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月饼的诗? 苏轼关于佛的诗?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1-20 16:46:47

苏轼关于月饼的诗?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译文: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这一首诗短短二十个字,但是却把思乡之情全然表达出来了,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一句“小饼如嚼月”,吃着这小小的月饼好像是在吃月亮似的,但是谁人又真正吃过月亮呢?诗人这里说如同是在吃月亮,可见诗人在吃月饼的时候,内心是满足且开心的。

诗人把月饼和月亮相联系起来,同时也在暗喻,在吃了一口月饼后,月饼便会变得不再圆了,天上的月亮亦是如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心里的那轮圆月也如同手中的小饼,残缺了一块,为下文“相思泪占巾”埋下了伏笔。

三、四句,诗人吃着这甜甜的小饼,虽然其滋味十分甜蜜,但是诗人的内心却是十分悲伤愁苦的,诗人的内心与小饼的内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吃了月饼后,越吃越伤心,眼中的泪水也止不住地簌簌而落,心中满是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纵观全诗,无一生僻字,通俗易懂,却说尽了词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苏轼关于佛的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苏轼关于椰子的诗?

《次韵子由三首 其三 椰子冠》苏轼〔宋代〕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苏轼关于饮酒的诗?

答:苏轼关于饮酒的诗:

1、《浣溪沙》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2、《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3、《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苏轼的荔枝赋《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苏轼关于雪的诗?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有关于缠足的诗?

菩萨蛮·咏足

宋 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双趺(fū):脚)

可译为: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南唐而盛行于宋代,人们认为妇女的脚缠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渐成风气。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在太常博士直史馆杭州通守任上,作该词披露北宋社会这一陋习。

苏轼关于儿童成长的诗?

洗儿诗

苏轼 〔宋代〕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苏轼写关于鲥鱼的诗?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

还従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流风水洞见待》

金鲫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三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苏轼关于海州的诗?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江城子·海棠未老》的诗,其中提到了海州。海州是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下是苏轼的诗:

海棠未老,天空欲晚。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日凝妆上,绿窗柳媚南。此时心转迹,怅望江头楚山遥。

这首诗中“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中的“旧故里”即指的是苏轼居住过的地方——海州。

诗中描述了海州的景色,以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担忧。全诗以多种形式表现了诗人的感情,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