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是花还是草?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283 时间:2023-01-21 20:03:34
红树在远古时代是一种花树,代表爱情中的缘分!
世界上奇妙的事也真是太多了,许多人都知道人和动物都是胎生的,而植物则不是,但是,植物王国还真有胎生的种类。
生长在海进泥土中的一种叫红树的植物,果实成熟后,不离开母树,种子也不掉落,种子里面的胚就直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发,长成幼苗,就像哺乳动物的胎儿在母体中发育一样,所以说,它是胎生的植物。
这个在母体果实怀里形成的胎儿一点儿也不好看,就像一根长长的棒子,当它离开“母亲”后,由于自身重量就垂直向下落,它的下面一端很快长出侧根,将幼苗固定在泥滩中,上面一端抽出茎叶,一株新的红树便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些红树常生长在海滩上。遇到涨潮时,刚“出生”的胎儿从母亲体内掉到水里后,就随着流水四处飘荡,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便“定居”下来。因此,我们在沿海地区总是看到那么多红树。
花红树种植在南方比较好,
喜高温高湿度,
北方地区没有,
怕冷怕冻冬天注意保温,
在琼山市东南部一带的海滩上,生长着一片密密匝匝的树林,宛如一位绿色仙女,飘逸潇洒,在浅绿色的海水中泳浴。涨潮时,只看到她部分婀娜的树冠,饶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趣;退潮时,她那带有海泥芳香的树干含羞姗姗地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树林,人们昵称“海底森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它具有很多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生命力。红树林属红树科常绿灌木,树皮呈红褐色,树叶墨绿,其根、枝像交错的蛛网,十分发达。红树林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唯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的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全世界的红树林有24科82种,其中16种是胎生植物,也是植物世界仪有以胎生方式繁衍生息的植物。由于胎生红树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几个先进国家都把红树林区列为生态保护区,把红树林当作可贵的自然资源来保护。国际上现已成立红树林学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促进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
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一边将胎根暴长发育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为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土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琼山市红树林生长历史久远,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对于红树林的价值,海南人民早有认识。早在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琼岛清朝地方政府已采取措施禁伐红树林,曾在今演丰镇上山村立碑铭文立戒。1980年,当地政府在今琼山市东寨港海域设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绵延50多千米,总面积6万多亩。成千上万棵红树,根交错着根,枝攀缘着枝,叶覆盖着叶,摆出了扑朔迷离的阵式来。我国红树共有16科29种,东寨港就分布着10科18种,占国内红树种类的60%以上。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漆、海骨根、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东寨港红树林千姿百态,风光旖旎。从海岸上举目远望,只见广袤无垠的绿海中,显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这些红树林长得枝繁叶茂,高低有致,色彩层次分明。若沿港叉迂回观赏,可以清楚地看见每棵树头的四周都长着数十条扭曲的气根,达一米方圆,交叉地插入淤泥之中,形似鸡笼,当地人叫它“鸡笼罩”。红树的气根,其状令人惊叹!有的如龙头猴首,活灵活现;有的像神话中的仙翁,老态龙钟,颇具诗情画意。观看红树林景观的最佳时间是大海涨潮以后,划上一只小船驶入红树林区。四周全是一丛丛形态奇特而秀丽的绿树冠,中间是一长条迂回曲折的林间水道。涌动的海潮推着船儿沿水道幽然荡漾,忽左忽右,游人只见蓝海水和绿树冠,只感觉到神奇的魅力像红树丛中的雾一样一团团涌过来,弥漫海面。
东寨港红树林不但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红树林如同一道绿色的海上长城,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风对农田和村舍的侵袭,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既可以保护泥土不被海潮冲走,又可以阻挡被雨水自陆地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它的落叶掉入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就转化成养分丰富的食料,供鱼、虾、螃蟹和贝类动物食用。在东寨港红树林中就生长着多种鱼虾、贝类,可供人们捕捞食用。
红树林这一名词并不是指单一的分类类群植物,而是对一个景观的描述(红树林沼泽)。红树林沼泽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浅滩上的富有特色的生态系统。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河口海湾潮问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以红树林为主的区域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整体,统称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它是适应于特殊生态环境并表现着特有的生态习性和结构,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成为最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植物是为数不多的耐受海水盐度的挺水陆地植物之一,热带海区60%~70%的岸滩有红树林成片或星散分布。
红树林在地球上分布的状况,大致上可分为两个分布中心或两个类群,一是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部的东方类群,一是分布于美洲、西印度群岛和西非海岸的西方类群。这两个群落在群落外貌和生态关系上大体是类似的,不过东方类群的种类组成丰富,而西方类群的种类则极为贫乏。两方类群所拥有的各个属在东方类群中都可以找到它的不同种类代表,而东方类群所拥有的许多科属在西方类群中却找不到相应的代表。尽管两大类群具有一些相同的科属,但却甚少共同拥有某些种类,唯独太平洋的斐济岛和东加岛或称汤加岛的红树属同时拥有东方类群的红茄冬和西方类群的美洲红树。1997年,全球红树林面积约为1810.77×104公顷,其中东南亚国家为751.73×104公顷,占世界红树林面积的41.5%。2003年统计全世界共有红树植物16科24属84种(含12变种),其中真红树为11科16属70种(含12变种),半红树为5科8属14种。东方类群有14科18属74种(含12变种),西方类群有5科6属10种。我国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自治区),有12科15属26种(含1变种),除属红树科外,还有紫金牛科、爵床科、楝科、大戟科等的一些植物。
红树林生长适合的温度条件是: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20℃,且季节温差不超过5℃的热带型温度。红树林分布中心地区海水温度的年平均值为24℃~27℃,气温则在20℃~30℃内。以我国红树林为例,红树林的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受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的影响更大,一般要求气温的年平均气温在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12℃~21℃,极端最低气温0℃~6℃,大致全年无霜期的气温条件,海水表面温度需在21℃~25℃,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
红树林适合生长在细质的冲积土上。在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带,土壤(冲积层)由粉粒和黏粒组成,且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适合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是一种土壤顶极群落,它的分布局限于咸水的潮汐地区,土壤为典型的海滨盐土,土壤含盐量较高,通常为0.46%~2.78%,pH值为4~8,很少有pH值为3以下或pH值为8以上。
红树林的生境是滨海盐生沼泽湿地,并因潮汐更迭形成的森林环境,不同于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隐蔽海岸,该海岸多因风浪较微弱、水体运动缓慢而多淤泥沉积。因此,它与珊瑚礁一样都是“陆地建造者”,但又和珊瑚礁不一样,红树林更向亚热带扩展:红树林生长与地质条件也有关系,因为地质条件可能影响滩涂底质。如果河口海岸是花岗岩或玄武岩,其风化产物比较细黏,河口淤泥沉积,适下红树林生长。如果是砂岩或石灰岩的地层,在河流出口的地方就形成沙滩,大多数地区就没有红树林生长。
含盐分的水对红树植物生长是十分重要的,红树植物具有耐盐特性,在一定盐度海水下才能成为优势种。虽然有些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既可以在海水中生长,也可以在淡水中生长,但在海水中生长较好。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潮汐,没有潮问带的每日有间隔的涨潮退潮的变化,红树植物是生长不好的。长期淹水,红树会很快死亡;长期干旱,红树将生长不良。
红树植物主要建群种类为红树科的木榄、海莲、红海榄、红树和秋茄等。其次有海桑科的海桑、杯萼海桑,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生科的桐花树等。其中红树科的红树、木榄、秋茄、角果木等属的植物,常构成混合群落或单优群落。海榄雌科的海榄雌(或归入马鞭草科),紫金生科的桐花树,海桑科的海桑等也是红树林中的优势植物或构成单优群落。它们都属于真红树植物而只分布于典型的红树林生境。半红树植物如棕榈科的水椰,大戟科的海漆,使君子科的榄李,卤蕨科的卤蕨等,它们虽然是红树植物,通常也可构成单优的红树群落,并广布于红树林生境,但它们多处于红树林生态序列的最内缘,并不具有真红树植物所具备的那些生理生态的专化适应特征,或这些特征极不明显,它们不是真红树植物,它们所构成的群落通常为半红树林。红树林的植物可组成八个主要群系,即红树群系、木榄群系、海连群系、红海榄群系、角果木群系、秋茄群系、海桑群系和水椰群系。
红树多生长于静风和弱潮的溺谷湾、河口湾或泻湖的滨海环境,海水浸渍和含盐的土壤特性直接影响红树植被的生态和生理特性。
红树植物很少有深扎和持久的直根,而是适应潮问带淤泥、缺氧以及抗风浪,形成各种适应的根系(常见的有表面根、板状根或支柱根、气生根、呼吸根等)。表面根是蔓布于地表的网状根系,可以相当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获得充足的氧气,如桐花树、海漆等。支柱根或板状根是由茎基板状根或树干伸出的拱形根系,能增强植株机械支持作用,如秋茄、银叶树等有板状根,红海榄等有支柱根。气生根是从树干或树冠下部分支产生的,常见于红树属和白骨壤属的种类,悬吊于枝下而不抵达地面,因而区别于支柱根。呼吸根是红树植物从根系中分生出向上伸出地表的根系,富有气道,是适应缺氧环境的通气根系,常见有白骨壤的指状呼吸根,木榄的膝状呼吸根,海桑的笋状呼吸根等。
胎生或胎萌是红树植物的另一突出的现象,尤其是红树科精物,它们的种子成熟后,不经过休眠期,在还没有离开博树和果实时,就已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杆状的胚轴,胚轴坠入海水和淤泥中,可在退潮的几小时内发根并固定下来,而不会被海水所冲走。胎生现象是幼苗应对淤泥环境能及时扎根生长以及从胚胎时就逐渐增加细胞盐分浓度的适应。
生活在红树林里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为数极少,较为广泛分布的是水獭。在南美分布有食蟹浣熊,非洲则有白喉须猴,东南亚则有吃树叶的各种猴子,大洋洲则有一群群的狐蝠。红树林中占优势的海洋动物是软体动物,还有多毛类、甲壳类及一些特殊鱼类等。红树林中还有大量的大型蟹类和虾类生活着,这些动物在软基质上挖掘洞穴,它们包括常见的招潮蟹、相手蟹和大眼蟹等。这些蟹对红树林群落也有贡献,它们的洞穴使氧气可以深深地进入土壤底层,从而改善了那里的缺氧状况。还有一类营围着生活的藤壶,它们重叠附生造成红树林树干、树枝和叶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不良,致使红树植物生长不良和死亡。而抬潮等的造穴活动,改善了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红树植物的生长,同时这些动物尸体的腐烂分解和排泄物,也增强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区也是对虾和鲻类等水产类育苗场。这些鱼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游向大海以前都在这里度过。
此外,红树林区作为滨海盐生湿地,也是鸟类的重要分布区。我国红树林鸟类达17目39科201种。其中留鸟和夏候鸟等繁殖鸟类达83种,占总鸟类的41%;旅鸟和冬候鸟达118种,占59%;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2种。
红树林具有多方面的保护意义和利用价值,其中最显著的有:①抵抗海浪和洪水的冲击,保护海岸。②过滤径流和内陆带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海洋环境。③是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④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珍贵的种质资源,是科学工作者研究植物耐盐抗性,改良盐碱地的良好材料。⑤构成奇特的热带海滨景观,具有其他旅游商品不可替代的旅游价值。因此,红树林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