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常见虫害疾病有哪些 花卉的常见病虫害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5 16:16:17
葡萄主要病虫害:葡萄透翅蛾、草履芥、白粉虱、葡萄天蛾等。;葡萄病虫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为生产无公害的葡萄应坚持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原则: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选择抗病品种,严格植物检疫,苗木消毒处理,推广新树形,冬季清园,压低果园病虫越冬基数,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夏季合理间作,再配合适当的化学防治,就能基本上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达到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1)介壳虫。
该虫体表面常具有蜡质分泌物,因此难以防治,它刺吸花卉叶、茎、果等部位的汁液,造成枝叶枯黄,十分影响观赏效果(见彩图56)。彩图56 防治方法:①用毛笔或竹片人工刮除。②将大蒜捣烂,加水稀释至20倍,搅拌均匀过滤后即可喷洒,可防治介壳虫、蚜虫、红蜘蛛、根腐病等。③用敌敌畏熏蒸。在花盆里滴几滴敌敌畏,然后用大塑料袋将盆花套紧,放阳台隐蔽处密闭一天后打开,以后每隔一周熏蒸一次,连续三四次即可消灭干净。(2)蚜虫。多聚集在花卉的幼嫩部分,刺吸汁液,致使叶片变黄、卷曲,严重时造成枝叶枯黄死亡(见彩图57)。彩图57 防治方法:①喷洒洗衣粉液。取10克洗衣粉,加水500~600倍液喷雾,还可防治红蜘蛛、白粉虱和介壳虫等。由于洗衣粉液需触到虫体方能生效,故喷洒时需喷湿叶片的正反面,要周到细致。②喷洒辣椒水。将辣椒捣烂后煮沸,加水15倍液过滤后喷洒,还可防治红蜘蛛、椿象等。③用风油精稀释400~800倍喷雾,可防治蚜虫、红蜘蛛、介壳虫若虫,杀虫效果达90%左右。(3)红蜘蛛。体型小,常为红色,一般肉眼看不见,高温低湿时发生,同时多在叶背结网,在网下刺吸花卉汁液,受害轻的叶面出现灰黄色小点,受害重的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见蚜虫(见彩图58)。彩图58 (4)白粉虱。多聚集在花卉上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死亡(见彩图59)。彩图59 防治方法:①用敌敌畏熏蒸。方法见介壳虫。②喷花椒液。取花椒加水3倍煮成原液,过滤后加水10倍喷洒,可防治白粉虱、介壳虫、蚜虫、叶蝉等。梅花的虫害有140余种,其中发生较多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刺蛾、天牛、黑翅土白蚁等。
(1)蚜虫
危害梅花的蚜虫有十几种,常见的有棉蚜、桃粉大尾蚜、桃蚜等。蚜虫主要群集在梅花的新叶、嫩梢上,吸食液汁,造成叶片纵卷,严重时叶片脱落。另外,此虫易导致煤污病发生。
(2)红蜘蛛
红蜘蛛在叶背危害,受害叶片呈现黄白小点,严重时提早落叶。干旱、高温环境,极适红蜘蛛的发育与繁殖。
(3)介壳虫
危害梅花的介壳虫有龟蜡蚧、糖片蚧、桑白盾蚧、球坚盾蚧等。介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并诱发煤污病,必须及早防治。
禽流感 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法氏囊 呼肠孤病毒感染 鸡白痢 球虫病
这些疾病前期是可以预防的,不至于鸡生病的时候再去治愈,建议做好预防工作,比治疗更重要。
红蜘蛛、粉虱这两种危害较大,这两种害虫都比较小,但是分布比较的密集,会造成叶片汁水被吸食,造成叶面缺水干枯,最终使植株死亡。
1、蚜虫清理。飘香藤的害虫里最常见的是蚜虫,它会让飘香藤的叶子变形、卷曲、发黄、变粘,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会引来蚂蚁,我们可以用棉花沾上一些酒精来清理蚜虫,也可以用薄荷叶来喷蚜虫,将可见的蚜虫清除掉后将飘香藤移到室外比较通风的地方。
2、介壳虫清除。在飘香藤的病虫害防治当中,介壳虫也比较常见,它是那种背部介壳为椭圆形,全身有白蜡一样的毛毛虫,每当它出现之后,飘香藤的叶茎就可能会枯黄。清除的方式同时是棉花棒沾酒精来清除,然后注意后期的养护和管理。
蚜虫
蚜虫是月季每年最先发生的虫害,它会危害月季的嫩芽嫩梢,导致长势变差。蚜虫最易发, 每年多发, 但是很好防治。
最常见的蚍虫林,另外很多菊酯类药剂也能杀治。菊酯类的药剂可以同时灭掉其他害虫,很方便。
绿萝、富贵竹、榕树、巴西铁、马齿苋树、玉树、金鱼花、芦荟、杜鹃花、落地生根、瑞典吊兰、铁线蕨、幸福树、发财树、铜钱草、太阳花、君子兰
1、防治叶斑病:可选用25%腈菌唑乳油6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1500倍、福星5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等喷雾。
2、防治炭疽病:可选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57。
常见的老年疾病有很多,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而且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肌梗塞,老年痴呆等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控制,平时要注意饮食,低脂低盐,而且要多休息,不要过度熬夜。
青虾的抗病能力较强,通常较少发生疾病。但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差,投饵管理不善,也会患病。常见的虾病主要有烂鳃病和红体病2种。
(1)烂鳃病
又称黑鳃病。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本病幼体和成体均会感染,死亡率高。患病的幼体活动能力明显减弱。病虾多在底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变弱,幼体变态期延长或不 能变态,腹部卷曲,体色变白,不摄食。成虾浮于水面,行动缓慢呆滞。病虾的鳃部呈黑色,但并非鳃产生了黑色素,而是附着了许多黑色和褐色的污物。有些病虾除黑鳃外, 其头胸甲和腹甲侧面均有黑斑。鳃丝坏死,组织脱落,最后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该病主要由弧菌属细菌所引起的,用显微镜检查鳃丝,可发现局部鳃丝组织已脱落或呈空泡变 性状态,组织内充满着运动活泼的弧状杆菌。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池塘或网箱底部严重污染,水体中有机物多,溶氧较低,氨氮量高,这就为弧菌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青虾呼吸和清理鳃部污物的功能减弱。这样,水 体中大量有机腐屑随着虾的呼吸水流粘附在鳃丝上,使鳃丝腐烂而死亡。
防治方法
①养殖前,水体或容器均需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养虾池必须做好清塘工作;网箱在使用前要洗净,阳光曝晒杀菌。②降低养殖密度,投饵要适当,以防止多余过剩的饵料腐 烂变质,污染水体。③清除池底或网箱底部的污物,经常排出下层水,加注新鲜水,以减少病原体繁殖机会。④发病青虾可用1~2毫克/千克的土霉素和1毫克/千克的呋喃西林全 池(箱)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天。或用2毫克/千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⑤发病的池水经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出。严禁将发病的池水再用于养虾。
(2)红体病
又称红腿病。发病初期青虾尾柄色泽变红,以后红色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游泳足,最后影响到头胸部的步足呈红色。严重时,附肢和腹部都呈红色。该病常在放苗、除 野、选捕后1~3天发病,多由操作不善而引起。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7~8月的高温季节。病虾活动能力减弱,在池(箱)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反应迟钝 ,食欲下降或停止摄食。
发病原因
属青虾受伤而感染细菌所致。根据发病症状和显微镜检查,可能也是弧菌属的细菌引起的。
防治方法
该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往往呈急性型,尽管采用药物治疗,但仍有不少患病青虾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操作要细致、轻快、带水作业,不能使青虾堆压,尽量 保证虾体完整,防止青虾附肢受伤。如发现青虾患红体病,可采用青虾烂鳃病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