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栽培技术? 冬瓜设施栽培技术?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8-31 01:44:34
1、花卉可以采取播种的方法栽培,首先需要挑选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腐殖土作为基土,然后需要对花种进行催芽处理。
2、等待种子发芽后,再将其播撒在基土中,使用细土覆盖,等待一周的时间后,花种就会长出幼苗。
冬瓜喜温耐热,生长适温在22-28℃,冬瓜对光照要求不严,如幼苗期处在16℃左右的温度下,在11小时日照则开花早,雌花节位低。冬瓜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较耐旱。冬瓜春种全生育期为120天,夏秋种全生育期为90-100天。
一、播种育苗
春种冬瓜,采用播种育苗,大田移植。冬瓜种子种壳较厚而硬,发芽较慢且不整齐。种子应采取破壳,浸种,催芽,使其出苗率高且整齐一致:方法是在种子尖端用钳子,小心的破个小口,但注意不能伤到种胚,然后浸种6~8个小时,在恒温箱中,28~32℃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在出芽前要注意保持种子的水份,还要保证通气,用湿毛巾包裹,每天用温水洗种子一次。也可用电热毯加温催芽。
秋种则在浸种催芽后芽播定植。
冬瓜壮苗标准:日历苗龄35~40天,株高13厘米左右,真叶3~5片,茎粗O.5厘米以上,子叶完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二、整地定植
种植冬瓜的大田,要求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冬瓜不宜连作,前作是水稻田最好。要求犁耙晒白,施足基肥,基肥可亩施腐熟的农家肥或猪、牛粪、土杂肥2500-3000公斤,基肥与表土层充分混合。整地细碎均匀。起高畦、大畦,要求畦宽1.5-2米(包坑),畦高0.5米以上,以利灌水栽培。种植时,在种植的小沟或穴内再施用经沤制的猪、牛粪,复合肥、磷肥等的混合沤制肥,每穴施用0.5-1公斤,盖上土层,不让幼苗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灼坏幼根。施肥后可进行种植,规格为单行单株植,株距1.00-1.50米,亩植450株。
农技帮 | 冬瓜栽培技术三、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
冬瓜生长需较充足的肥料。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冬瓜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追肥。掌握“前轻、后重”由淡到浓的原则,重点应从引蔓上棚至结瓜后,瓜重达3公斤左右时进行追肥,以氮、磷、钾相结合,不偏施氮肥。
2、合理灌水:
冬瓜对水份的要求严格。幼苗期遇晴暖天气,需早晚淋水一次,春植如气候寒冷,可减少水份。瓜蔓上棚后需要水份较多,除每天淋水外,晴天要保持10厘米左右的畦坑水,以利根系吸水,长期保持湿润而不干旱,采收前10天要控制水分,以利贮藏。
四、压蔓、引蔓和定向留瓜培育
1、压蔓:冬瓜茎蔓粗壮,结瓜期长,为减轻棚架的负担,防止台风吹刮倒棚,为增加节间不定根吸收养分、水分需要,延长瓜蔓寿命,因此,要压蔓,压蔓方法是:选择晴天,在主蔓3-4个节位处压上坭块,压2-3段,使节间增生不定根,加大吸收养分能力。
2、搭架引蔓(篱架或三脚架):当瓜蔓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插竹搭架引蔓,搭架高度1.5米为宜,上加一条较粗的横梁连贯固定支架,引蔓时根据畦的方向,定向把蔓引向横梁,可有利结瓜后瓜叶能遮挡太阳斜照而防止灼伤瓜实。
3、摘蔓、留瓜、护瓜:在正常情况下瓜蔓的生长由细到粗,而一般也在主蔓上结瓜。因此,为集中养分,供应主蔓的营养生长,应及时摘除侧蔓,利于通风透光、传播花粉。冬瓜生长培育部位要求选择在主蔓22-26节间前后、并选择瓜形均匀,瓜蒂较短且无病虫为害的幼瓜,才能培植出硕大的瓜果。幼瓜选定后,应把再长出的雌花摘除。当幼瓜长至2-3公斤时,可用麻绳结网将瓜吊于横梁上生长。
留瓜后,蔓苗再伸长到10节后将顶部摘除,以集中养分供应瓜实。
五、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其中以疫病为害最严重;害虫有蓟马、蚜虫等。 1、病害防治
(1)栽培防治,采用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4年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化学氮肥,增施磷、钾肥等。
(2)化学防治
枯萎病:发病初期用瓜枯宁800倍液或农抗120的200倍液或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
疫病: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7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大生M-45600倍液、70%品润干悬浮剂8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在大雨或暴雨过后防治,雨后发现中心病株以后及时拔除,立即喷洒或浇灌50%安克可湿性粉剂30克/亩,用58%雷多米尔或72%克疫霜600倍液或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嘧菌脂胶悬剂1500倍液、68%金雷水分散粒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可以5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农抗120或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除防治白粉病外,还可兼治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等。也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隔20天左右1次,防治1次后,再改用常用杀菌剂。
炭疽病:苗床土消毒或无病土育苗。每平方米苗床土用70%五氯硝基苯10g加65%代森锌20g,再加15kg细土混匀,用l/3药土垫底,2/3药土播种后覆在种子上;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虫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虫害有椿象、瓜蓟马、瓜绢螟、红蜘蛛等。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轮换使用。椿象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600倍液喷杀;瓜蓟马注意在坐瓜前防治,用25%扑虱蚜2000倍液或好年冬1000倍液喷杀;瓜绢螟用虫螨杀星或爱福丁3号1500倍液喷杀或辛硫磷800倍液于下午4时后喷施;红蜘蛛防治一般是增加空气湿度,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多喷水可有效预防,另外是直接喷施螨类专杀药剂,如三氯杀螨醇、尼索朗、哒螨灵等。
土培转水培的基本步骤:
1、准备好晒过的水。
2、绿萝脱盆,抖掉种植土,用水把根系上附带的种植土冲洗干净。
3、把冲洗干净的绿萝放入水培容器的托里,然后放入水培容器。加晒过的水,就完成了。
4、注意:每一步都应该轻轻的操作,以免伤及根系,病菌趁虚而入,造成根系腐烂。前期换水频率应该勤一些,等水培一段时间,长出新根,就可以添加营养液了,并注意换水时最好使用晒过的水。结合以上步骤,加入观察记录,可做为实验报告。
牛顿环实验总结是平透镜的凸面与玻璃之间的空气层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若将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仪上、则经过空气层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就产生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的凸面处相遇后,将发生干涉。用显微镜观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中心是暗圆斑、而周围是许多明暗相间。
间隔逐渐减小的同心圆,根据光的干涉条件,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两束光相互加强形成亮条纹、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相互减弱形成暗条纹。由于玻璃的弹性变形,平凸透镜的凸面与平晶之间的接触点不可是一个理想的点。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栽培方法:
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为使植株得以竖立,可用石英砂、蛭石、泥炭、锯屑、塑料等作为支持介质,并可保持根系的通气。多年的实践证明,大豆、黄豆、菜豆、豌豆、小麦、水稻、燕麦、甜菜、马铃薯、甘蓝、叶莴苣、番茄、黄瓜等作物,无土栽培的产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
由于植物对养分的要求因种类和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异,所以配方也要相应地改变,例如叶菜类需要较多的氮素(N),N可以促进叶片的生长;番茄、黄瓜要开花结果,比叶菜类需要较多的P,K,Ca,需要的N则比叶菜类少些。生长发育时期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样。对苗期的番茄培养液里的N,P,K等元素可以少些;长大以后,就要增加其供应量。夏季日照长,光强、温度都 高,番茄需要的N比秋季、初冬时多。在秋季、初冬生长的番茄要求较多的K,以改善其果实的质量。
培养同一种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断地修改培养液的配方。 无土栽培所用的培养液可以循环使用。配好的培养液经过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得比另一些离子快,各元素间比例和pH值都发生变化,逐渐不适合植物需要。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用NaOH或HCI调节培养液的pH,并补充浓度降低较多的元素。由于pH和某些离子的浓度可用选择性电极连续测定,所以可以自动控制所加酸、碱或补充元素的量。
但这种循环使用不能无限制地继续下去。用固体惰性介质加培养液培养时,也要定期排出营养液,或用点灌培养液的方法,供给植物根部足够的氧。当植物蒸腾旺盛的时候,培养液的浓度增加,这时需补充些水。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好所用的培养液,使之符合最优营养状态的需要。
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而且可以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大都市的近郊和家庭也可用无土栽培法种蔬菜花卉。
花卉栽培的技术一般就是掌握好土壤的配比,阳光照射的时间,浇水适当,适当的施肥,保证植物有充足的养分,
栽培乔木灌木花卉需弱酸性土壤,栽培时需剪去枝节,栽后浇足水份,活棵前弱光照,保持水份。
先说结论,花卉大棚属于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指的是利用一定的固定类设施进行农业生产的设备,花卉大棚首先就要信建起一个固定的大棚,然后为花卉的生长提供一个恒定的温度条件,水分条件和局部的小气候条件。花卉大棚属于设施农业。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比五种探测技术可以发现,PCA—WP—CEM和HA—WP—CEM探测效果接近,但是后者的探测效果更为明显,目标基本游离于影像背景特征空间之外,而且被测目标基本无遗漏。剖析其原理:PCA是通过影像的自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构建正交线性变换矩阵,将影像变换到各主成分空间中,且最大特征值对应于影像的第一主成分。
PCA仅仅考虑了波段之间的关系,并以这种关系构建变换参数。
而本章提出的HA技术不仅考虑了波段之间的关系,而且着重从不同波段波形变换的角度提取信息,其提取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对小目标等影像的异常信息非常敏感,故其探测效果非常好,在高光谱影像小目标探测领域有可借鉴之处。
一、连粳11号
1、特征:连粳11号是中熟的中籼稻品种,主要优点是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粉碎好,茎粗,分蘖力强,适应性强,而且抗条纹病和黑条矮缩病。
2、亩产斤数:每亩平均产量为649.48kg。
3、适宜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推广面积已经达到723万亩。
二、湘早籼45号
1、特征:湘早籼45号是早籼稻品种,生长期为106天左右,株高为80-85cm,叶片粗而直,植株类型适中,茎粗而有弹性,色泽好,不容易掉落。
2、亩产斤数:每亩平均产量为504.9kg。
3、适宜范围:适宜湖南省稻瘟病光照区的双季早稻种植,推广面积已经达到774万亩。
三、龙粳39号
1、特征:龙粳39号成熟至少要128天,株高为89cm,品种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抽穗整齐,产量高,米品质好。
2、亩产斤数:每亩平均产量为666kg。
3、适宜范围:适宜湖南省稻瘟病光照区的双季早稻种植,推广面积已经达到774万亩。
四、龙粳43号
1、特征:龙粳43号在适应区,成熟要130天左右,本品种的主茎是11片叶,椭圆形,株高为89cm,茎长为14.4cm,每穗粒度为104粒,千粒重为25.6g。
2、亩产斤数:每亩平均产量为544.3kg。
3、适宜范围: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推广面积已经达到792万亩。
五、龙粳31号
1、特征:龙粳31号成熟需要129天,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比较适宜人工种植。
2、亩产斤数:每亩平均产量为609.32kg。
3、适宜范围:本品种只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近3年推广面积已经达到42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