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的世界名画? 世界名画玫瑰花?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9-27 04:38:50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 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植物。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一年生草本,高1-3.5米,最高可达9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
玫瑰花(梵高创作油画)。
梵高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艺术作品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
故宫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传世文化之作,其中不乏有不展出作品,其中十大传世名画几乎很多前去参观的人都没有见过真迹,但其中也有很多传世名画会在展馆长时间展出,让人一睹古人的文化风采。
陈容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以画龙闻名于世,现传世其画作有三幅,我们会在网上会经常看到,陈容以龙为题材创作,意为书法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要通过“龙图”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据野史记载,陈容当时创作了大量的龙图和竹图,但后由于战乱等原因都流逝了,乃是文化史一大遗憾。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这一幅巨作,修拉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写生,下午回到画室里研究构图和色彩。为了摄取正确而且逼真的写实效果,他还对当时流行的服饰和发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为了真切表现画面前景一个妇人用鲸骨支撑而高高隆起的裙子,他曾经买来同样的实物拆开来观察,作了大量的黑白写生和笔记。据统计,为创作"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一画,修拉共制作了400幅素描稿和颜色效果图。在画面中,共有40个人物,每一个形象都是画家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成。
他们好像彼此毫无关系地被摆放在一起,画面上却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幽雅的秩序美。
《密尔班克的月光》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797年创作的木板油画作品。该油画描绘了泰晤士河在月光下的夜景。
该油画描绘的是英国泰特美术馆附近的泰晤士河(Thames)的夜景。(透纳于1796年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海景,而油画《密尔班克的月光》创作于次年。)
该油画的月光效果是当时流行的时髦画法,该画法是受荷兰17世纪的油画流派(代表人物:Aert van der Neer)的影响,并在英国流行。油画表现了纯自然主义的画风。
《夏洛特姑娘》又译《夏洛特小姐/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是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最有影响力的一副油画作品。
该画取材于英国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83年发表的叙事诗。诗歌的背景来源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一个传说,长诗讲述一位叫夏洛特的美丽女子被囚禁在孤岛上的一座塔中的故事:她因受到魔法的诅咒,只能从镜子里看大千世界,于是她就终日坐在织机旁将镜中看见的景象织入绸缎中。
有一天夏洛特从镜中看到了圆桌骑士兰斯洛特,终于按捺不住爱慕之情而离开织机来到了窗前,当她亲眼看到真实世界的时候,诅咒显灵了, 镜子破碎,织机断裂,她被丝线缠住。
在挣脱缠绕后她仍毅然乘着船首刻有夏洛特名字的小舟去找兰斯洛特,可这艘死亡之舟载着她顺水流入了静谧的死亡。最后当兰斯洛特看到她的尸体时, 也不禁感叹她“面容娇美”。
南宋 李唐
团扇 绢本 水墨 25X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简要介绍:
绘初春时节,一边无叶的树枝上红花灼灼,空中一只燕子拍翅而来;树下一头体格强壮肥牛爆了脾气,似不愿听从牧童引导,故而孩童骑在牛角上,似与壮牛一比高低,童趣十足。
02
唐 戴嵩
横披 水墨 绢本 44x40.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题跋:
乾隆题: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激露尾垂垂。
《草莓小偷》的花纹,但杯子更小更精致。 一套内含2个细陶瓷马克杯+1个托盘。
首创性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当然不是说鼓励抄袭),所有的创造无非追求真善美。求真是科学的事情,求美才是艺术的本分
这里的美指的是美学。强调的是对人精神感官的触动。而美学一直是太阳底下无新事的。
具体到世界名画,首先要有时代性,或许是风格技法有划时代意义的。比如透视法的发明。或者说它像文学一样对历史有记录性,譬如拿破仑加冕,毕加索格尔尼卡。
名画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由于文化和经济上的变化,西方社会开始重视贵族乃至普通百姓建立私人珍藏的艺术品。到十八世纪,北欧的宫廷收集家也开始熔炼艺术家,为了构建国家文化记忆,把艺术藏品收入宫殿。自此,名画开始流传开来,作为历史文化的有机体,传承了人类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