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理论是什么?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4-19 06:34:19
1、经济学基本理论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3、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
“叙事理论”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经典或后现代叙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的叙事学的反思,创新和超越,最近十多年来,国内翻译出版的都是西方学者著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经典伤叙事理论,迄今为止,尚未涉足,新叙事理论这一范畴,该译丛指在帮助填补这一空白
首批五本译著集新叙事理论之精华,代表了其不同研究派别,视角新颖,富有深度,很有特色,这套译丛是对我国已引进的西方经典叙事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为拓展思路、深化研究提供了析好的参照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以下为医德规范: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二、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秘,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党的基本理论包括:
1.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党的行动指南: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党的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7.党实现的宏伟目标的条件: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8.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制。
9.党的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0.党的最大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11.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脱离群众。
1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3.党的五个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干部生活作风。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以遗传学、生物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标准化、生物技术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植保、植检、植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审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1.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
2.审计假设;
3.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4.审计动因理论。 以上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5.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审计环境分为四类环境,分别是: 1.政治环境; 2.法律环境; 3.经济环境; 4.社会环境; 5.审计组织环境。
6.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作用:可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7.审计假设:是指根据已获得的审计经验和已知的事实,并以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审计事物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审计假设性质是: 1.在本质上是普遍性的,是推导其他审计命题的基础; 2.判断审计假设能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是审计实践; 3.审计假设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审计基本概念体系: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指导审计实践的路标。 审计基本概念体系包含三个准则: 1.一般准则; 2.外勤工作准则; 3.报告准则。 4.审计动因理论:是指研究审计动因的理论,审计动因是审计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以及动力。 目前主要理论是: 1.受托责任论以及代理理论; 2.多因素决定论; 3.信息论; 4.经济监督论; 5.公司管理论; 6.职业化需求论。
营销学是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学科,它以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以下是营销学中三大基本理论:
1. 市场需求与供给理论:市场需求与供给理论主要研究市场上消费者需求和企业供给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市场作为交易双方之间的平衡机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会引导产品供给的调整。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制定适应市场的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
2.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决策和行为模式。它关注消费者的偏好、需求、购买意愿、决策因素等方面,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和购买行为。通过深入理解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以及开展有效的市场沟通和营销活动。
3. 市场细分与定位理论:市场细分与定位理论强调将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通过选择目标市场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来实现竞争优势。它认为不同消费者群体在需求、行为、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市场细分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建立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上三大基本理论为营销学的核心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乡村社会学,即“农村社会学”。是指农村一般指农业生产者的居住地。多为人口聚居的村落,或是散居的田野。起源于人类由采集、渔猎进入农耕阶段开始定居的原始农业时期。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分工开始以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与城市产生差别。
其特征是:人口密度低,居住较分散;大多以农为业,家族聚居,成员间相互协作,多有血缘关系;工商业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联系,经济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兼业农户日见增多,农村与城市的区别逐步缩小。
是指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社会学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代表为美国的帕森斯、默顿等。由社会有机体论和早期功能主义发展而来,主张用功能分析方法认识和说明整个社会体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认为社会生活之所以能维持下去,是因为社会找到了一种手段(结构)去满足人类的需要(功能)。其最重要的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功能主义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即任何设计都必须保障产品功能及其用途的充分体现,其次才是产品的审美感觉。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功能至上。
空间向量基本理论是指在空间中描述、分析和计算向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的理论体系。1. 空间向量的定义:通过起点和终点确定的有向线段称为空间向量。2. 空间向量的表示: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3.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用坐标值表示向量的位置,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和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表示空间向量。4. 空间向量的相等和相反:两个空间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两个空间向量的相反向量是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的向量。5. 空间向量的加法:两个空间向量之和等于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连起来得到的向量。6. 空间向量的数量乘法:一个空间向量与一个实数的积等于将该向量的长度乘以这个实数,得到的向量的方向与原向量相同(若实数为正)或相反(若实数为负)。7.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将两个向量的长度相乘再乘以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8. 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若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使得几个向量的线性组合等于零向量,则这些向量线性相关;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则这些向量线性无关。9. 空间向量的基底和坐标系: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称为基底,可以用基底来表示空间中的任意向量。10. 空间向量的投影: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是指将该向量垂直于另一个向量的部分。空间向量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和应用空间向量的基础,可以应用于物理、工程、计算机图形等领域的问题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