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虫子的种类有哪些 花上虫子的种类有哪些图片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18 15:09:53

虫子有哪些种类?

昆虫,是有6足,通常有翅、分头胸腹三部分,头有口器、触角、眼;胸有3节,有足,有的有翅;腹部有11个可见体节,有的尾部有尾须。除此之外的,长得像虫子的,就都不是了。昆虫先要看有没有完整的翅。无翅的话,还分为:永远无翅:蚤目、虱目、缨尾目、石蛃目等;偶尔无翅:竹节虫目、啮虫目等;有翅的话,有:鳞翅目(蛾)、鞘翅目(甲虫)、膜翅目(蜜蜂、蚂蚁)、半翅目(蝽)、双翅目(蝇)、长翅目、等翅目(白蚁)、毛翅目、广翅目、直翅目(蝗虫、蟋蟀)、脉翅目、革翅目、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蛇蛉目。

还有一些小目:纺足目、捻翅目、缺翅目等。

可以吃的虫子种类有哪些?

可食用的昆虫有甲虫、毛虫、蜜蜂、黄蜂、蚂蚁、蚱蜢、蟋蟀、蚕蛹、蝗虫、知了等。

昆虫蛋白质含量很高,是一般肉类、鱼类的两倍多。同时,还具有繁殖速度快,产出量大的优点,在价格上也比常吃的鸡肉、猪肉要便宜得多。

另外,昆虫的维生素、矿物质如锌、铁、钙等元素含量也丰富,远比一般肉类更有营养价值。有数据表明,每100克牛肉中铁含量为6毫克,而每100克蝗虫里的铁含量从8毫克到20毫克不等。

虫子有多少种类?

有九种

1、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

2、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3、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4、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5、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半翅目的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

6、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7、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

8、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9、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梅花上的虫子怎么消除?

梅花长虫子原因

由于大家各自的养植环境和方法的差异,管理不善、不通风透气、土壤潮湿,时常也会出现一些虫害问题。

梅花长虫子解决办法

用农药乐果百分之五十稀释1000倍使用可以有效杀死幼虫害,如果室内养护怕农药有味道的话,可用牙刷粘点洗衣粉水把白色小蚧虫刷下来。

梅花有虫子打什么药

不同的虫子,防治方法也是不同的,对梅花效果好的药剂有敌杀死、氯氰菊酯乳油、速休杀丁等。

梅花长虫子解决妙招

1、风油精:准备好风油精,然后加水混合后可有效防治蚜虫。

2、蚊香:可以将干燥的蚊香点燃,然后挂在有病虫害的梅花上,用塑料袋罩住花盆,可以消灭蚜虫。

急!茶花上长了虫子?

除虫害啊,买多菌灵来喷,剩下的溶液浇到花盆的土里。

去除花上的虫子的小妙招?

1.蚊香

当花盆滋生出大量小黑飞时,可以在花盆里点燃一盘蚊香,然后再用大塑料袋连同花盆一起套住,上面再戳几个小孔,大约二十分钟后,就能消灭花盆里的小黑飞。如果小飞虫在花卉之间飞来飞去,也可以在枝条上挂几个粘虫板,也能把小各种小飞虫给粘住。

⒉洗衣粉液

夏天很多花卉的枝叶上都容易滋生出各种小虫子,像蚜虫、红蜘蛛、蚧壳虫等,它们会吸食花卉的嫩枝叶,时间长了就会造成黄叶枯萎,所以植株一旦染病要及时给它用药来除虫。

花上有绿色的虫子是什么?

绿色的虫子是蚜虫,多菌灵可以杀死

花上长得像白芝麻的虫子?

蚜虫。

蚜虫为同翅目蚜总科昆虫,繁殖速度很快,年发生几十代。蚜虫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直接危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聚在嫩叶、嫩茎、花器、幼果等多个部位吸收植物的汁液,造成叶片卷曲无法展平,生长点停止生长,幼果停止发育;

最终导致减产,间接危害,主要是蚜虫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造成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果实畸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造成更大的损失。

扩展资料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 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扶桑花上的小白虫子怎么杀死?

扶桑花的叶子上有小白虫很可能是白粉虱,该害虫会吸食叶片内部的汁液,会导致叶片发黄、发卷,甚至干枯掉落,还会传染病菌,严重时会导致煤污病。因此一旦发现有小白虫要尽快喷洒药剂救治。可喷洒吡虫啉或者是阿维菌素,稀释后对着植株喷洒,连续用药两三次,这样就可将叶片上的虫害杀死。

加强通风

扶桑花感染虫害很可能是通风不良导致的,后期要改变养护环境,生长期间最好将扶桑花搬到室外养护,保证通风良好。若想要在室内养护,应经常将窗户打开,多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合理控温

在温度高的环境下白粉虱容易滋生,因此养护期间还要合理控温才行。夏季最好放在稍微阴凉的环境下,加强通风,经常向植株周围喷洒水分。此外,还要注意冬季的温度。冬季若是放在暖气房内,温度高白粉虱不会休眠,这样就容易滋生虫害。建议合理控温,只要保证扶桑花不会冻伤就行。

多晒太阳

扶桑花是非常喜光的植物,在光照足的环境下才可旺盛生长,即便夏季的强光也不用担心,基本不会晒伤。若长时间处在阴暗环境下,植株长势瘦弱,抗性就会变差,容易感染病虫害。不管是地栽养护的还是盆栽的,都要满足它对光照需求,最好晒全天的太阳。

梅豆花上的虫子怎么杀?

用BT250克喷洒或0.296阿维虫清乳油1000~2000倍液;或在棉铃虫产卵盛期初孵化期开始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每毫升含0.01个活孢子,亩用0.5千克,3~4天喷1次。共喷2~3次;可用性诱集,人工合成的棉铃虫雌性诱集,平均每个诱芯诱杀成虫200头;还可用5%抑太保1000倍液或灭幼碌800倍液防治棉铃虫。

采用上述方法防治棉铃虫,不污染环境和梅豆,能够达到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