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是否算鉴赏类?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1-13 13:00:58
书名: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作者:孙伯筠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应该属于鉴赏类
很不错
花卉鉴赏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骨干课,同时为园艺、设施农业等专业的必修课,风景园林、林学等专业的选修课,是热门的公共选修课。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面对各类学校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植物文化的爱好者。《园林花卉文化与鉴赏》是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我国传统名花以及常见花卉的文化进行挖掘,对常见的花卉进行识别,对其文化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并欣赏花闻花趣,提高花卉的鉴赏和审美,陶冶情操。
我在学校也上过花卉鉴赏与花文化选修课,我们当时老师主要是给我们讲关于花的种植护理和种类的划分等,比如说分为常绿的和落叶的等,然后考试的时候的话,看图片识花,然后再写出要怎样去护理花就可以了。
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炼字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的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语出《孔子家语在厄》。
原句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意思是:芝兰生长在幽深的林间,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就不散发芳香;有德行的人修养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