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的定义 花卉学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7 12:28:09

庭院花卉的定义?

庭院花卉是指:以布置庭院为目的的,适合种植在庭院里的花卉植物,具体的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决定,适合在庭院种植的花卉还是很多的。

比较常见的庭院植物有桂花、女贞、紫金花、凤仙花、鸡爪槭、绣球花、夜来香、晚香玉、紫叶小劈、白玉兰、广玉兰、秋海棠、紫荆等等。

花卉的定义是什么?

花卉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内容如下

1、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2、广义的花卉:是指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

宿生花卉定义?

宿根花卉是指能够生存2年或2年以上,成熟后每年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园林栽培中,这个术语也用来指基部为木质的亚灌木 (如薰衣草和蒿属植物),并常包括禾草类和蕨类植物。通俗地讲,宿根花卉是指能够“冬眠”的花卉,翌年春天地上部分又可萌发生长、开花结籽的花卉。

花卉知识产权的定义?

中国幅员辽阔,花卉资源丰富,是花卉生产大国,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花卉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阐述了中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探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关系到我国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需高度重视。

花卉学的定义,并各举三个例子加以证明?

学习好,孝顺父母,知恩图报

花卉中花径的定义是什么?

1、花境 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

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练,而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植物造景方式。2、花茎 花的茎 3、花径 两侧有种植花卉植物的小径

组学的定义?

Omics是组学的英文称谓,它的词根'-ome'英译是一些种类个体的系统集合,例如Genome(基因组)是构成生物体所有基因的组合,基因组学(Genomics)这门学科就是研究这些基因以及这些基因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单纯研究某一方向(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等)无法解释全部生物医学问题,科学家就提出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基因,蛋白及其分子间相互的作用,通过整体分析反映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为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珍珠学的定义?

珍珠学的科学内容包括珍珠成因论、珍珠贝类生物学和珍珠养殖技术学等主要组成部分,“珍珠学”的名称也是在本人的著作《珍珠科学》专著中首次提出的,标志了这一新学科的成立。

花卉学,球根花卉的繁殖要点有哪些?

(2)分株法

分株繁殖多用于宿根性草本植物的繁殖,有时为实行老株更新,亦常采用分株法促进新株生长。分株繁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块根类分株繁殖:如大理花的根肥大成块,芽在根茎上多处萌发,可将块根切开(必须附有芽)另植一处,即繁殖成一新植株。

②球茎类的分球繁殖:茎缩短肥厚,成为扁球状或球状,如唐菖蒲、郁金香、小苍兰、晚香玉等。将球茎鳞茎上的自然分生小球进行分栽,培育新植株。一般很小的子球第一年不能开花,第二年才开 花。母球因生长力的衰退可逐年淘汰,根据挖球及种植的时间来定分球繁殖季节,在挖掘球根后,将太小的球分开,置于通风处,使其通过休眠以后再种。

③根茎类的分株繁殖:埋于地下向水平横卧的肥大地下根茎,如美人 蕉、竹类,在每一长茎上用利刀将带3―4芽的部分根茎切开另植。

④宿根植物分株繁殖:丛生的宿根植物在种植三四年,或盆植二三年后,因株丛过大,可在春、秋二季分株繁殖。挖出或结合翻盆,根系多处自然分开,一般分成2―3丛,每丛有2―3个主枝,再单独栽植。如萱草、鸢尾、春兰等花卉。

⑤丛生型及萌蘖类灌木的分株繁殖:将丛生型灌木花卉,在早春或深秋掘起,一般可分2―3株栽植,如腊梅、南天竹、紫丁香等。另一类是易于产生根蘖的花 木,将母体根部发生的萌蘖,带根分割另行栽植,如文竹、迎春、牡丹等。

(3)插扦法

①叶插:即用植株叶片作为插穗,一般多用于再生力旺盛的植物。可分为全叶插和部分叶片扦插。用带叶柄的叶扦插 时,极易生根。叶插发根部位有叶缘、叶脉、叶柄。非洲紫罗兰叶插于土中或泡于水中均可在叶柄处长出根来。将叶片剪为数段扦插的有虎耳兰,虎耳兰叶身较长,可切为7―8厘米长,斜插于盆中,可由叶片下部生根发芽。

②叶芽插:一枚叶片附着叶芽及少许茎的一种插法,介于叶插和枝插之间。茎可在芽上附近切断,芽下稍留长一些,这样生长势强、生根壮。一般插穗以3厘米长短为宜。橡皮树、花叶万年青、绣球 花、茶花都可采用此法繁殖。

③枝插:因取材和时间的差异,又分为硬枝扦插和嫩技扦插。 硬枝扦插: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选择成熟健壮,组织充实,无病虫害的一二年生枝条中部,剪成10厘米长左右,3―4个节的插穗,剪口要靠近节间,上端剪成斜口,以利排水,插入土中。 软枝扦插:即当年生嫩枝插。剪取枝条长7―8厘米,下部叶剪去,留上部少数叶片,然后扦插。如菊花、一品红、天竺葵、海棠等。 半硬枝插:主要是常绿花木的生长期扦插。取当年生半成熟枝梢8厘米左右,去掉下部叶片留上部叶片两枚,插入土中1/2―2/3即可,如桂花、月季等。

④根插:用根作为插穗繁殖新苗,仅适用于根部能发生新梢的种类。一般用根插时,根愈大则再生能力愈强,可将根剪为5―10厘米长,用斜插或水平埋插,使发生不定芽和须根,如芍药要,靠近根头的部分,发芽力旺盛;垂盆草根细小,可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撒于盆面上然后覆土。此外,腊梅、牡丹、非洲菊、雪柳、柿、核桃、圆叶海棠都可采用根插。 插后的管理:扦插后的管理主要是勿过早见强光,遮荫浇水,保持湿润。根插及硬枝插管理较为简单,勿使受冻即可。软枝、半硬枝插,宜精心管理,保持盆土湿润,以防失水影响成活。发根后逐步减少灌水,增加光照,新芽长出后施液肥一次,植株成长后方可移植。此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和除草松土。

(4)压条法

压条法,是将一植株枝条不脱离母体埋压土中繁殖的一种方法。多用于难以扦插生根的花卉,如腊梅、桂花、结香、米兰等。 ①单枝压条:取靠近地面的枝条,作为压条材料,使枝条埋于土中15厘米深,将埋入地下枝条部分施行割伤,或轮状剥皮,枝条顶端露出地面,以竹钩固定,覆土并压紧。连翘、罗汉松、棣棠、迎春等常用此法繁殖。此法还可在一个母株周围压条数枝,增加繁殖株数。

②堆土压条:此法多用于丛生性花 木,可在头年将地上部剪短,促进侧枝萌发;第二年,将各侧枝的基部刻伤堆土,生根后,分别移栽。凡丛生花木,如绣线菊、迎春、金钟等均可用此法繁殖。

③波状压条:将枝条弯曲于地面,将枝条割伤数处,将割伤处埋入土中,生根后,切开移植,即成新个体。此法用于枝条长而易弯的种类。

④高空压条法:此法通常是用于株形直立、枝条硬而不易弯曲,又不易发生根蘖的种类。选取当年生成熟健壮枝条,施行环状剥皮或刻伤,用塑料薄膜套包环剥处,用绳扎紧,内填湿度适宜的苔藓和 土,等到新根生长后剪下,将薄膜解除,栽植成新个体。 压条不脱离母体,均靠母体营养,要注意埋土压紧。切离母体时间视品种而 异,月季当年可切离,桂花越年切离。栽植时尽量带土,以保护新根,有利成活。

(5)嫁接法

嫁接是用一植株的一部分,嫁接于其他植株上繁殖新株的方法。用于嫁接的枝条称接穗,所用的芽称接芽,被嫁接的植株称为砧木,接活后的苗为嫁接苗。在接穗和砧木之间发生愈合组织,当接穗萌发新枝叶时,即表明接活,剪去砧木萌枝,就形成了新个体。 休眠期嫁接一般在3月上中旬,有些萌动较早的种类在2月中下旬。秋季嫁接在10月上旬至12月初。 生长期嫁接主要是进行芽接,7―8月为最适期,桃花、月季多在此期间嫁接。砧木要选择和接穗亲缘近的同种或同属植物,且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的植株;接穗要选生长饱满的中部枝条。 嫁接的主要原则是切口必须平直光 滑,不能毛糙、内凹,嫁接绑扎的材料,现在多用塑料薄膜剪成长条。操作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切接:将选定砧木平截去上部,在其一侧纵向切下2厘米左右,稍带木质 部,露出形成层,接穗枝条一端斜削成2厘米长,插入砧木,对准形成层,绑扎牢即可。

②靠接:将接穗和砧木两个植株,置于一处,将粗细相当的两根枝条的靠拢部分,都削去3―5厘米长,深达木质部,然后相靠,对准形成层,使削面密切接合并扎紧。

③芽接:多用丁字形芽接,即将枝条中部饱满的侧芽,剪去叶片,留下叶柄,连同枝条皮层削成芽片长约2厘米,稍带木质部,然后将砧木皮切成一丁字形,并用芽接刀将薄片的皮层挑开,将芽片插 入,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将芽及叶柄露出。

阐释学的定义?

阐释学一开始用于《圣经》阐释,后来越用越广,但仍然是文本阐释。后来,海德格尔提出“此在阐释”,把阐释学扩展到对人的理解,并且主张从哲学上理解,此在阐释学才是阐释学的首要意义,因为此在阐释学“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类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 此在不是文本,怎么用得上“阐释”这个概念呢?我想通过区分两种类型的认识,尝试来理解海德格尔的“此在阐释”。

所谓两类认识,其中一类,被认识的东西是现成固定的,它是什么样子,跟我们怎样认知它无关。比如勾股定理、万有引力、气温和气压、太阳产生光和热的机制等,有人类认识它,没人类认识它,它都是自在不变的。我们对它的认识,外在于它的存在,外在于它的所是。它不因为我们是否认识它,或者怎样认识它而改变。另外一类认识,被认识的东西不是现成固定的,它跟我们怎么认识它,是否认识它,有着内在联系。这一类知识中最典型的是自我认识或自我理解。两个人有同一种缺陷,例如两个人都不那么聪明,一个人对之有所认识而另一个没有,这会使得他们是很不一样的人。反过来也是一样,两个有同样才能的人,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两个人会很不一样,以后的发展也会很不一样。自卑、自以为是、自信,这些都是你之为你的一部分。自信不仅是你对你的自我认识,它是你这个人的一部分。自卑也是这样。

你可能觉得这个例子讨巧,自我认识是反身认识,被认识的与去认识的是同一个存在者。这里的确牵涉到“同一个”“同一”的辨析,这里不遑开展,但有一点相当确定:自我认识的此在既不能被视作一个现成的存在者也不能被视作两个现成的存在者。你不能把认知之我和被认知之我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者。

我们且不说自我认知吧,我们来说说幸福。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不能脱离我们对幸福的认识。一个人是否幸福,一个民族是否幸福,这跟这个人、这个民族对幸福的认识有内在联系。我们很难讨论中国宋朝的人更幸福,还是11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更幸福,造成困难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一讨论必然涉及宋朝人和基督教徒他们自己怎样看待幸福。一个基督教徒他是怎么理解幸福的?你不能说我不信基督教,所以我根本不认为那幸福。你可以批评他的幸福观念,但他幸福不幸福,是跟他对幸福的理解连在一起的。贸贸然用我们今天的幸福概念来判断这两个世代,即使可行,也意义不大。概括说,一个人是否幸福,一个民族是否幸福,与这个人或这个民族对幸福的认识有着内在联系。

为了防止误解,这里我要说明,我并不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觉。幸福不是主观感觉,并不是说,你觉得幸福你就幸福。幸福感可以是虚假的。这个女人图谋你的财产,伪装成无比爱你,暗地里已经设好谋害你的圈套,你还以为自己很幸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可能生活在虚幻的幸福感之中。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卧,他的乐不是虚假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流俗幸福观来认定他不幸福。一个人是否幸福,跟他对幸福的认识有内在联系,而这种认识,像所有认识一样,可能是真实的,可能是虚假的。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跟他对幸福的理解连在一起,这不是说幸福是主观的,这只是说,幸福不像气温和气压,不管你怎样认识它,都不改变。幸福如此,权利、女性权利、平等、民主、合理性,莫不如此。它们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随着怎样得到认知而改变。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温度概念来讨论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温度,但我们用同一个民主概念来讨论商朝、宋朝、希腊或埃及的社会状况没有意义。

我们现在说到的这一类认知,被认识的东西并非完全独立于对它们的认知;不仅如此,认识者自身也牵连在这种认识之中。对幸福、友谊、爱情、平等的不同认知牵连我们自己,这牵涉到对自己的理解,也牵连着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牵连我们的存在、是、所是。简单说,这类认知是反身的认知。对幸福、友谊、爱情、正义的理解,或一般对生活、良好生活的理解,都含有反身的维度。我们不可能考虑何为良好生活而不同时也在考虑自己的生活,不可能考虑何为良好社会而不同时也在考虑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我们对幸福的理解从来不是对某种外在于自己的东西的理解,我们对幸福的认识不仅跟何为幸福这个问题有关,也跟我自己有关,跟我是否幸福有关。一个民族这样认识幸福,它就会追求这样的幸福。你这样那样理解友情,你就这样那样交朋友,你就会跟这样或那样一些人成为朋友。你对爱情的理解也是这样。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对自己的何所在有所领会或理解,这属于此在之在。

这样说来,在这一类认知那里,认知者和被认知者都牵连其中。这里出现的是双向的牵连。其实,这两个方面的牵连本来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面:幸福之所以不完全外在于我们对幸福的认知,只缘于我们是否幸福无法脱离开我们对幸福的认知。我们一开始谈到自我认识,担心从这里立论有点儿取巧,因为牵涉到反身。其实,对幸福的认知、对良好生活的认知,同样都具有反身性,都牵连到自我认知。反过来,所谓自我认识,从来不是盯着自己的肚脐眼看,我们只能通过理解自己怎么对待朋友、情人来理解自己,只能通过理解自己在社会中怎样自处来理解自己。再次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自我认识所说的并不是通过感知察觉和静观一个自我点,而是贯透在世的所有本质环节来领会掌握在世的整个展开状态。”唯当此在了然于它的寓世之在及共他人之在,它才获得恰当的自我认识。

简言之,有一类认识,既不外在于被认识者,也不外在于认识者。主流的认识论不关心我们这里所谈的这类认知。主流认识论讲的是纯粹客体性的认识,认识怎样符合客体,这些客体外在于我们,是已经固定摆在那里的东西。主流认识论处理的是我们前面说的第一类认知。实际上,在主流认识论那里没有认识者,就像物理学论文,作者在论文的内容之外,一个公式是否成立,跟谁发现这个公式毫无关系。海德格尔一上来就跟这样的认识论保持距离,他干脆不谈认识论,在他那里,认识是此在在世界之中的种种方式,是此在和世界连在一起的开展。他的“认识论”原是生存论的一部分。你的认知牵连在你的being之中,你的存在牵连在你的认识之中。说得极端一点儿,你这么认知你自己,你就是这样的自己,你这么认知朋友、友谊,你就是这样的朋友。

纯粹客体性的认知,跟das Sein无关的认知,海德格尔不感兴趣。当然,这里牵涉关于存在的“巨人之争”,在主流认识论那里,恰恰是纯粹客体才具有最真实的存在。就此而言,没有什么跟das Sein完全无关的认知,科学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样态。海德格尔的书里每一行都写着,此在从来不是一种现成固定的东西,这一点读过一点儿海德格尔的都知道。所以,此在研究不能采用实证主义的进路,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海德格尔要跟所有这些传统学科划清界限。此在的探究不是在讨论一个物理课题,从来都是此在的自我认知,是我们的自身探究。于是,他把自己的此在阐论叫做阐释学。为什么叫做阐释学呢?阐释学本来用在文本研究上,不是用在人的研究上的。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这两者相通。这就牵涉到海德格尔对文本阐释的理解。

我们可能认为,文本阐释是这样一项工作:那儿放着一个文本,这个文本有一个真实的意思,阐释者努力去发现这个真实的意思,最后,成功的阐释就是符合这个意思,就像实证科学最后要符合它所研究的客体。这样理解阐释学,就把阐释学视作跟其他科学平行的一门学科了,有一门科学研究物理,叫物理学,有一门科学研究生理,叫生理学,还有一门科学研究文本,叫阐释学。而海德格尔想说的恰恰是,阐释学在整体上在根本上不同于实证科学。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一条主线,是要区分哲学和科学,把哲学从科学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后来,他走得更远,认为哲学在开端处就包含了科学主义的萌芽,他于是不再把自己的工作称为哲学,干脆称为思、思想。思想区别于科学,科学不思。当然,这是后话,不过,海德格尔把这个阐释概念从文本阐释扩展到此在阐释,已经是在这一思路上运行了。

在这里,海德格尔继承的是狄尔泰。区分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狄尔泰面临的根本问题。科学革命发生在狄尔泰之前的两个多世纪,但科学研究转变成人类理解世界的主导方式,发生在狄尔泰那个时代。狄尔泰要在科学主义面前维护精神科学的自我理解,在他那里,本来专用于文本的阐释学转向了哲学阐释学。依循这样的方向,海德格尔把此在探究视作阐释,就不是那么出乎意料了。

早在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已经认识到,文本阐释是一种反身认知。我们阐释一个文本,是要听到文本对我们说了什么,而文本说了什么,不是一种现成固定的东西,在文本面前,听者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听者参与到文本的言说之中。这个基本思想,施莱尔马赫以来的阐释学家有多种表述。例如,施莱尔马赫就已经提出文本阐释具有对话性(dialogical character),后世发展了这一思想:阐释不再是阐释者单方面去理解作者,而是作者与阐释者之间的一场对话。对话把文本和阐释者双方都卷入其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活动场所。阐释既改变文本之所说,也改变阐释者,在对话中,认知是生存论关系。

依照这样的阐释学思想,文本当然没有唯一的阐释。中国人差不多把这当做常识,本来,“诗无达诂”。但这跟西方传统的真理观念相抵牾,这个传统主张,真理是唯一的,错误可以用不定冠词,a mistake,真理却总要用定冠词,the truth。文本若没有唯一的阐释,阐释学就不能提供真理,只是阐释者各说各话而已。在阐释学后来的发展中,的确有不少论者持这类主张,把阐释视作完全主观的、任意的等。这些后现代思想家中有不少是从海德格尔出发的,不过,这些并不是海德格尔本人的主张,这些主张看似保持海德格尔的方向,但走过头了。正确的不一定是唯一的,没有唯一的阐释,不等于阐释就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要澄清这些观念,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真理观念,不再把真理性与唯一性混为一谈。这样的讨论恐怕不是阐释学这个概念所能容纳的。不管怎样,海德格尔后来不再用阐释学来称谓自己的工作。

海德格尔的这些思想发展不是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主要讲讲两类认知的区别。区分两类认知有时候有助于澄清某些思考,但这当然不是说,有一条截然的界线把两类认知区分开来。这也不是说,世上有两种事物,例如,一类是物理事物,另一类是此在式的事物,前一类要由物理学去研究,后一类要由阐释学或由哲学去研究。依这条思路,太阳现在好像应该由物理学去研究。如果太阳仅仅是一个核聚变的装置,它当然就完完全全落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太阳都不只是一个核聚变装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因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而繁荣,这些生物中有一种叫做人,他们会因此感恩太阳、崇拜太阳,努力让自己的性情和行为像阳光一样明朗,但他们也会仅仅把太阳视作核聚变装置,只不过这个装置比人类制造的氢弹多上亿万倍的威力。太阳处在这形形色色的联系之中,唯由于处在这形形色色的联系之中,太阳才是太阳,太阳才作为太阳存在,而不只是一个物理客体。

今天聚会的主题是阐释学,我希望上面所讲的,对理解阐释学,至少对理解海德格尔的阐释概念,能有一点儿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