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长小白虫用什么药好 花上长小白虫用什么药好使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7-05 15:07:36
花上长满粘粘的白虫子用啥药?
花上长了粘粘的白虫子,可能是感染了白粉虱,这是一种比较好处理的害虫,在初期发现虫害的时候可用扑虱灵等药物喷除;如果是白粉虱比较多的情况下那么还可以加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或者是吡虫啉、克蚜宁乳油等;实在严重还可以使用敌敌畏等强效药物。
我一般杀虫杀螨一起兑着喷就完事。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选一,加氯氰菊酯加金满枝,管他什么虫都干掉。
那个小青虫可能是某种蛾类的幼虫,我家这两天也在闹这个,那一堆小黑点是这个虫子的排泄物,丝也是它吐的。
我是用10%的氯氰菊酯乳油稀释后喷洒在叶子上,当天中午喷完第二天就全死绝,但是菊酯类药物对人和动物都有毒,家里有宠物或者小孩要小心一点。
多肉长小白虫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通常由蚧壳虫引起。可以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喷杀,如蚧必治、顽蚧净、毒死蜱、疥必治等。但需要注意控制浓度,并少量多次进行喷杀,避免造成药害。也可以尝试使用酒精擦、棉签蘸等方式进行清理。此外,可以定期观察多肉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高氯噻虫嗪。
高氯噻虫嗪为菊酯类与烟碱类的良好结合,机理新颖,复配时药效增效明显,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的三位一体杀虫机制。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做到较好的兼防性。尤其对单一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效果;可以阻止有效成分提前蒸发,延缓高效氯氟氰菊酯分解,成2次杀虫高峰,更具持效性。
不伤叶、伤花、伤根,对作物安全,施药时皮肤不发痒,对人、环境友好,并易清洗。防虫治虫效果好,绿色无污染。
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规定用药量和方法使用;
2. 不能和碱性农药等物质使用;
3. 建议和其他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4. 使用时应穿防护服和戴手套、口罩,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及时洗脸和洗手。
白粉病。是湿度太大,通风和光照不足导致的。建议用粉锈宁兑水喷洒。
杀扑磷
这是杀虫较常用的药,比较的安全,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去除一系列的虫子,缺点就是味道有点大,闻起来比较刺鼻,如果是在家里面使用可以注意这一点。
粉虱虫主要危害迎春花的叶片,它会以成虫和幼虫的口器,在叶背刺入叶肉吸食汁液,使迎春花褪绿发黄、甚至干枯。
粉虱排泄出蜜露会严重污染迎春花的枝叶,并引发煤污病,导致迎春花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到植株的正常开花和观赏。
栀子花上的小白虫是一种蛾类昆虫,也被称为天蛾或蚕蛾。它通常是在春天和夏天出现,是喜欢温暖和潮湿环境的昆虫。
栀子花上的天蛾通常会对栀子花的花朵进行嗜食,它们会用其翅膀的鳞片覆盖花朵,使花朵无法正常开放和发育。除此之外,天蛾也会对栀子花的叶子、茎和根进行嗜食,会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针对天蛾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理花朵和残花,以减少蛾类昆虫的食物来源。
2.使用药物防治,可以使用蛾类杀虫剂,如甲维盐、阿维菌素等,喷雾于植物表面,杀死天蛾幼虫。
3.加强栀子花的环境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施肥,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有效的方法则是曝晒杀虫。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虫晒死或闷死。
一、甜瓜病虫害治理
(1)防治炭疽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双效灵400-500倍液,7-10天喷一次。可有效防治炭疽病的发病和蔓延。
(2)防治疫病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用1:2的25%瑞毒霉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混合成6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00-250毫升,7-10天灌一次。
(3)防治白粉病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250-500毫升,10-15天灌一次,效果更好。
(4)防治霜霉病可用65%代森锌、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500倍液、70%普力克600倍液,7-10天喷一次。
(5)防治枯萎病,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防病,药剂防治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发病后主要用200倍双效灵、100倍农抗120药液灌根。也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或70%敌克松500-1000倍液灌根。以上农药在喷雾防治时,要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增强防病治病效果,扩大杀菌范围,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6)采收,西甜瓜宜在八、九成成熟时采收,选择无病、无伤口、果形端正的优质瓜,用40%福尔马林水剂100-200倍液喷洒果皮灭菌,储运中保持阴凉,并注意通风,可减少果实腐烂。
(7)西甜瓜肉质恶变果:防治方法:春夏秋高温季节果实应避免阳光曝晒,必要时可用杂草遮挡果实,适时适量浇水,合理施肥防止早衰,及时防止病毒病,整枝时必须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二、甜瓜病虫害防治:
(1)熏棚,扣棚后定植前必须用烟蚜剂熏棚,消灭在强缝里越冬的蚜虫,潜叶蝇成虫。
(2)幼苗病害防治:幼苗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防治方法是选用无菌土育苗,必须土壤消毒,消毒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10g加入10-15kg细土拌均,在播种前和播种后撒在畦面上,表土保持湿润,注意通风,防止过湿,保持透光性良好,防止徒长。低温及阴冷时,采取补充加温措施。发现病苗立刻拔除,喷洒600倍液百菌清或铜氨合剂400倍液。
(3)甜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用瑞毒霉、甲霜灵、代森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喷洒或灌根,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棚防效好。
(4)甜瓜的主要虫害有:瓜蚜、白粉虱、茶黄螨、潜叶蝇等,防治方法可用烟蚜剂,敌敌畏烟雾剂熏棚,可用扫螨净、乐果、扑虱灵来防治。
三、甜瓜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保护地种植甜瓜,是近几年在全国兴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等特点,是发展三高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保护地种植面积的不断发展,重茬面积也不断增加,再加上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性小,导致病害逐年加重。如甜瓜的炭疽病、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病毒病等在种植区,时有发生,致使甜瓜减产在20-30%左右,而且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减少。为了使保护地种植西瓜这向新技术在全国不断推广应用,使瓜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济南市日出种业有现责任公司李景辉先生,根据自己10多年来种植的西甜瓜实际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写出如何识别西甜瓜综合性病虫害防治。
四、病害症状的识别
(1)炭疽病:炭疽病又称黑斑病,除在生长季节发病外,在储运中也可发病,使西甜瓜大量腐烂。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当棚内的温度在18-24度,相对湿度在85-95度时,如田间排水不良,通风透光性不好,最容易发生病害。西甜瓜叶片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圆形淡黄色斑点,很快变为黑色或紫黑色圆斑点,后期病斑干枯易碎。瓜蔓病斑呈圆形,黑色,稍凹陷。当病斑环绕瓜蔓和叶柄一周时,叶和蔓枯死。果实病斑圆形水浸状,褐色或黑褐色凹陷。
(2)疫病:在西甜瓜各生长时期和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病害,如早春保护地栽培遇阴冷朝湿的条件下,棚内温度在24-28度时,易发生病害。
开始只出现一个或几个病株,然后逐渐向四周蔓延,2-3天可扩散到全棚或全田。幼苗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生长点及嫩叶讯速萎蔫,不久幼苗便呈青枯状死亡。成株发病呈暗绿色腐烂,干燥时呈青白色枯干,受害部位的茎蔓及叶片也讯速萎垂。幼果发病从花蒂部长出灰色白霉,病果皱缩腐烂并且有臭味。
(3)白粉病:白粉病是西甜瓜常发生的病害,当田间湿度过大,植株徒长、栽培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温度在15-25度时,发病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近圆形粉斑,以叶片居多。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部满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
(4)霜霉病:此病菌主要通风空气传播,在15-22度,湿度过大时发病最快。
主要危害西甜瓜叶片,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初叶片上呈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随着病斑扩大,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空气潮湿时,叶背面长出灰紫色和紫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片像被火烤过一样枯黄,连续阴雨天,病叶腐烂。
(5)枯萎病:从目前种植西甜瓜的地区看,发病较为重,诱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是大水漫灌和连作,轻则引起植株矮化、黄化、作果率低。
该病在结瓜期和膨大期,是两个发病高峰期。苗期发病后,茎基部变褐色,全株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枯萎植株的茎基部开始变软,水浸状,后逐渐干枯,表皮粗糙,纵裂,潮湿时,茎基部水浸状腐烂,有时出现粉红状物,并流出脑状物,病株的根和导管变成褐色、腐烂,很容易拔起。
(6)西甜瓜肉质恶变果:
①症状:西甜瓜肉质恶变果又称果肉溃烂病,果皮内的果肉或种子周围的果肉呈水浸状,像肉质一样,紫红色至黑褐色,严重的种子四周的果肉变紫溃烂,无法食用。
②病因:主要是果实受到高温和阳光直接照射持续时间长,致输送到果实里的养分和水分不畅通所致。通常持续连阴雨后突然转晴或出现叶烧病的植株上容易形成肉质恶变果。
西甜瓜生长后期脱肥或早衰的田块发生甜瓜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植株易发病。土壤忽干忽湿或变化剧烈,植株产生生理障碍时发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