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稞的文献资料? 关于洪洞大槐树的文献资料?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9-20 20:09:10
也称元麦、淮麦、米大麦、米麦,又称裸大麦、裸麦,禾本科草本植物栽培大麦一个变种的果实。因其成熟后果实与颖壳易于脱落分离,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青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青稞是生长在我国西北、西南特别是西藏、青海等地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国外如印度、尼泊尔等地也有青稞栽培。海拔在4200~4500m的高寒地区,青稞几乎是惟一的作物。
洪洞大槐树移民
洪洞大槐树移民: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
大槐树与歌谣
在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
根据民国《洪洞县志·卷七·舆地志》记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动身一般是在秋收后,为的是多积攒点安家落户的费用。飒飒秋风之中,树叶凋落,一个个老鹳窝更加醒目。移民拖儿带女上路了,故土难舍,忍不住频频回首,再看一眼故乡。路远了,村舍看不见了,映入眼帘的唯有那棵巍峨的大槐树和错落其上的一个个老鹳窝。于是,这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为故乡的标志。
大多数方志、家谱、墓碑以及口头传承只是笼统地说来自洪洞县,也有一些具体到某个村落,如核桃园村、打水巷子、卧疃村、老吴村、双龙街、东门里、双狮子胡同等等。在山东洪洞移民村落中,也有不少是洪洞以外其他府县的。
诗词
清朝末年,有个叫景大启的为官曹州(今山东菏泽),当地土民听说他是洪洞人,像远嫁的女儿见了娘家人一般,格外亲热,有些人还翻出族谱给他看,说祖上本也是洪洞人。景大启很受感动,就和另一个在山东做官的洪洞人刘子林相商,募资修复古大槐树遗址。此议得到了若干洪洞人的支持。于是,在大槐树旁建起了碑亭,还有牌坊。牌坊横额两面刻有4首怀古诗,其中一首云:
迁民往事忆当年,拄杖穿云窗夕烟。嘉木扶疏堪纪念,犹留经塔耸巍然。
景大启等人还编辑了一本《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寻根热”的出现,洪洞移民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洪洞移民的研究论著,数量也颇为可观。
解手
移民中的一些不愿意移民的男女老幼被反绑着双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时间一长,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解手。
身体特征
据移民后的后裔讲,他们有两个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背抄手走路,那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小拇趾甲是两个,说的是脚的小拇趾甲盖儿上有一道竖纹,乍一看像是两个指甲。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惟洪洞移民有此特征。一个更为盛行的传说,说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就让他们脱掉鞋子,在每人的小拇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
跑马圈地
民间还传说移民到达各地后,由于当地荒无人烟,他们可以随便占地。有的“跑马圈地”,骑马跑一圈,马蹄所至之处,都属于他的土地;有的“以犁占地”,看好哪一片地,就犁上一圈,等等。
送盘缠
迄今为止,栖息在胶莱平原上的百姓寿终正寝,家人还要举行一种送魂回云南老家的仪式,名曰“送盘缠”。
其仪式是:死后第二天黄昏,子女拖着“哭丧棍”,亲朋抬着纸扎的一辆车、一匹马、一个童子,携带着大量纸钱,一路哭着来到村东的“土地庙”前,长子(或长孙)拿一根高粱秸,顶端夹一张纸钱,手握另一端绕“土地庙”拖着走,谓之“拖魂”。待觉得高粱秸沉重时,便是拖着“魂”了,把高粱秸(即“魂”)背在身上,放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前面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祭品——这是请“魂”用餐,好上路。一会儿,估摸“魂’’用完餐了,就把它请上纸扎的车,驾好马,那童子便是车夫。家人训诫童子:“吃饭别离车中间,宿店别等黑了天”云云。然后,把车、马、童子烧掉,并焚烧大量的纸钱——这是送给“魂”的盘缠。火光中,长子站在凳子上顿脚哭喊:“爹,爹(母死喊‘娘’),放光大路向西南,千慎万慎苦处花钱!”连喊三遍,谓之“指路”——指明回云南老家之路也。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兼收并蓄,特别是解放以后,省内名厨的交流切磋、继承发展,徽菜已逐渐从徽州地区的山乡风味脱颖而出,如今已集中了安徽各地的风味特邑、名馔佳肴,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莱系。
后来渐渐流传到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湖北等地,甚至影响到大西北的古都西安,在中国菜系中独树一帜,与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并列中国八大菜系。
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红梅: 故作小红桃李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腊梅: 磬口素妆含绿萼,檀心蜡蕊溢清香。
迎春: 冲寒料峭纤枝弱,带雪芬芳嫩蕊黄。
桃花: 欲雨红花含晓露,乍晴紫陌笑春风。
碧桃: 碧落仙葩和露种,桃源华萼倚云栽。
李花: 河阳树茂青林翠,金谷花繁白雪香。
杏花: 云淡枝头春意闹,风轻墙外杂花红。
梨花: 粉白香痕春带雨,轻红酒晕晓含风。
樱花: 三月春来开翠幕,一枝花放起红云。
紫藤: 藤架数重香雾合,花光一片紫云堆。
玉兰: 参差素影瑶台同,绰约雪蕊玉殿香。
木兰: 苞挺繁枝文士笔,花开紫艳女郎笺。
茉莉: 少妇鬓边犹胜雪,黄昏月下更添香。
瑞香: 楚臣襟佩三年瑞,天女袖添千里香。
海棠: 春睡最宜烧烛照,晓妆犹待卷帘看。
扶桑: 三春风拂青桑叶,九夏雨肥赤槿花。
蔷薇: 一篱绿绕含烟秀,千萼红开带雨香。
吊钟: 风过依稀鸣玉磬,雨来仿佛洗金钟。
茑萝: 曲栏小院添花障,细叶柔藤绕竹篱。
木槿: 翠叶有情增茂盛,红葩何惧易凋零。
丁香: 雨丝愁见红心结,风片喜闻紫蕊香。
玫瑰: 嫣红牢系情人结,姹紫相连爱侣心。
牡丹: 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芍药: 扬州明月红栏畔,汉宫春风暮烟中。
酴醿: 醉红撩乱微香动,浓绿扶疏晓露匀。
虞美人:夜帐佳人红袖舞,楚宫幽恨翠眉颦。
紫荆: 万紫千红期不老,三荆一树庆长春。
洋紫荆:南国花繁红似锦,东方珠耀彩如虹。
含笑: 瓣色艳娇分白紫,花香馥郁属椰蕉。
栀子: 果似卮子能愈疾,香添佛国好参禅。
月季: 十日轮流千萼秀,一年占得四时春。
绣球花:花团雨绣雕栏侧,锦簇风摇密叶中。
石榴: 新枝晚萼蒸云赤,翠幄绛绡照眼明。
荷花: 亭亭翠盖朝听雨,款款红衣晚送香。
公园里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有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魏紫”,还有最美丽的“火炼金丹”……真是万紫千红,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与蝴蝶媲美,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美丽极了!
五彩缤纷
栩栩如生
五颜六色
花花绿绿
寒岩,又名寒山,远离县城,位于天台县西南三十多里处的龙溪乡,与明岩相背而连为一山,始丰溪在山前蜿蜒流过,风景绝佳。寒岩是和合文化代表人物“和圣”、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寒山子之名亦由山而得。
寒山子隐居之所就在寒岩洞,是寒石山中第一大洞。主纂南宋台州《嘉定赤城志》的陈耆卿说:“寒石山……寒山子尝居之,今呼为寒岩。”寒岩洞又名“潜真洞”,据说洞内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潜真”二字。
文献资料法大概就是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来了解、证明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相关信息的方法。
研究者若希望迅速地找到需要的文献,首先应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
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并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得到这些文献。
研究者还需要熟悉引目录的分类,以便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文献的出处。
有时寻找文献可以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
一般地看,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中的“重点”文献。
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积累文献可以把文献完整地保存下来,也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记、笔记等方式,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映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文献。从文献创造者与文献反映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教育文献有第一手文献与第二手之别。
中文名
文献资料法
作用
记载、反映教育活动
解释
查阅文献资料证明所要研究的方法
方法
滚雪球
详细内容
研究者若希望迅速地找到需要的文献,首先应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并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得到这些文献。研究者还需要熟悉引目录的分类,以便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文献的出处。有时寻找文献可以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一般地看,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中的"重点"文献。
积累文献可以把文献完整地保存下来,也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记、笔记等方式,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文献的分析与综合主要是研究者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事物本身的科学认识。
文献资料包括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
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