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亦养心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87 时间:2023-01-15 14:49:40
养花的人,其实是在养自己。确切地说,是在豢养着自己的心。
酷爱养花的人,必有一份花一样寂寞的情愫。一个人,能够鲜活地带着感观来到世上,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一个生命个体,需要和另一个生命之间建立起真诚、平等、友善的交流平台,而不是交际场上那种揣摩猜测、勾心斗角。得意时赏花,一睹花的冷艳,学它的那份淡然;失意时浇花,甘霖洒落处,失落的心和干涸的基质一起苏醒。花开无声,花落亦无言,人与花之间的交流在自然、亲切的情境下悄然展开。
养花之人酷爱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浇灌花卉,亦如渴望能有别人用同样的心情呵护自己、善待自己。没有花草情结的人不能养花,随意侍弄花草的人不会养花,不能通过花草的生命参透一种灵性的人不善养花。花之形亦如人之躯,识寒暑,守季节,通人性,解人语。倘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忽见不远处阳台上孓然一老者,自言自语地,一手扶老花镜,一手轻抚花瓣,那人必定懂花、爱花、惜花。傲然怒放的花或会成为花魁,辛勤侍弄的园丁却是花神。他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并主宰着花的存亡。
喜看花者未必会养花,善养花者却必定善赏花。能够达到善养、善赏的境界远非一日之功,必先懂得人情世故、经历几番风雨、看淡浮沉荣辱。一掷千金购来名贵花草,拍完几张相片、向别人炫耀几番后,不久便令香消玉殒的人是花盲,从名利场中带来的那份虚伪浮躁,注定与花的恬静、清淡格格不入。初懂浇水、修剪、捉虫、除草,却科目不分、滥养花草的人至多称上花迷,辛辛苦苦浇水捉虫,潦潦草草修枝剪叶,最终却不识花的品性和内涵,亦如漫无目的的人生,草草而始、碌碌而终。高手养花,不在乎名贵与否,不在乎是花是草,不在乎有名无名,观其形,谙其情,悟其性,并日久成痴――谓之花痴。
泛滥的虚伪,谎言,矫情,使这个世界充满了莫名的感伤。我们披着自以为无比结实的伪装,自欺欺人地试图和这个世界交融,却时常在某个瞬间被刺破、刺痛。然而,在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早晨,我仍然会满怀欣喜地走向三尺阳台,我用我的声带,和自己进行一天之中的第一场对白:嗨,我来了,我知道你还在!
养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常常听周围人说自己如何用功,可就是养不好花,不是养死,就是无精打采。有人把这归结为和自己的八字不和,五行相克,其实首要的原因在于心态。试想一下无非两种情形,要么热情过头,天天浇水、时时翻基质、动辄修剪;要么懒散过度,花买来以后,置之于厅堂任其自生自灭。所以,要养花,先养心。那些喜爱花草,也善于养殖石斛花草的人,一定是宁静而悠然的。
养花亦是养性
这个“性”,是凡事不疾不徐错落有致的耐性,更是张弛有度睿智通透的悟性。石斛兰植物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急不得,也不能拔苗助长,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要根据石斛花草的不同施以不同的关注,譬如对于仙人掌类植物,尽可以放在太阳下晒,许久不浇水也无妨;而草本木本类植物的石斛兰来说:讲究一次浇透,等到下次干透了再浇水。
养花更是 养生
养花是修身养性的绝佳途径,摆弄石斛花草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过程,于身心 健康 大有裨益。阳光、水、适宜的基质和温度是养花的四要素,与花一起晒太阳,你也强健体质;室内养花,更有湿气充盈,氧气充足,空气清新。另养花要懂得修剪,舍得除去繁芜的枝叶,让植物轻便地成长,这和人的生命过程是一样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的属性,不必把过去的 历史 的负担全部背负在身上。
所以,爱花草,养花草,更要懂花草
如此才能用绿色装点居室,更装点我们的生命。
作家:二喜
01
全世界的国花,唯独樱花最知名
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花,但一定知道日本的国花,樱花。
樱花如此受全世界熟知和追捧,成为日本的象征,根源于日本全体国民对樱花的喜爱和痴迷。这种全民集体式的热爱,宛如大海中心源源不断释放力量的大漩涡,铺天盖地地蔓延向了全世界。
世上鲜有像日本这样的国家,整个民族、全体国民都钟爱一种花,并爱到如醉如痴的程度。若没有亲临过日本、没有目睹过日本樱花种植范围之广、没有感受过一次完整的樱花绽放和凋零的过程,也许无法深刻体会和想象这种痴迷。这种源自内部的深深的喜爱,让樱花之名在全世界无人不知,惹得世人纷纷赴日赏樱。
02
日本人的樱花情节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樱花”
日本人对樱花的情有独钟,是因为“ 它以其高雅绚丽的美诉诸我国国民的美感, 这是其它任何花所不及的”。(出自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这就是日本民族的樱花情结。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樱花”。注明日本古典学者本居宣长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日本国民对樱花的特殊情感。
日本人家的房前屋后、田地、小路、街道,随处可见种植的樱花树,有的是零零散散的一株或者几株,更多则是成排成片的多株。樱花范围遍及之广远和密集,给国外游人留下的是惊叹和感动,给日本人留下的则是骄傲和自豪。
来到日本也许你便彻底相信,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像日本一样,把国花种植在全国的角角落落,呈现给每一个路人千姿百态的美。
每年春季,日本各地的樱花便因循时令,在狭长的日本,由南往北(从九州岛北海道)依次盛开,如同一片粉色的云彩蔓延着铺满了整个列岛。不仅日本媒体及时播报“樱前线”消息,樱花爱好者更是随之一路北上,饱览各地风光。旅行社则推出赏樱旅游专线,各大商店也竞相推出各种樱花点心、樱花纪念品。整个春季都弥漫着樱花的粉红色浪漫气息。
日本人的樱花情节,体现在日本已拥有千年历史的樱花祭(即樱花节)上。每年三月15日至四月15日,日本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樱花祭”,亲朋好友、同事或恋人,三五成群围坐在樱花树下,伴着风和日丽、美食佳酿,谈笑风生,借着春意正浓、樱花满开,卸去一身的疲惫。
03
樱开之美
十里樱花十里尘
樱花绽放之时,几乎不见叶子,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樱花似乎顷刻间要全部绽放,尽情吐露所有芳华。密密麻麻绽放于枝头的樱花远远望去,如霞似锦,美得热烈而奔放,充满了蓄势待发、一开而就的磅礴气势。
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细腻的文字来描写樱花绽放之美。
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春雪》中曾这样写道:“黑色的粗犷的树枝上缀满鲜艳的樱花,如同礁石上密密麻麻地沾满白色的贝壳。晚风吹动得布幕鼓涨起来,先是下面的树枝在风中摇动,樱花颤颤巍巍如悄悄絮语,宽敞伸展所有枝头连同花朵都落落大方地颤动。盛开的花是洁白的,只有苞蕾晕着微红。但是,虽然花瓣洁白,仔细一看,星形的花蕊却是茶红色,正如纽扣中间的缝线一个一个紧紧地系在一起。暮色中的白云和蓝天互相交融,都显得淡薄。”
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对山樱的描写也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约是晚春的五月,我单独去过北海道中部一个叫深川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一座叫“樱山”的山,漫山遍野全是怒放的樱花,尤其是当日本列岛的樱花已经凋零的时候,最北端的樱山却像火山爆发一样,全身喷放出瞬间即将死亡的一朵朵的花!听上去,感觉悲壮!”
枝头上如同礁石上密密麻麻地白色贝壳的樱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怒放的樱花,这些对樱花的细腻描写,绝非作者过度渲染、刻意夸大,而只是通过文字单纯真实的记录。
樱花之美,小到一束花开,大到满山遍野,想要微观和宏观来欣赏它的纯粹和热烈,最好的方式便是在日本的樱花季跟随当地人的脚步和身影,亲自感受和体验一番,方知其中的美妙。
04
落樱之美
凋花一瞬起哀歌
樱花花期短促集中,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只有七天,整棵樱树从花开到全部凋谢也不过半月时日。所以日本素有“樱花七日”的谚语。
花期一过,樱花凋零速度之迅速,也让人难以想象。在日本人眼里,赏樱的最佳时机是樱花开始凋谢之时。于残缺之中欣赏樱花之美,在日本人看来,才是赏花的最高境界。
一位旅日中国学者层对咏叹樱花的和歌作过统计,据说,在日本的樱花歌中,咏叹樱花凋落的占一半之多,赞美樱花盛开的仅占13%。
村上春树在《我们不过是借住者》中曾这样描写樱花的凋零:“因为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慰。”
樱花凋零时转瞬即逝的消亡之美,这种生前灿烂却短暂、消逝时毫不贪恋枝头的生命过程, 与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观相一致。
“物哀”是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本居宣长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骤然凋零、无常的美感里,便常有物哀之心。甚至映射出日本人的生死观:生是“ 物” 的美好而短暂, 死是“ 哀” 的芬芳且永恒。
05
日本人的樱花精神
热烈、纯洁、高尚,随时捐弃生命
樱花绽放时灿烂、华丽、倾尽所有力气,凋零时则果断离去,转瞬即逝、充满恣意和决绝,满携着一尘不染的纯洁之身离去,任凭留下满目寂寥。
日本人爱的正是樱花开放时的短暂和绚丽,它凋落时的宁静与素洁。
“我们不分享欧洲人对蔷薇的赞美, 蔷薇缺乏樱花的单纯。再者它对生命的执着是顽强的,与其倏忽散落,它宁肯枯在枝上,似乎嫌恶和害怕死亡似的……我国的樱花在它的美丽下面并不潜藏着刀刃和毒素,任凭自然的召唤, 随时捐弃生命。”(出自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这种逆来顺受的感觉极其符合日本民族在面对自然时所做出的抉择,听命自然的呼唤,随时捐出生命, 走向死亡的静寂。而这正是和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相契合。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无论是樱花情节还是武士道精神,都深深蕴含了日本的民族观和生死观,牵动着日本人的心魂,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国民。
作家: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