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花卉病害 菊科花卉病害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8 11:40:09

菊科所有花卉?

菊科植物绝大部分都是草本的,除了各种菊花,还有蒲公英、金鸡菊、波斯菊、瓜叶菊、百日草、斑鸠菊、万寿菊、一枝黄花、雪莲花、黑心菊、麦秆菊、向日葵、天人菊、紫苑、春黄菊、雏菊、金盏菊、矢车菊、花环菊、牛眼菊等等。瓜叶菊

为什么菊科的花卉比较多?

菊科的种类多与它们的适应性强有关。菊科绝大部分是草本植物,少数为灌木或乔木。草本植物就是在适应寒带冬季又干又冷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在冬天,一年生草本在结实后死去,由种子来繁衍后代。

多年生草本,地上茎叶枯萎,但根部不死,根上的芽在第二年再抽茎发叶。这比树木依靠落叶越冬,树干受寒冷威胁要好。所以草本植物能生长在更艰苦的环境中,甚至是在树木不能生长的地方。如喜马拉雅山、慕士塔格山上海拔5000多米处及沙漠里都有菊科植物的踪影。

花卉百菌杀主要治什么病害?

花卉百菌杀主要治疗花卉叶片疫病、霉病、炭疽病、红蜘蛛等病害。花卉百菌杀是一种富含多种杀菌成分的药剂,主要成分有各种化学杀菌剂和生物来源杀菌剂等,可以有效杀灭花卉叶面上的病菌、真菌和细菌等,避免病害继续传播,保护花卉免受病害侵扰。花卉百菌杀不仅能治疗花卉病害,还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对于养花爱好者和花卉种植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种保护措施。但是,在使用花卉百菌杀时,需要注意使用剂量,不要超过标准用量,以免对花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环保,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菊科兰花?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菊科雌蕊特性?

菊科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花序为头状花序;雄蕊的花药合生成为筒状;胚珠着生在子房基部;每一个子房内只有一颗胚珠;果实有冠毛,是瘦果。 边花和心花的区别:

1、边花为无性花,心花为有性花。

2、边花雌性细丝状或细管状而中央两性花管状,或边花假舌状雌性而中央两性花管状。

菊科分类依据?

本属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而成新植株。但是,这些无融合类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其生物学种难以确定,种间界限难以划分。作者在对本属系统研究中拟突出如下性状作为分组及分种的主要依据:

1. 外层总苞片的形状、大小,边缘是否膜质及膜质边缘宽或狭;总苞片在花期时直立或伏贴;总苞片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

2. 瘦果的果体形状、大小、颜色及其纹饰的特征,包括纹饰形状、多少,在果壁上分布;喙基形状、大小及其果体向喙基过渡时是突然缢缩或逐渐收缩;喙的粗细、长短;冠毛的颜色。

3. 舌状花的舌片大小,舌片背面是否有条纹及条纹的颜色;舌片、花柱、柱头在开花时及开花后的颜色变化等。

菊科的别名?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菊目的一个科。菊科是真双子叶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现在已有至少13个亚科、1689属和32,913种。

菊科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但热带地区较少。中国有约200属2000多种,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蓟、小蓟、茵陈、艾叶、青蒿、紫苑、鹅不食草、向日葵等植物。菊科的学名是由模式属紫菀属(Aster)而来,是“星形”的意思,指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似星形。菊科和兰科常被视为最进化的植物。

菊科根系特点?

菊科根系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宿根植物,每年冬天的时候它的根系可以在地下越冬,到了春天就可以发芽,如果是实生苗的菊科植株,它就会长出主根出来,如果是次生苗的话,它的根系就为须根状。

菊科实生苗有真根,侧根之分,无性繁殖苗则皆自插入地中扔茎部发生不定根,其上再生许多纤细嫩白色的须根,用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不定根随着植株开花后地上部的枯死,由地下茎发生脚芽形成的新根系于代替老根系以更新,老根系逐渐衰亡。

菊科如何扦插?

摘要取比较健壮的菊花上的枝条,从中心开始折断,保留枝条上半部分,枝条的顶端要保留好的顶芽,然后把选好的枝条放到稀释的生根粉中进行浸泡2小时后插入土壤中,大概7厘米左右深即可,用土把枝条压实。浇上少量的水,枝条处也需做洒水处理,然后放到通风并且阴凉的地方发根。

菊科的命名

菊科,为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的一个科,该科约有约有1000属,25000~30000种,是双子叶植物的第一大科。广布全世界,热带较少。我国约200余属,2000多种,全国都有分布。根据头状花序花冠类型的不同、乳状汁的有无,通常可分成两个亚科:筒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