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壳虫怎么防治? 多肉植物病害如何防治?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9-05 15:01:29
1、加强养护:蚧壳虫喜欢生长在温暖、封闭的环境中,需将植株养护在通风处,并且还需定期施肥,增加植株的抗性。
2、越冬清理:秋季的时候需人工将树干上的虫卵消灭掉,并且还要将植株的枯死枝剪掉,并集中销毁。
3、药物治疗:蚧壳虫出现初期,需喷洒蚧必治的稀释溶液,每5~7天使用一次即可。
养多肉有两年了,期间也养死过一些,但大部分都成活了。
种多肉之前多肉需要晾根一两天,根部用多菌灵消毒,生根水浸泡。选盆最好选透气性好的,泥土最好是多肉专用土。因为多肉根系发达,一般的土容易板结。营养土中加入适量的多菌灵搅拌均匀,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虫害。盆底最好垫一些大颗的陶粒,陶粒吸水性强,这样土不容易积水,多肉才不容易烂根。种好后放在通风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要分清多肉的属性,大部分多肉都是喜欢阳光的。但是夏天太热的时候要把多肉搬到阴凉处,也要少浇水。多肉比较耐旱,多肉浇水要见干见湿。意思就是土表面干的时候再浇,浇水要浇透彻。 隔一段时间要施肥,这样才能长得好。
简单来说,多肉要想避免虫害,要做好消毒、通风,光照要足。盆、土选用透水性强的。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处理。
果树经常会患有多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见有蚜虫、粉虱、蚧壳虫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繁殖快、种群基数大、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因此防治难度系数较大,而蚧壳虫除了以上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因为它们自带防护服,虫体外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有厚厚的蜡质层,真正的虫体被这层防护服重重包裹,寻常药剂难以渗透进去,虫子因无法有效接触药剂而不能轻易被消灭,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防治呢?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农药,对于蚧壳虫的防治,打农药不仅仅涉及到药剂的选择更要注意助剂和打药时机的选择。
实际应用当中,大多数防治蚧壳虫的药剂还停留在杀扑磷、敌敌畏等高毒农药的用药水平上,而这些高毒农因为属于禁药,不仅不让生产和销售,更容易因毒性大和残留问题而无法在果树上使用。
所以,选择合适的药剂是第一要务,那么应该选择哪些种类的药剂呢?下面有几个方向可以作为参考:低残留、低毒、内吸、渗透性强。前面有介绍说蚧壳虫外面包被有厚厚的蜡质层,药剂不容易渗透进虫体表面,所以内吸和渗透性是保证药效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对于剂型也应该严格要求,最好是乳油类型的,乳油剂型通常含有有机溶剂,能有效渗透靶标内部,提高药效。
综上,这里推荐几种药剂:啶虫脒·毒死蜱乳油、噻嗪酮毒死蜱乳油、唑虫酰胺·螺虫乙酯乳油等。同时混配高效渗透剂,利用渗透剂的强渗透性带毒入蜡质层内部毒杀蚧壳虫。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手段通常简单且出奇制胜,方法也比较多重多样,这里着重介绍两种方法,分别是色板诱杀法和人工隔离法。
色板诱杀:不同害虫有不同的颜色趋性,比如春秋两季,傍晚时分,假如你穿着黄色衣服,那么最容易吸引虫子往衣服上面飞,这就是颜色趋性。同理,蚧壳虫也有喜欢的颜色-黄色,所以可以采用黄板诱杀法,用黄色诱集过来再进行处理,提高杀虫效果,方法简单实用。
人工隔离:顾名思义就是剪除有蚧壳虫的侧枝,然后收集到一起深埋或者焚烧即可,但此法有个缺点,就是只能虫害初期使用,大量爆发时还是建议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
3.生物防治
生态平衡是需要生物多样性来维持的,那么蚧壳虫大量爆发时,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会有大量的天敌前来取食蚧壳虫,比如瓢虫,本方法环保无毒且高效,适用于果树尤其是做有机水果的农户使用。但此法也有缺点,就是见效慢,防治速度不去化学防控,且天敌生物生存受环境影响大,对农户来说如何保证大批量天敌活下去至关重要。难度较大。
故此,推荐使用乳油剂型的,且具有内吸型和渗透性的药剂来防控蚧壳虫,推荐药剂详见上文,在此不一一赘述。
通风处,空气干燥,植物脱水了,容易滋生蚧壳虫,去花店看看,买包植物杀虫剂百 虫 灵,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包一喷壶喷喷植物叶片
以下三种方法
1、物理杀法,直接用针、牙签、镊子去挑死,这个方法适合茎杆部位或者叶子背面有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肉眼看得到,所以可以去挑死。
2、在药店买消毒酒精,浓度75%及以上的,蘸取适量酒精反复擦拭虫害部位是可以除掉蚧壳虫,工具可以试试毛笔或刷子,如果叶片过密的话,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片部位,然后观察几天,再有蚧壳虫就继续用酒精。3、可以用护花神稀释之后(比例按说明书上说的),整棵植株都喷一下,如果气候不是很潮湿的话,建议用护花神也灌一下根,这样比较彻底。如果天气比较潮湿,或者虫害比较严重,建议把泥也换了吧,怕泥土里面虫卵多。一开始隔个两三天就要喷洒一次的,因为介壳虫比较顽强,有些虫卵可能还会孵化,所以要持续一段时间。
根粉介壳虫清理方法:正常情况下这虫子是看不见的,它们几乎全部生活在土壤中,靠吸食根系的养分生存,然后产卵孵化,极难发现,一般只有在翻盆换土的时候才能看到,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新买回多肉的时候做好各种检查及清洗工作。
1.
喷施药物
多肉出现了蚧壳虫,要想彻底消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杀虫剂喷施,不过用药不能太频繁,2到3天喷一次即可。
2.
人工捕杀
刚开始的时候,蚧壳虫的数量比较少,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可以观察找出,利用针这类尖锐的东西将虫子戳死。检查好几遍,一定要清除的彻底一些。
3.
撒小白药
小白药的效果比较持久,可以准备好小白药,然后埋在土壤底下,或者是直接撒2勺在土壤的表面这样能杀死根部的蚧壳虫。
多肉蚧壳虫是一种小型的昆虫,主要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它们通常有一个圆形或卵形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壳,有时候呈现出粉红色或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多肉蚧壳虫通常潜藏在植物的叶片、枝干或根部等位置,会对植物造成伤害。这种昆虫可以在人口稠密且空气较为干燥的地方繁殖得非常多,因为它们的壳可以较好地保护它们。因此,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减少空气干燥程度,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才是有效防治多肉蚧壳虫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农药等工具来对它们进行控制。
多肉长介壳虫可能是因为养它的地方通风性比较差,并且相对潮湿闷热,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害虫繁殖。如果发现多肉生了介壳虫,需要先用刷子将害虫刷掉,然后把它移动到一个通风条件好一些的位置,并且用具有杀虫作用的药物喷洒植株和花土,来除掉剩余的害虫和虫卵。
蚧壳虫的防治比较简单: 1、春季萌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
2、萌芽后发生时喷布1000倍的杀扑磷、或600倍的蜡蚧灵、或800倍的介霸。等专业杀介药。毒死蜱杀介壳虫很好。
氯吡硫磷,又名毒死蜱、氯蜱硫磷,化学品名: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白色结晶,具有轻微的硫醇味。非内吸性广谱杀虫、杀螨剂,在土地中挥发性较高。
⒈ 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
⒉ 混用相容性好,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且增效作用明显(如毒死蜱与三唑磷混用)。
⒊ 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氧乐果等)的首选药剂。
⒋ 杀虫谱广,易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对地下害虫特效,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
⒌ 无内吸作用,保障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适用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