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铁锈病和叶斑病区别?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112 时间:2023-02-13 08:49:28
区别:1.主要危害的地方不一样,2.发病期症状颜色,类型不一样。
铁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开始是浅黄色小斑点后产生疱状物,破裂后是黄褐色粉状物,导致不开花或大量落花,果实畸形或开裂,严重时全株叶片变黑干枯。
叶斑病主要危害是花卉的叶、叶柄、嫩枝和花梗均受其害,其中以叶片以主。植株症状表现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另一种是叶片上出现褐色到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其上生长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早落,影响生长。
叶枯病
症状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如桂花叶枯病(亦称枯斑病)、腊梅叶枯病、翠菊叶枯病(亦称斑枯病)。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病键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
叶枯病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该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
②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栽植地要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增施有机肥料
及磷、钾肥。控制栽植密度,使其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侵染机会。改喷浇为
滴灌或流水浇灌,减少病菌的传播。
③生长季节在发病严重的区域,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药,连喷几次可有效的予以防治。常用药剂有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
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胶悬剂600-800倍)、50%苯莱特1000-15
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等,可供选用或交替使用。
更多花卉种植技术,百度搜金农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