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防治有哪些措施呢?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6-01 12:55:17
⑴防治原则:“治流砂必先治水”。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
二是截住地下水流;
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⑵防治方法:
①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小,就不易产生流砂。
②打板桩:将板桩沿基坑打入不透水层或打入坑底面一定深度,可以截住水流或增加渗流长度、改变动水压力方向,从而达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
③水中挖土:即不排水施工,使坑内外的水压相平衡,不致形成动水压力。
如沉井施工,不排水下沉、进行水中挖土、水下浇筑砼。
④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即采用井点降水法截住水流,不让地下水流入基坑,不仅可防治流砂和土壁塌方,还可改善施工条件。
⑤抢挖并抛大石块法:分段抢挖土方,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速度,在挖至标高后立即铺竹、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将流砂压住。
此法适用于治理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
此外,采用地下连续墙法、止水帷幕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都可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防止流砂发生。
(1)以虫治虫 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首先要提高当地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有时还要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
(2)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人工扩大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3)利用杀虫素治虫 杀虫素是一些放线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日本从金色链霉菌中获得一种杀螨素,对红蜘蛛毒性很强。国内投产的杀蚜素,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着。
(4)利用寄生线虫、原生动物治虫 国内已经利用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取得初步成效。
(5)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 菜田内有许多种类蜘蛛能捕食害虫(只吃活虫、不吃死虫)。蜘蛛繁殖力强,不易死亡,在自然界存活率高,又不受黑光灯等诱杀,一般菜田有成千上万头蜘蛛,因而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主要从预防砂土液化的发生和防止或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陷两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选择场地;采取振冲、夯实、爆炸、挤密桩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压力;换土,板桩围封,以及采用整体性较好的筏基、深桩基等方法。 砂土液化机制 砂土液化是饱和的疏松粉、细砂土体在振动作用下有颗粒移动和变密的趋势,对应力的承受由砂土骨架转向水,由于粉、细砂土的渗透性不良,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达到总应力值时,有效正应力下降到0,颗粒悬浮在水中,砂土体即发生振动液化,完全丧失强度和承载能力。砂土发生液化后,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孔隙水自下向上运动。如果砂土层上部无渗透性更弱的盖层,地下水即大面积地漫溢于地表;如果砂土层上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土覆盖,当超孔隙水压力超过盖层强度,则地下水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已有裂缝喷出地表,即产生所谓的“喷水冒砂”现象。地基砂土液化可导致建筑物大量沉陷或不均匀沉陷,甚至倾倒,造成极大危害。地震、爆破、机械振动等均能引起砂土液化,其中尤以地震为广,危害最大。
红蜘蛛,白蜘蛛的防治,螨类害虫可用阿维菌素,除螨特,哒螨灵,柴哒乳油,三唑锡,阿维炔螨特,爱卡螨,炔螨特,阿唯哒螨灵,阿维噻螨酮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三唑锡(倍乐霸,三唑环锡)为触杀作用较强的广谱性杀螨 剂。对害螨具有强触杀作用,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 效。对光和雨水有较好的稳定性,残效期较长。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
可以防治蚜虫,菜青虫,红蜘蛛,黏虫的。苦参碱是天然植物性农药, 对人畜低毒, 是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种作物上的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非活性骨料,选用级配优良、含泥量低的砂、石骨料。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合理分层、分块、分缝措施。
3、科学确定配合比,掺加减水剂,控制水泥用量,减小水化热。
4、浇筑时加强振捣,提高密实度,可采用二次振捣。
5、及时抹压表面,加强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6、安排合理的拆模时间及顺序。
危害: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蛴螬咬食幼苗嫩茎,类块状根系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发生。根部被钻成孔眼后,伤口愈合留下的凹穴,极大的影响了苗木的生长。受害枝条或植株首先从顶端开始,叶片逐渐变成红褐色,继而叶缘卷曲发黄、干焦,最后枝叶干枯,单枝或整株死亡。主要危害牡丹、芍药等花木的根茎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观赏效果。防止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种苗根部带虫。
2.种植牡丹前对土壤进行处理,每亩撒施30%呋喃丹颗粒3至5千克。
3.有机肥用之前一定要充分腐熟,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鸡粪极易招致蛴螬的大量繁殖和大面积暴发。
4.发病初期,用药液对植株进行灌根。常采用50%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
5.秋季蛴螬变为成虫金龟子后,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或喷国光依它(40%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以减少来年土壤中蛴螬的虫口密度。
6.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措施,每年的3至4月份和9至10月份是蛴螬开始活动和幼虫生长的时期,这时根部浇灌国光土杀1000倍液或撒施国光地杀颗粒剂。一年内若春秋两季防治到位的话,可以保证以后2至3年内不会暴发大规模的蛴螬虫害。
十字花科根肿病,在卷心菜、青菜等作物上皆可发生。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引致的植物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经10天左右根部长出肿瘤。感病植物包括甘蓝、白菜、花椰菜、撇蓝、芥菜、萝卜、芜菁等十字花科植物。农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肿瘤。根肿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发病初期根部常变形,出现纺锤状肿瘤。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受害初期,地面上部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基部叶片在中午时萎蔫,早晚可恢复;到了后期则叶片发黄,枯萎至全株死亡。酸性、潮湿土壤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危害,因此,根肿病在冷凉而排水不良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最严重。
目前,尚无根肿病特效防治药剂,该病一旦发生再行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采用无病移栽苗,在净土中种植并防止污染。
2.深耕、轮作:土壤深翻晒垡,并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
3.调节土壤pH值至中性,防止土壤酸化。
4.土壤消毒:利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5.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1)茶翅蝽。
春季进行重点防治,可用5%高效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50%杀螟松800倍液、10%多来宝15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麻皮蝽。
在成虫产卵期摘除卵块。若虫发生期,喷洒2.5%功夫菊酯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等药剂,间隔期为10~15天,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3)梨网蝽。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大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4)绿盲蝽。
清除花卉附近杂草,减少虫源。在若虫盛发期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除尽乳油2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2000倍液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