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症状类型 植物病虫害症状类型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7-01 06:19:25
1.
螨虫害 螨是危害蓝雪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它是一只非常微笑的动物,体积大约为0.5mm。通常,当蓝雪花遇到这种害虫时,它们的叶子会向内弯曲。一般来说,当蓝雪花出现这种症状时,可以判断为螨虫。防治方法:若在成熟期出现这种现象,可直接选择螨虫喷洒。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蓝雪花苗期,最好用0.01%笔喷洒叶片表面。
2.
根结线虫害 根结线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一般危害植物的根。许多植物都遭受这种害虫的侵害。在蓝雪花的栽培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多浇水和多呼吸,以便使土壤保持在一定的湿度,从而防止它。当然,在这种害虫的情况下,它仍然需要解决。防治方法:根结线虫病不是蓝雪花的常见病虫害。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在土壤表面喷洒80%溴氯丙烷乳化稀释剂。
3.
蚧壳虫害 蚧虫是许多植物所具有的一种害虫。它是危害中国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它会吮吸蓝色雪花叶子的汁
红梅病虫害症状为根部腐烂和枯萎,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干枯、宿存体和周年生枝死亡等现象。防治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选择健康的苗木进行育苗,保持土壤湿润,每年适时给梅树施肥、修剪管护、布置防治网罩、采用农药喷洒等方法。此外,还需加强梅树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青枯病:桉树青枯病菌侵染林间幼树,其地上部的表现可分两种类型。
第一种为急性型,病株叶片急速失水萎蔫,叶悬挂于枝条上不脱落,呈现典型的“青枯”症状。
此类型病株,从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短,一般仅2-3周。
第二种为慢性型,病株表现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成紫红色,后逐渐加深并向上发展,最后叶片干枯脱落。部分茎干和侧枝出现不规则黑褐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枯死。
这一类型从植株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6个月。桉树青枯病高温、高湿容流行,根颈损伤、地表径流、株间连根是病菌侵入、传播的主要途径。
苹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概括起来有五种: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种子、苗木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的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措施。农业防治即栽培防治,通过科学地管理,创造有利于苹果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生存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该方法无污染,不破坏生态平衡。物理防治是利用热力、电力、辐射及外科手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很多农药有毒副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慎用。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以上措施,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主要原因是根系受水的浸泡后出现部分的根系无法正常的生长,引起部分的根系腐烂死亡的现象,因根系死亡产生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叶片无法得到根部吸收的水分和养分时,会出现叶片缺水缺养而产生叶萎叶黄等症状。
需要及时、正确的进行。 首先,白芨易受到多种病毒、细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逐渐枯黄,并伴随着腐烂、污渍和要点死亡等症状。其次,白芨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马铃薯草属夜蛾、甘蓝夜蛾、白粉虱等,这些病虫害会导致白芨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种植配对、适时的灌溉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保证白芨生长健康。 总之,白芨的病虫害防治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有效防治已成为当前白芨生产必须重视的问题。
毛豆(又称大豆、黄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毛豆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病害:
a. 大豆灰斑病: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暗褐色,内部有浅褐色的同心轮纹。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控制氮肥施用量,注意排水,及时清除病株。
b. 大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为淡黄色,后期变为橙色或黑色,表面有黄绿色的粉末。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控制氮肥施用量,及时清除病株。
c. 大豆霜霉病:叶片、叶柄和茎部出现淡绿色或灰白色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灰白色或紫色的霉层。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控制氮肥施用量,及时清除病株,保持田间排水良好。
2. 虫害:
a. 蚜虫:蚜虫群居在毛豆叶片上,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畸形,甚至枯萎。防治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如瓢虫、草蛉等进行生物防治,或使用化学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进行化学防治。
b. 大豆食心虫:幼虫钻入豆荚内,食害豆粒,造成豆粒残缺不全。防治方法: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如甲维盐、辛硫磷等,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c. 大豆叶蛾:幼虫蛀食毛豆叶片,导致叶片缺损、畸形。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包括设置黄色粘虫板、人工捕捉等;化学防治方法可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农药。
为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清除病残株,以及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矮牵牛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生长期茎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蛾、蚜虫、卷叶蛾等,尤其在国庆花卉生产中较为常见。出现蚜虫一般不能用杀灭菊酯喷施,容易引起药害,影响生长。五、出圃质量。冬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20—25厘米间,株形整齐、饱满,开花一致;夏季生产的盆花,采用10厘米口径的营养钵,冠幅一般在15—18厘米。矮牵牛可进行长途运输。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被害后茎叶扭曲萎缩,发现后及时拔掉销毁,可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虫害主要有蚜虫。可喷硒50%敌敌畏800-1000倍液。其他防治方法参考瓜叶菊、一串红、月季病虫害防治部分。 白锈病防治 【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受害叶片初期在叶上有浅绿色小斑。后逐渐变成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扩展成大型病斑,后期病部背面产生白色疤状突起,破裂时,散发出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孢囊孢子,嫩茎受害时造成花、茎扭曲,当病斑包围叶柄、嫩梢时,环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长不良,萎缩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旋花白锈菌(Albugoipomoeae-panduranae),属白锈属的一种真菌。病菌在病组织内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芽产生孢子囊,侵入牵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一般在8-9月为发病盛期,牵牛花种于可带菌并成为翌年浸染源。 注意预防苗期猝倒病,尤其是幼苗阶段,除做好消毒工作外,稀播、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适合的温度和不过分湿涝也能大大减少发病机会,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病株,使用普力克、疫霜灵、根病治等药剂进行土壤浇灌,一般容易控制。温度高时播种,苗期还要预防腐烂病等。成苗后一般不易发生病害,但因栽培环境的影响仍可发生一些病害,灰霉病、枯萎病和生理性病害等,应以预防为主,可用多菌灵+链霉素每7至10天喷洒一次。一旦发生病害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症施治。害虫要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菜青虫,尤其要注意防治斑潜蝇,要注意观察,在虫害初发时及时喷洒相关药剂,一般容易控制。 【防治方法】 ①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以减少对种子的浸染。 ②选留无病种子作为繁殖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避免与旋花科植物轮作。 ③发病初期喷l%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雾1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红蜘蛛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经过蜘蛛危害后植物叶子失绿渐渐枯死。病虫害不可忽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虫嗪作为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以及内吸活性,可用于叶面喷雾或者土壤灌根处理,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防效。
在柑橘上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蓟马、蚧壳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