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花卉栽培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9-18 05:07:56
卉露地栽培应用的方式最主要还是有当地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这么来的。
一.平畦栽培:不起垄,苗木种植与地面相平一般要求栽培花卉对干湿要求不是很高。
二.垄式栽培:利用土壤整地起垄,做畦栽培花卉,畦的走向根据地块和设施走向,为使植株受光均匀,一般采用南北走向。
三.低畦栽培:种植畦低于周围土梗,这是北方传统的栽培方式。优点是浇水方便,容易浇透,土埂占用土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
四.高畦栽培:取周围的土做畦,畦面高于地面,适用于南方露地栽培,排水方便。
五.槽式栽培:用混凝土、红砖、或用混凝土板立砌成高40~50cm的栽培槽,与土壤隔离,槽中填入营养土。土壤少,根系伸展范围小,土壤通气、保水和肥力要求更高。一般结合使用滴灌。
凡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可以在露地进行,或主要生长发育时期能在露地进行的花卉均属此类。
露地花卉主要应用于花坛、花境、花丛花群、花台、花钵。
l.花坛
花坛多设于广场和道路的中央分车带、两侧以及公园、机关单位、学校等观赏休憩地段和办公教育场所,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采取规则式布置,有单独或连续带状及成群组合等类型。花坛内部所组成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图案,并要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一般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形紧密、花或叶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常选用一、二年生花卉或球根花卉。植株的高度与形状,对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如低矮而株丛较小的花卉,适合于表现平面图案的变化,可以显示出较细致的花纹,故可用于毛毡花坛的布置,如五色苋类,三色堇、雏菊、半支莲等,草坪也可以用来镶嵌配合布置。
花丛花坛以表现开花时的整体效果为目的,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与优美外貌。因此要做到图样简沽,轮廓鲜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选用的花卉以花朵繁茂、色彩鲜艳的种类为主,如金盏菊、金鱼草、三色堇、矮牵牛、万寿菊、孔雀草、鸡冠花、一串红、百日草、石竹、福禄考、菊花、水仙、郁金香、风信子等。在配置时应注意陪衬种类要单一,花色要协调,每种花色相同的花卉布置成一块,不能混种在一起,形成大杂性。花坛中心主用较高大而整齐的花卉材料,如美人蕉、扫帚草、毛地黄、金鱼草等。花坛的边缘也常用矮小的灌木绿篱或常绿草本作镶边栽植,如雀舌黄杨、紫叶小檗、沿阶草、土麦冬等,也可用草坪作镶边材料。
2.花境
花境是由多种花卉组成的带状自然式布置,这是根据自然风景中花卉自然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的形式。花境花卉种类多,色彩丰富,具有山林野趣,观赏效果十分显著。欧美国家特别是英国园林中花境应用十分普遍,而我国目前花境应用尚少。从花境的观赏形式可以分为单面观赏花境和双面观赏花境。单面观赏花境多以树丛、树群、绿篱或建筑物的墙体为背景,植物配置前低后高以利于观赏。双面花境多设置于草坪或树丛间,
两边都有步道,供两面观赏,植物配置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方法,各种花卉呈自然斑状混交。花境中各种花卉在配置时既要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体型、数量的调和与对比,花境的整体构图也必须是完整的,同时还要求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显现不同的季相特征,使人括宿根、球根花卉,还可采用一些生长低矮、色彩艳丽的花灌木或观叶植物。其中既有观花的,也有观叶的,甚至还有观果的。特别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能较好地满足花境的要求,并且维护管理比较省工。由于花境布置后可多年生长,不需经常更换,若想获得理想的四季景观,必须在种植规划时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花卉的生态习性、外观表现及花期、花色等,对所选用的植物材料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并能预见配置后产生的景观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安排,巧妙配置,体现出花境的景观效果。花境的边缘即花境种植的界限,不仅确定了花境的种植范围也便于周围草坪的修剪和周边的整理清扫。依据花境所处的环境不同,边缘可以是自然曲线,也可以采用直线。高床的边缘可用石头,砖头等垒砌而成,平床多用低矮致密的植物镶边,也可用草坪带镶边。
3.花丛和花群
这种应用方式是将自然风景中野花散生于草坡的景观应用于城市园林,从而增加园林绿化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花丛和花群布置简单,应用灵活,株少为丛,丛连成群,繁简均宜。花卉选择高矮不限,但以茎干挺直、不易倒伏、花朵繁密、株形丰满整齐者为佳。花丛和花群常布置于开阔的草坪周围,使林缘、树丛树群与草坪之间有一个联系的纽带和过渡的桥梁,也可以布置在道路的转折处或点缀于院落之中均能产生较好的观赏效果。同时,花丛和花群还可布置于河边、山坡、石旁,
4.花台
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我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应用方式较多。现在多应用于庭院,上植草花作整形式布置,由于面积狭小,一个花台内常只布置一种花卉。因花台高出地面,故选用的花卉株形较矮、繁密匍匐或茎叶下垂于台壁,如玉簪、芍药、鸢尾、兰花、沿阶草等。
5.花钵
花钵可以说是活动花坛,它是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花卉种植施工手段逐步完善而推出的花卉应用形式。花卉的种植钵造型美观大方,纹饰以简洁的灰、白色调为宜,从造型上看,有圆形、方形、高脚杯形,以及由数个种植钵拼组成六角形、八角形、菱形等图案,也有木制的种植箱、花车等形式,造型新颖别致、丰富多彩,钵内放置营养土用于栽植花卉。这种种植钵移动方便,里面花卉可以随季节变换,使用方便灵活、装饰效果好,是深受欢迎的新型花卉种植形式。主要摆放广场、街道及建筑物前进行装点,施工容易,能够迅速形成景观,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花钵选用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如一年或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及蔓生性植物都可应用。选用应时的花卉作为种植材料,如春季用石竹、金盏菊、雏菊、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等,夏季用虞美人、美女樱、百日草、花菱草等,秋季用矮牵牛、一串红、鸡冠花、菊花等。所用花卉的形态和质感要与钵体的造型相协调,色彩上有所对比。如白色的种植钵与红、橙等暖色系花搭配会产生艳丽、欢快的气氛,与蓝、紫等冷色系花搭配会给人宁静素雅的感觉。
根据实际需要一般花卉露地栽培应用的方式分为三种:
(一)作花坛
把花期相同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根据其图纸要求种植在一定轮廓的范围内的培植方法。它是公园、广场、街道绿地、工厂、机关、学校等绿化布置中的重点。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可搭配一些宿根花卉。
(二)作花境
用多种花卉以自然式风格交错混合配置在草坪、道路、建筑物前,形成自然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境植物的选择,以宿根花卉为主,适当应用一些一二年生花卉、球根或观叶花卉
(三)作切花
选择花朵美丽、色彩鲜艳、花梗较硬而长的草本、木本花卉,或有观赏价值的枝叶、果实、连同花梗、叶柄、果实一并剪取下来作为瓶插、盆插等室内布置。常用的切花种类有观花类,如;月季、牡丹、海棠、香石竹、菊花等。观叶类,如;蕨类、万年青、苏铁等。观果类,如;南天竹、冬珊瑚、金银茄、五色椒等。
适合武汉露地栽培的花卉有:月季花,金银花,菊花,玉兰花,白玉兰花,夜来香,
鸡冠花,鸢尾花,樱花,桃花等等。
1.播种
①选用发育充实, 粒大饱满, 发芽率高/无病虫害的种子。
②深翻苗床,耙平畦面,浇透水,待水完全渗下后播种。
③播种后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再覆盖浸湿的稻草或苇帘,以保持苗床墒面湿度。
④幼苗出土前,若畦面干燥,可向苇帘上喷水,不可畦浇,以免沖散种子,影响出苗。
⑤待到子叶出土时,及时揭去苗床覆盖物。
2.间苗
①掌握在子叶发出后进行间苗。
②出苗后将过密苗疏除拔掉,扩大幼苗间距,使空气流通,光照充足,防止病虫害发生。
3.移植
①花苗移植,要在苗床土壤不特别干燥时进行,若苗床过干应先喷水,以防起苗时伤根。
②裸根移植的幼苗,起苗时将土壤成块掘起,然后将根群从土块中松动拉出,不要硬拉以免损伤根系。
③带土移栽的幼苗,先用手铲铲开苗周围的土壤,再从底部一铲将苗铲起,勿使土团碎开。
④无论带土或裸根起苗,都应迅速移栽,防止根系失水,影响成活。
⑤幼苗移植应选无风阴天,在降雨前后移植成活率更高。
⑥花苗定植就是将起出的幼苗按一定的株行距种植在大田或花坛中,栽植时要使植株根系自然,不能弯曲,种植不宜过深,否则不易发棵,影响生长和发育。
4.整形
①摘心: 摘除枝梢顶芽称为摘心, 它能抑制枝条生长, 促使植株矮化, 延长花期。草本花卉一般摘心1~3次,有的需摘7~8次;适于摘心的花卉如百日草、一串红、翠菊、万寿菊、大丽花等。
②除芽:剥蕾除芽即除去过多的腋芽,限制枝条的花蕾数,提高开花品质;剥蕾通常是摘除侧蕾,保留顶蕾或除去早发生的花蕾如菊花。
③立支柱:有的花卉易倒伏,应及时设立柱,用细绳绑扎;例为大丽花、菊花等立支架最好在浇水前或中午前后进行。
5.俢剪
①重剪:天竺葵、扶桑等开花1~2年后,生长势减弱,可在侧枝基部保留2~3芽重剪,给足水分,使其重发新枝。
②中剪:常用于疏除徒长枝、病虫枝及畸形枝。
③轻剪:常用于疏除多余侧枝和生长不整齐的枝条,以调整花卉株形,在花坛、花丛的主体种植材料多行轻剪。
6.追肥
①花卉常用腐熟人粪尿、饼肥和液肥,亦可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等化肥,但使用浓度要求低,一般为1﹪~3﹪。
②花卉施肥原则是薄肥勤施,肥量随植株大小及土壤干湿不同而异,小苗更要注意;有机肥须充分腐熟才能施用。
③花卉施肥掌握人粪尿要稀释5~10倍,饼肥则要稀释100倍以上即饼肥和10倍水沤制,使其充分发酵,使用时再稀释10倍。
④花卉施肥后第二天清晨须浇水1次,称为“还水”, 防止烂根。
⑤地栽花卉可追肥5~6次,以芽前、芽后、花前、花后及结果前后最好;现蕾时最忌施肥,否则会引起落花。
⑥有病的花卉植株不宜施肥,要先杀灭后再施薄肥,使之恢复生长。
露地花卉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类:
1.玫瑰:玫瑰花是花坛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适合种植在充足阳光和肥沃土壤的地方。
2.郁金香:春季常见的花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需在肥沃土壤和充足的阳光下生长。
3.洋海棠:又名波斯菊,颜色鲜艳,可盛开数月,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4.金鱼草:也称小天使,生长期较短,但花朵色彩缤纷,比较适合春季和夏季种植。
5.勿忘我:适合种植在花坛和花园中,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
6.芍药:花形多样,分别有单瓣和重瓣两种,它们通常在阳光产场和肥沃土壤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7.向日葵:是花坛中较高大的品种之一,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通风,并需要相当肥沃的土壤。
请注意,不同的花卉需要不同的种植条件,如水分、光线和土壤类型等,因此在选择种植花卉之前,最好先了解它们的生长要求。
目前较为耐冻的品种有:观赏草类,海石竹,耧斗菜,鸢尾,蓍草,假龙头,萱草,金光菊,景天,紫菀等,这些品种当中,我们基地有部分已试验过,耐冻性有些不错!
1.土壤选择、改良
2.整地作畦
3.移栽定植
4.灌溉排水
5.施肥
6.中耕除草
7.整形修剪
8.防寒降温
1、耧斗菜
耧斗菜又叫做猫爪花,它的品种非常多,花色也比较丰富,开花的时候像是一个低垂的漏斗。耧斗菜的耐热能力就特别差,它比较喜欢凉爽的环境及其耐寒,即便是东北地区,也有合适的品种栽种,一些生长健壮的耧斗菜甚至可以忍受零下40多度的低温。
2、风车茉莉
风车茉莉长得跟茉莉花有点像,但是它的花瓣更像是一个大风车,还是一种爬藤的花卉,枝条可以像葡萄一样迅速爬满整个花架,白色的小花在盛开的时候几乎可以遮住全部茎叶,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瀑布一般非常漂亮。风车茉莉是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植物,在夏季高温暴晒依旧能花开不断爆满盆,冬季耐寒极限可以达到零下25度,甚至东北三省都可以露天种植。
3、郁金香
郁金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有非常多的花色,包括常见的黄色、红色、粉色、紫色和白色的,花朵的形态一般是杯型的,开花的时候特别迷人。郁金香可以说是所有球根花卉里最耐寒的一种了,越冷开得越起劲,能耐-14℃的低温,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室外露养过冬。
4、腊梅
腊梅开出来的黄色小花不仅漂亮,香味还特别浓郁,它的花期一般从冬季11月份开始就逐渐的有开放的,最晚也会在二三月份开放。腊梅是比较耐寒的花卉,通常只要不低于零下30度,基本上都不会冻到,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入手。
5、玉簪花
玉簪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观赏植物,它的叶子观赏性很强,还在植株顶端能开出一朵朵像古代玉簪的白色或紫色花朵,花朵的香味还特别好闻。玉簪花是一种适合在南北地区栽培的观赏植物,一些极其耐寒的玉簪花品种,在零下10多度的环境中也不会被冻死。
选择适当的时间播种是很重要。在9月初到10月初播种要做种植蒜头的,最晚不能超过10月份的中旬。要做种植青蒜的,在8月份的月末种植是最好的时机。在种植的情况下要采用穴植,每个穴要有2至3瓣,并且其之间的距离要在17×20cm左右,深度要保持在0.02m到0.3m之间。在播下种子之后要浇上一层泥砂浆或者是盖上一层草木灰。?每亩的种植量要在120kg到140kg之间。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抗逆性稍强的品种。
品种选择 我国大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各地均有名特产区,形成了许多地方优良品种,如成都二水早、苍山大蒜、宋城白皮蒜、四川苔蒜、蒜苗蒜等,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生产目的等选择品种。
整地施肥 精细整地,要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坦。土壤要深耕2厘米左右,结合整地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0.6左右。过酸则根端变粗停止延长生长,过碱则种瓣易烂,生长差。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有机肥,故提倡“控氮、增磷、补钾、加微”施肥方法,将氮肥2/3作基肥施入,适量增施磷钾肥,保证出苗整齐,防止早衰,有机肥要腐熟,埋入土中,特别是饼肥,撒在地表则会招致根蛆,目前大蒜生产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在大蒜生长期间不宜追肥,因此,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最好一次性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优质圈肥6000公斤,腐熟饼肥80公斤,尿素50公斤,钙镁磷肥8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硫酸锌1.5公斤。畦式采用小高哇,畦高8厘米-12厘米,底宽100厘米,面宽70厘米,沟宽20厘米-30厘米。
播种 栽培季节的确定,要根据大蒜生产目的和大蒜不同生育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区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北方地区以北纬35度-38度为春播和秋播的分界线。35度以南地区冬季不太寒冷,幼苗可以露地过冬,次年初夏收获,多以秋播为主,主要包括河南、山东、陕西省关中和陕南、晋南、冀南各地。38度以北地区,冬季严寒,幼苗不易安全越冬,宜在早春播种,夏至前后收获。主要包括东北各省、内蒙古、甘肃、新疆、陕北、山西、与河北北部地区。在35度-38度之间的地区,春、秋均可播种,如豫北地区等。大蒜生育期的长短,因播期和品种不同有很大差异。春播大蒜的生育周期较短,一般90天-110天,秋播大蒜生育周期较长,一般220天-280天。选定适宜的栽培季节是获得丰收的关键,选择个头大、蒜瓣大而整齐、蒜瓣硬实、无伤、无病斑、颜色洁白而新鲜的蒜头作种。一般要求蒜瓣百粒重400斤以上,播前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2小时-16小时,预防真菌性病害发生。大蒜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青蒜”用大蒜一般在8月或更早播种。10月份气温16℃,5厘米地温18℃-19℃,至越冬时蒜苗高可达25厘米以上,有利于安全越冬。
播种大蒜,先按20厘米行距开10厘米深的播种沟,并撒施少量种肥,播种时将种瓣按大瓣10厘米-15厘米、中瓣9厘米-10厘米、小瓣7厘米株距排在沟中,并使其保持直立,瓣背平行于播种行(出苗后叶向一致,有利通风光,提高产量),然后盖3厘米厚的土,浇水,趁墒喷洒除草剂乙草胺,然后覆膜。覆膜时,要求地膜在畦面上平展而无皱褶,地膜下面无空隙,使地膜紧贴畦面,以免滋生杂草。播种“青蒜”应密一点,每亩保苗4万-5万株,既利管理,又利高产,还能有效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