还能有效控制生长速度,多肉叶片不会出现徒长、摊开的现象。
可以把挤的地方移几棵出来用另外一个盆种
这可不好说的,哪个地方都有多肉植物养养殖的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的都是大棚养殖的,什么都有多肉植物都有。
多肉植物种种子应该种6粒,把种子埋3cm深,浇水三天浇透一次就行。养护温度一般温度不宜太低,只需要注意温差大的变化,也就是防冻,冬冻和春冻,夏秋节正常的室温,完全没有问题,这点不用担心。水分多肉植物有喜湿的植物,他们比较耐旱,这样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就体现出来了,只要保证正常生长水分就可以,不过也有些是喜湿的,要让环境潮湿的。种植前要了解一下。随着温度上升,水分要充足。透气性透气一定要好。在选用盆器的时候,最好是陶的,土壤用炭灰混合砂石之类。光照只有少部分多肉植物对光照敏感,比如玉扇玉露万象之类的十二卷属植物,其他大可以马马虎虎的养,没事多晒晒。施肥施肥要慎重些,最好是在开春后温度稳定,生命开始生长的季节是一些氮肥。
茼蒿菊茼蒿菊是几种外形像雏菊(daisies)的花类的统称。普通茼蒿菊,也叫做木茼蒿(Paris daisy),原产于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木茼蒿是一种柔弱的分枝植物,高为2到3英寸(60到90厘米),长着零乱分开的叶子,开浅黄色或白色的花,花朵为头状花序,直径约2英寸(5厘米)。茼蒿菊主要被种植在温室中。蓝色茼蒿菊(blue marguerite)通常指的是生长于南非(South African)的一种茂盛的蓝雏菊(blue daisy)。中文学名茼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