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扦插的操作过程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79 时间:2023-01-11 20:57:42

選擇適合的插穗

用來扦插繁殖的枝條稱為插穗,插穗經扦插後會先形成根源體,再由根源體長出新根。插穗宜剪自健康而無病蟲害的母株,母株生育愈旺盛,插穗發根愈迅速。通常新生的枝條比老化的枝條容易發根,生長中的枝條比休眠中的枝條容易發根,故剪取插穗應選擇已發育一段時間,中熟、飽滿、充實,且介於綠色嫩枝與褐色木質化老枝之間的枝條。

插穗下端斜切

剪切插穗應使用鋒利的剪定鋏或刀片,切口要平滑順暢,宜一刀而下,乾淨俐落,才能有利發根;若切口受傷,插入土中容易引起腐爛。剪切時以 2-3 節為一段,長度約 10-15 公分。為避免上下倒插無法發根,剪切時應注意腋芽及葉痕的位置,亦可將插穗上端平切、下端斜剪,作為識別。

修剪多餘葉片

為避免插穗迅速脫水枯萎,插穗下部葉片要完全剪除,上部葉片亦可完全剪除,或保留 3-4 枚葉片,葉片太大時要剪半,花蕾、花苞也應一併剪掉。插穗剪取後愈快扦插,成活率愈高。若不立即扦插,應使用濕潤的布、餐巾紙或水苔包覆,或裝入塑膠袋中,滴入適當水分保溼。但肉質植物類如仙人掌、雞蛋花、沙漠玫瑰等,因株體含大量汁液,剪取插穗後,反而要待切口完全凝固後再行扦插,以免基部腐爛。

塗抹發根劑

扦插前於插穗切口塗抹發根劑,如愛根生,可有效促進發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市售發根劑有液劑和粉劑兩種,大量插穗常用液劑浸漬處理,少量插穗則以粉劑較為便利。容易扦插繁殖的植物,如曼陀羅、馬櫻丹、翠蘆莉等,即使不塗抹發根劑也能順利生長。

以工具戳洞

土面整平後,為避免枝條上的芽點與土壤摩擦受傷,及插穗切口的發根劑與土壤觸碰散落,應使用與插穗粗細相仿的手指、筆桿、竹籤或其他工具在土面戳洞,切忌將插穗直接插入土中。介質材料必須具備排水、通氣良好,易於保持濕潤等條件,粗砂、蛭石、真珠石、泥炭苔、細蛇木屑等均非常適合。

注意扦插深度

將插穗插入洞中,用手緊壓固定,使插穗基部與介質緊密接觸,再澆水濕透即可。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五分之二,過深易造成插穗基部積水腐爛,過淺易造成水分蒸散而快速枯萎。通常扦插草本花卉類約 1-2 週即能發根,觀葉植物及木本軟枝插約需 3-4 週,一般植物硬木插則需一個月左右才能發根。

扦插後的管理

扦插最理想的溫度約 20-25℃,需柔和的光照(約 40-60%),扦插後宜放置於蔭蔽、明亮、通風的環境。為減少水分迅速蒸散,應絕對避免強烈日光直射,可用紗網、遮光網等加以遮光,但遮光過度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縱使發根也很難存活。插穗未發根前需保持很高的空氣濕度(約 70-80%),應經常噴霧保持濕潤;但扦插肉質植物類反而要保持半乾燥狀態,以免插穗腐爛。冬季低溫或寒流期間,應避免傍晚或夜間澆水,以免插穗或土壤滯水隔夜,造成寒害或凍傷。

包覆透明塑膠袋保溼

對較不易發根的植物,可採用透明玻璃、塑膠布或塑膠袋,將插床或培養盆包覆密封,防止水分蒸散,保持空氣的高濕度,對提高存活率效果顯著。塑膠袋約 7-10 天即應拆除,包覆過久易因空氣悶濕造成插穗發霉。待插穗萌發新芽,生長正常,並從底部排水孔觀察根群發育旺盛後,就應適時移植。

小叶枝子花怎么扦插

基质 基质最好采用蛭石。蛭石色暗吸热多,疏松透气无杂菌,插条生根后上盆不受损,成活率高。基质厚15至20厘米,插前用5%的高锰酸钾药液消毒,2至3天后再行扦插。

插条 插条须选当年生粗壮枝条,长10至15厘米。枝上留3至4片叶,每叶剪去一半。插穗切口要上平下斜,这样产生的愈合组织大,生根多。

扦插 插前先用50ppm的吲哚丁酸将插穗基部(约2厘米长)浸泡6小时以上。浸后用清水冲洗并扦插,时间以雨季为佳。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左右。插后浇透水,罩上塑料薄膜。

管理 为控制温度,防太阳直晒,可加一层苇帘。中午保持25℃左右,超过30℃要通风或喷水降温。插后10天内要保持相对温度在95%以上,否则插穗叶片易脱落,植株因未生根又失去营养补充,常发生枯萎现象。因此,每天要喷1至2次水,保持床土湿润,但避免积水。

采取上述方法,一般10至20天左右插条伤口即可愈合,120天左右生根成活,这比不做药物处理的扦插要提早15至60天。

如何提高嫩枝扦插成活率

在生产过程中,对采用硬枝扦插很难生根的树种如五针松、雪松、龙柏等,常改用嫩枝扦插。其原因是嫩枝的代谢作用强、内源生长素含量高、细胞分生能力旺盛,有利于插穗生根。但嫩枝抗逆性差,扦插时正值夏季,气温高、水分和养分消耗大,易引起枝条枯萎死亡。因此,嫩枝扦插对技术和环境条件要求特别严格。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选择插壤,严格消毒为防止嫩枝因通气不畅而腐烂,要求插壤的透气性、保水力要好,可用70%的黄心土(或菌根土)、20%的细河沙、10%的谷糠灰,过筛拌匀后使用。插壤要严格消毒,少量的插壤可采用高温消毒法,如锅炒法(将插壤倒入温度在120℃至150℃的铁锅中炒30至50分钟)、水煮消毒法(将插壤倒入装有水的锅内加热到 100℃煮1小时,滤水,晾干)。大量的插壤一般采用药物杀菌法,如多菌灵消毒法(用50%多菌灵粉剂50克均匀拌入1立方米插壤内,用薄膜覆盖3至4天,揭膜1周后可用)、福尔马林消毒法、代森锌消毒法等。 扦插时间和插穗选择 嫩枝适宜在5至8月扦插,各树种的具体扦插时间要按嫩枝的木质化程度来定,达到半木质化即可。应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龄母树上选择粗壮、饱满、生长旺盛的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为防止枝条失水,最好在清晨剪穗,做到即剪即激素处理。插条长度以4至10厘米为宜,要剪去基部叶片,保留其上部叶片,下切口要靠近腋芽。扦插深度以1至3厘米为好,便于通气。

激素处理 扦插前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对嫩枝进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生产上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激素是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使用的方法是:将GGR配制成50 ppm 的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放入溶液中浸3至24小时。

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 提供适宜的环境湿度和生根温度,是搞好嫩枝扦插成败的关键。嫩枝扦插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至95%之间、温度控制在18℃至28℃之间,同时还要适宜的光照条件。

1.控制湿度扦插后,立即浇一次透水,既可使插壤与切口密接,又可提高土壤湿度。在大棚或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棚内喷雾或喷水可提高空气湿度。喷水量不宜太大,尤其是插壤内不能积水,否则易导致插条下端死亡和腐烂。喷水量一般以每天2至3次为宜,高温时可喷3至4次。

2.降低温度用遮阳网覆盖塑料大棚的四周,防止阳光直射,可降低温度。还可用喷水、通风等措施处理。

3.调节光照强度插条生根、生长,需要阳光照射。但光照过强,易导致温度过高和灼伤插条;光照过少,插条光合作用弱,生根能力不强,生长速度慢。生产上,常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即在清晨和傍晚掀开遮阳网,让阳光照射,7:30至19:00阳光强的时段盖上遮阳网,防止日光灼伤幼苗。

生根后的管理

1.炼苗插条生根后,要逐渐增加透光强度和通风时间,使其逐步适应外部环境。

2.及时移植插条成活后,要及时移植,可移到苗圃地或营养袋内。移植后,同样要加强管护:在移栽初期要采取遮阴、浇水等措施,成苗后要搞好除萌、抹芽、松土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怎样使难于生根的花木生根

为促使难生根的桂花、玉兰、梅花、海棠、山茶等花木生根,除使用ABT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类物质处理外,还可用其他经济、简便的方法促使花木生根。

(1)温水处理

用30至50℃的温水浸泡插条基部1/3至1/2,处理4至12小时,可使插穗内抑制生根物质减少,提高生根率。

(2)营养处理

用糖类与生长素并用,可取得较好的生根效果,通常为2%至10%的蔗糖和5至10毫克/升的生长素混合溶液,将插穗下部1至2厘米处浸入溶液12至24小时即可。草本花卉用2至5%的蔗糖溶液和5至7毫克/升的生长素溶液;木本花卉用5至10%的蔗糖溶液和7至10毫克/升的生长素溶液。还可用维生素B12溶液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