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1-23 18:07:46
植物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解答
地球上的植物总数约40万种。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体颜色的变化都是由植物体内的三种物质——卟啉类化合物、类叶色素和黄酮类(花青素)决定的。
卟啉类化合物是绿色植物的基础物质,例如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等都是卟啉类化合物,一切植物的“绿”都是因它而生。卟啉类化合物可在日光下合成,也可在日光下分解。类叶色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中,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植物也能合成,而且一旦在植物体内形成就不易分解。黄酮类又叫花青素,顾名思义,是决定花朵颜色的基础物质。
一是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二是胡萝卜素,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多橙色的花,如菊花。
三是不含色素,比如白色的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
此外,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酸性的花青素反射红色的光波,我们便看见的是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
不是的,花有这么多的颜色,主要是由于花瓣里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和黄酮化合物的缘故。
花青素在酸性情况下,呈现红颜色,酸性越强,颜色越红;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时,它呈现蓝黑色;在中性时它呈现紫色
恒星的颜色是由它的表面温度决定的。烧一个铁块,最初它是黑色的,温度升高,会是暗红色的;再升温,会发出红光;再升温,呈橙色;然后是黄色、黄白色,如果忽略它的状态变化,温度再升高时,它还会变成白色,甚至蓝白色。恒星也是一样的。1000多度到2000多度,是红色的;3000-4000度是橙红色。5000-6000度是橙黄色。7000-8000度是黄白色,到1万度,呈白色。恒星如果发出蓝色光,表面温度最高可达3万度。太阳的表面温度在5700度左右,所以它是黄色的。
瞳孔颜色一般是遗传决定的,终生一般是稳定的。
瞳孔是眼内虹膜组织中形成的一个孔,正常亚洲人或中国人虹膜的颜色是深棕色的状态,平时看别人的眼睛看到的黑眼仁里面的棕色状态,在棕色的虹膜中间能够看到一个黑色的孔称为瞳孔。
瞳孔为什么会呈现黑色的状态,是因为进入眼睛的光线需要透过瞳孔进入到眼底,最终汇聚到视网膜才能够看清楚东西。因为进入到眼睛里面的光线没有明显的反射出来,所以在正常的状态下看到的瞳孔呈黑色的状态,黑色不是因为组织本身是黑色的,而是因为是空的状态,没有反射的光线才呈现黑色的样子。
肉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肉中含有显红色的色素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与肉的颜色有直接关系。但肉的固有红色是由肌红蛋白的色泽所决定的,肉的色泽越暗,肌红 蛋白越多。肌红蛋白在肌肉中的数量随动物生前组织活动的状况、动物的种类、年龄不同而异。凡是生前活动频繁的部位,肌肉中含肌红蛋 白的数量就多,肉色红暗。不同种动物的肌红蛋白含量不同,使得肌肉的颜色不同;同一种动物年龄不同,肌肉的色泽相差也很明显。牧放的动物比圈养的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含量高,故色泽发暗。高营养状态和含铁质少的词料所词养的动物,肌肉中肌红蛋白 少,肌肉色泽较淡。肉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会发生由暗红色→鲜红色→褐色的变化。这是由于肌红蛋白受空气中不同程度氧的作用而导致的颜色 变化。鲜艳的红色:肌红蛋白+氧→氧合肌红蛋白。褐色:肌红蛋白被强烈氧化→氧化肌红蛋白(当氧化肌红蛋白超过50%时,肉色呈褐色)除此之外,在个别情况下肉有变绿、 变黄、发荧光等情况,这是由于细菌、霉菌的繁殖,使蛋白质发生 分解而导致的。未经腌制的肉在加热时,因肌红蛋白受热变性,不具备防止血红素氧化的作用,使血红素很快被氧化成灰褐色。加热的温度不 同,肉的颜色变化也不同。牛肉于60〜70°C加热为粉红色,80% 加热成灰褐色;猪肉于60〜70°C加热为淡红色,72°C以上加热便 成灰红色。鲜肉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腌制一段时间后,肌红蛋白与亚硝酸根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亚硝基(NO)肌红蛋白,具有鲜亮 的棕红色色泽。在加热时,尽管肌红蛋白发生变性,但亚硝基 (NO)肌红蛋白结构非常牢固,难以解离,故仍维持棕红色。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是不同 的,就如同不同的人长着不同的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树叶形 状是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形成的,各种树由于经历自然选 择,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叶片形状。
如果我们再细心一些就会发现, 植物生活环境不同,它们叶子的大小也不同。 生活在南方多雨环境 中的植物,如椰子、油棕等,它们的叶子又宽又大,这样植物可以 充分吸收阳光,调节体内水分含量,而在寒冷或者干旱地区生长的 植物,如松树、杨树、仙人掌、光棍树、麻黄等,它们的叶片很小, 有的甚至退化成了针状,用以减少风沙危害和水分蒸发,使植物更 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灯的颜色由灯泡内的物质决定。 因为不同的物质会散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波,而我们普遍使用的灯泡中常使用的是钨丝和镉的混合物,可以产生黄色光。而荧光灯中则会使用汞蒸汽和荧光粉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此外,近年来LED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产生不同的颜色。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1、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不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反射,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透明物体只允许红色光透过,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透过,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对于玉米来说,一粒玉米就是它的种子,外面的皮是种皮不是果皮,所以它的表型由自己的基因决定。果皮的颜色应该是由母本(本植株)决定的(将种子看为子代而非植株),比如番茄,苹果,桃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