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欣赏论文龙胆花 龙胆花的花期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2 19:12:05
龙胆花的耐寒能力较强,在冬季期间,可将其放在室外过冬。为了龙胆花来年能够更好的生长,可将其放在温暖的室内养护。在养护期间,需要适量的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可将龙胆花放在室内光照充足的阳台上,有利于龙胆花来年的长势。
龙胆的别称 龙胆,也叫做胆草、草龙胆、山龙胆、龙胆草。 龙胆的生长习性 龙胆比较喜欢温凉的环境,土壤一般是酸性土壤。
龙胆花性:大寒,味:辛、苦涩。
1、环境要求
龙胆花是喜欢凉爽的环境,龙胆花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度到30度之间,所以养护环境温度要控制在这个温度即可。
2、土壤要求
一般龙胆花盆栽时,要使用肥沃的砂质土壤来作为盆土,这样可以避免土壤板结造成的根部积水。
3、光照要求
龙胆花对光照要求比较特殊,一般龙胆花在幼苗期要求弱光,需要适当遮荫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等龙胆花到生长期要求光照要充足,如果光照不充足容易徒长,如果光照过强,龙胆花的幼嫩枝叶容易被灼伤。
4、浇水要求
龙胆花对水分要求不算很高,一般正常浇水能满足龙胆花的生长需要即可,但是一定要避免积水伤根。
5、虫害防治
龙胆常见的病害为斑枯病和白绢病两种真菌类感染,发病躲在高温的7,8月份,常见于种植密度过大,通风较差的环境下。
龙胆和龙胆花是不一样的。
龙胆是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根茎平卧或直立,具多数粗壮、略肉质的须根。花枝单生,直立,中空,近圆形,枝下部叶膜质,淡紫红色,鳞片形,先端分离,中、上部叶片近革质,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叶脉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突起,粗糙。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裂片常外反或开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花冠蓝紫色,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筒状钟形,花丝钻形,花药狭矩圆形,子房狭椭圆形或披针形,蒴果内藏,宽椭圆形,种子褐色,有光泽,线形或纺锤形,5-11月开花结果。
龙胆的种植方法: 龙胆常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林缘及灌丛间,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冷,喜光照,忌夏季的高温多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生长温度20-25℃。 1.选地、整地 龙胆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还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含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平地、坡地及撂荒地均可栽培,黏土地、低洼易涝地不宜栽培。育苗地应选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壤土,一般选平地或东、西向的缓坡地。移栽地应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也可以利用阔叶林的采伐地或旧人参地栽植,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植物为好。选地后于晚秋或早春将土地深翻30-40厘米,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000~3000千克,尽量不施用化肥及人粪尿。育苗地多作成平畦或高畦,畦面宽l-1.2米,高10-15厘米。移栽地畦面宽1一1.2米,高2O-25厘米,作业道宽30-40厘米。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也可以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 (l)育苗 育苗的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播种前先将种子作催芽处理,方法是在播种前5-10天,将种子用0.l毫升/升的赤霉素浸泡24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几次,用种子量3-5倍细沙混拌均匀,装人小木箱内,放在室内向阳处,上面用湿纱布盖好进行催芽,温度稳定在22-25℃,并保证细沙有一定温度,5-7天种子表面刚露出白色小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前先用木板将畦面土刮平、拍实,再用细孔喷壶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再拌入10-20倍的过筛细沙,拌匀之后放人细带中,轻轻敲筛,使种子均匀散落在畦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1.5-2.0克,播完之后上部用细筛将细的锯末盖l-2毫米,上部盖一层油松叶保湿,最后再少量浇1次水。 有的地区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时不拌细沙,直接拌入过筛的细锯末,1.5克种子拌250克锯末,拌匀后直接用细筛播种,其它方法同上。因锯末保温保湿作用好,出苗率较高。总之,播种应作到“浇透水、浅覆土、高覆盖’。在大面积生产中有的不作种子处理,如果加强管理也可保证正常出苗。 (2)移栽 春秋季均可移栽,当年生苗秋栽较好,时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季移栽时间4月上、中旬。在芽尚未萌动之前进行。移栽时选健壮、无病、无伤的植株,按种栽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横畦无沟,沟深依种栽长短而定,每穴栽苗l-2株,盖上厚度以盖过芽苞3-4厘米为宜,土壤过于干旱时栽后应适当浇水。 (3)分根和扦插繁殖,龙胆生长3年后根茎生长旺盛,可以结合采收同时进行分根繁殖,方法是将生长健壮植株根据长势情况将其剪成几个根茎段,再按移栽项进行分栽。 二、三年生龙胆于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生长旺季,将地上茎剪下,每3~4节为三个插条,除去下部叶片,用ABT生根粉处理后扦插于插床内,深度3-4厘米,插床基质一般是用l/2壤土加 l/2量过筛细沙,扦插后每天用细喷壶浇水2-3次,保持床土湿润,插床上部应搭棚遮荫,20天左右生根,待根系全部形成之后再移栽到田间。由于龙胆在栽培中结种子量很多,繁殖系数大,在生产中分根和扦插繁殖很少应用,因此,不作重点介绍。 3.田间管理 (l)育苗管理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畦面湿度,种子萌发至第一对真叶长出之前,土壤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一对真叶至二对真叶期间,土壤湿度控制在60%左右,因此,育苗床应经常用喷壶浇水。苗出全之后,逐次清除杂草,6-7月生长旺季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追肥。8月上旬以后逐次除去畦面上的覆盖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 (2)移栽田管理 全部生长期内应随时松土除草,保证幼苗正常生长。龙胆喜阴怕强光,可在作业道边适当种植少量玉米,以遮强光。7月中旬在行间开沟追施尿素,每亩25千克左右。开花期喷1次100毫升/升的赤霉素,增加结实率。促进种子成熟,籽粒饱满。花蕾形成之后,除留种植株外及时将花蕾摘去,以利根部更好生长。越冬前清除畦面上残留的茎叶,并在畦面上覆盖2厘米厚腐熟的圈粪,防冻保墒。 4.病虫害防治 (l)猝倒病 主要发生在一年生幼苗期,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罹病植株在地面处的茎上出现褐色水渍状小点,继而病部扩大,植株成片倒伏于地面,5-8天后死亡,主要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湿度大、播种密度大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调节床土水分,发现病害后停止浇水,用65%的代森锌500倍液浇灌病区,也可用800倍液百菌清叶片喷雾。 (2)斑枯病 是当前龙胆发病较多、危害较重的常见病害,该病多发生在二年生以上植株,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田间发病高峰期为7月至8月中旬,气温25-28℃,降雨多,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农业手段和药剂防治结合。首先应按要求严格控制选地,地势低洼、易板结地不宜种植,不宜连作;栽种前土壤、种子、种苗用50%多菌灵消毒;移栽田畦面覆盖稻草或树叶,以利防病;保持田间清洁,秋末应将残株病叶清除田外烧掉或深埋;控制中心病株,一旦发现病株病叶立即清除,用药液处理病区。发病之前即5月下旬起至七八月份发病期,用甲基托市津800-1000倍液,9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等农药交替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1次,防治效果较好。 (3)褐斑病 6月初开始发病,七八月最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中央颜色稍浅,随病情发展,病斑相融合,叶片枯死,高温高湿条件下本病极易发生。防治方法:同斑枯病。
龙胆花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平卧或直立,短缩或长达5厘米,具多数粗壮、略肉质的须根。花枝单生,直立,黄绿色或紫红色,中空,近圆形,具条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
别名:龙胆草、胆草、草龙胆、山龙胆、陵游、草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水龙胆
龙胆花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地胆头、龙胆草、观音草、山龙胆,也被叫做高原精灵,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等均有分布。植物龙胆高30-60厘米,多数粗壮、略肉质的须根;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花冠蓝紫色,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筒状钟形;花果期5-11月。龙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花色艳丽,观赏性比较强,其根及根茎皆可入药。
龙胆花古代雅称为观音草。
龙胆花在生长期间,一般在春季期间需要进行修剪,要将其枯枝和老枝剪掉,能够节省养分,有利于新枝的生长。
在生长期间,需要将其密枝和重枝剪掉,能够增强枝条的透气性,可以促进龙胆花枝叶的生长,可避免龙胆花受病虫侵害。
龙胆花养护的好的话,一年可以开一次花,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份开始开花。花期时间在8-9月份,龙胆花一般会在九月末期或者十月份一开始的时候开始凋谢,如果养护得当的话,龙胆花的花朵开放时间也许会有所延长。
龙胆花喜湿,但是不太耐涝,因此在花期养护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浇水的量,具体浇水量和浇水次数要看土壤是否缺水,让土壤保持在湿润的状态,不会让盆土内出现积水即可。
龙胆花蓝色的好看。
龙胆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夏秋季开出紫蓝色的花朵,在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分布最多,是一种高山花卉。龙胆和杜鹃、报春被称为中国三大天然名花。它是一种小型的草本植物,一般高度在30-60厘米之间。在8月份开花,花朵为喇叭状蓝色花卉,花期持续一至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