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花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7-13 09:48:17
葡萄的有点太多了,营养丰富,种植面积广,品种多,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深加工产品多元化。 缺点:新鲜葡萄不好储藏,有的葡萄品种不脱皮,有的葡萄品种货架期短。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主要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3种方式。
设施保存的场所又称林木种质资源库或林木种子标准样品库,英文意译为“种质银行”,是当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它包括种子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及种质离体保存等方法。种质库保存以种子为主体的作物种质资源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材料可随时提供给科研、教学及育种单位研究利用及其国际交换。种质库在接纳到种子后,需对种子进行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等入库保存前处理,然后密封包装存入-18℃冷库。托普仪器已为广大科研院校、教育及育种单位研发建设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助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种质资源的保护就是保护地方优势的传统品种和研究育种的作用。
中国是花卉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
4年生茶根可保存7年,10年生茶根可保存11-12年,最长贮藏时间可保存15年。茶树资源保存也包括茶根保存,枝条保存,花粉保存,种子保存,扦插苗保存,田间种植保存。
茶树资源保存使收集到的茶树原始材料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的技术措施。茶根保存:在3月份挖取根粗15-20mm、根长10cm以上的茶根,贮存在1℃或5℃温度下,贮藏3年后仍有70%成活率,根据在低温下有效碳水化合物减少率,以及在5℃下呼吸速率两个标准,推知4年生茶根可保存7年,10年生茶根可保存11-12年,最长贮藏时间可保存15年。枝条保存:采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秋末冬初枝条,从枝条上剪下20cm长具有5片成熟叶片的中间一段枝条,在2℃和150勒克斯的弱光下进行水培,即将剪下的枝条基部3-4cm浸入水中,可保存1年以上。花粉保存:采下新鲜花粉在室内用石蜡包装好,冲入氮气,冰冻干燥(在-35℃下冻冰7天,真空干燥2天),然后用塑料袋密封,在-80℃下贮藏,5年后还有67.8-79.6%的发芽力。种子保存:在1℃下将新鲜种子密封贮存,保持6年仍有73%的发芽率。扦插苗保存:在春初挖起二年生扦插苗,摘除叶片,不能使茶根干燥,在1℃下密封贮藏,可保存4年,经贮藏的扦插苗可直接取出栽植。田间种植保存:在保存不同茶树变种和品种在田间种植时,首先必须详细了解所保存的变种和品种长期赖以生存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原产于中国南部温暖湿润地方的变种和品种,只能在温暖湿润地区种植保存。田间种植数量无性系品种,如云南大叶种、祁门槠叶种等是由不同茶树类型组成的,保存这种由群体种子长出的实生苗不能少于100株,否则难以保存群体中多种类型。无性系品种由于是来源于同一株的营养体后代,每一个品种或品系只需在田间栽植5-10株扦插的无性苗即可。
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第一中国。我国正在加紧建设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新的种质库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的物质基础,良种是在某一生产水平阶段相对比较好的种质。现今的良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可能因不适应生产的需要而变成“劣种”。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首先是为了植物育种的需要,各类种质资源是有效的作物改良的基础,为品种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果要继续维持高水平的生产力,遗传的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是通过杂交创新创造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广适、抗病等不同类型的种间杂交新种质,拓宽育种遗传基础,改善现有种间杂交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提高产量
种质资源是通过杂交创新创造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广适、抗病等不同类型的种间杂交新种质,拓宽育种遗传基础,改善现有种间杂交种质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提高产量
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国家有计划地普查、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依法开放利用。
占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的,需经原设立机关同意。
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请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依照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