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云南绿化植物有哪些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39 时间:2022-11-19 09:55:28
香樟、桂花、雪松、悬铃木、刺桐、朴树、银杏、紫薇、樱花、孔雀杉、栾树、滇橍楠、天竺桂、银桦、红枫、鹅掌楸、芙蓉、木槿、复叶槭、枫香、玉兰、枇杷、石榴、杨梅、芭蕉、柳树、鱼尾葵、海枣、铁树、杜英、柏树、杨树、紫藤、合欢、含笑……太多了。
灌木也很多,女贞、连翘、棕竹、杜鹃、南天竹、黄杨、万年青、六月雪、满天星、美人蕉、天竺葵、三色堇、菊花、石楠、火棘、栀子花、狗骨、迎春花、海桐、忍冬、檵木、绣球花、羽衣甘蓝……城市绿化常见的就是这些了。
云南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等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云南土壤类型的多种多样及垂直分布的特点。全省初步划分有16个土类,占全国土类的1/4,其中,红壤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地资源,故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类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得、外来的植物种类和类群都很多。在全国的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占60%以上,被誉为“植物王国”。云南树种繁多,类型多样,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故云南还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其中可供观赏的奇花异卉、美叶良木近2500多种。因此,云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这不仅是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质基因库,也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保障。云南是世界上许多著名花卉品种的原生地,如百合、山茶等,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花卉资源有待开发。
云南省具有立体气候的特点,这使各种气候类型的花卉,无论是温带的,还是热带、亚热带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适生地。尤其是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世界上主要的鲜切花品种在这里都能实现周年规模化生产,而且品质好,生产设施要求不高。
另外,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具有光照充分而且紫外线强度大、温差大等特点,这使引进的蝴蝶兰、康乃馨、玫瑰等很多花卉品种的栽培效果都好于原产地,在花朵硕大、色彩艳丽等方面超过了引进地。
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始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政府扶持,云南花卉已取得较快的发展。从1994年开始,云南鲜切花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目前云南省年产鲜切花13亿枝,占全国鲜切花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百合之乡——阿子营地处高原明珠滇池的源头——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距昆明30公里。百合花种植的最佳适宜区,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百合花生产基地,是中国夏秋百合的优势主产区之一。
晋宁位于滇池南岸,属昆明市郊县区,与玉溪市接壤,花卉栽种主要以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4大切花为主,种植品种有120多个系列品种。
呈贡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和昆明花卉拍卖交易市场,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花卉交易中心,“斗南花卉”于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滇西北的山茶、杜鹃品种多样,品质也出众。
云南省5万亩花卉生产基地布局为:以昆曲高速路沿线为主,建立5000亩花卉示范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云南进行花卉产业开发;以昆明、玉溪为中心,温带切花生产基地达到 3.5万亩;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为中心的球根花卉生产及示范基地达到4000亩;西双版纳、元谋和元江等热带地区建立热带花卉生产基地达到5000亩;昆明地区建立兰花和盆花生产基地达到1000亩。
省花省树、市花市树的评定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各省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
省花省树、市花市树是一个省市地域重要植物资源的表征,也是当地人民群众对花卉树木情感的一种表征。它可以鼓舞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创建自己美好的家园。为了适应建设旅游大省和民族文化大省的形势需要,同时也激励云南各族人民迈步小康,建设美好家园,应当尽早评定省花省树,以带动各地市花市树的评定。
据笔者所知,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中已经评定公布的省(市)花省(市)树有:北京市市花为月季花和菊花,市树为国槐和侧柏;天津市市花为月季花,市树为美国白蜡;重庆市市花为华东山茶,市树为黄葛树;安徽省省花为皖杜鹃,省树为黄山松;福建省省花为水仙花,省树为香樟。全国各省区中地级市同时评定了市花市树最多的省区为辽宁(共9个市)和安徽(共8个市)。云南地级市中,评定公布的市花仅有昆明市(云南山茶)、玉溪市.(扶桑)、保山市(兰花)和原东川市(白兰花),市树一个没有。在县和县级市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先例是安宁市于2002年同时评定公布了市花(梅花)和市树(翠柏)。宜良县在2000年评定公布了县花(三角梅,即叶子花)。
我省是一个生物资源大省,素以“植物王国”著称于世,省花省树的评定有条件也有必要走在全国前例。为此,我们呼吁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尽快开展云南省省花省树的评选工作。为方便开展讨论。我们首先提出推荐马缨花为省花、推荐云南松为省树的初步方案。
马缨花,系我省250多种杜鹃花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可谓是杜鹃花中的佼佼者。马缨花系常绿小乔木,开花茂盛,花大色艳,花形美丽,深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楚雄紫溪山、曲靖马雄山彝族、苗族每年都有过“马缨花节”的习俗。它分布广泛,遍及云南11个地州25个县,分布高度1200至2900米。可以说,它是云南知名度极高的一种名花。近年来,昆明金殿公园、黑龙潭公园、武定狮子山公园竞相栽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闻乐见。马缨花,它象征着云南边疆的美丽和兴旺。省花首推马缨花,它当之无愧。
云南松,常绿乔木,是滇中高原上特有的树种。除滇南热区和高海拔地区之外,遍及全省各地。通常分布于海拔1500至2800米地带,是云南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宽、数量最多、木材蓄积量和产量最大的树种,又是云南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和用材树种。云南松在滇中和滇西一带常形成大面积的纯林和针阔叶棍交林。据统计,云南松森林面积约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4%。它树形美观,又可作城市庭院树和行道树。云南松四季常青,象征着边疆云南锦绣大地一片生机。省树首选取云南松,亦是他树难与之竞争的吧。
红花石蒜
拉丁文学名: Lycoris radiata (L'Her.)Herb. 英名:Stonegarlic 别名:龙爪花、老鸦蒜、石蒜 、曼珠沙华、蟑螂花、彼岸花、无义草、蒜头草、鬼擎火、幽灵花、地狱花、舍子花、山乌毒、生死之花、平地一声雷、老死不相往来等十多个别名;属名是希腊神话中女海神的名字。 科属: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石蒜属 花期:8月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叶基生,狭条形,深绿色,背部有粉绿色带。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至7朵,红艳奇特,(也有白色)花瓣反卷如龙爪。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石蒜有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 形态习性: 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其着生地为红壤,因此耐寒性强,喜阴,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喜湿润,也耐干旱,习惯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球根含有生物碱利克林毒,可引致呕吐、痉挛等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影响,可用于镇静、抑制药物代谢及抗癌作用。 石蒜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在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我国在宋代就有其记载,还被称作“无义草”、“龙爪花”,虽观赏性较强,但根茎有毒,不可随意食用。 从石蒜的根茎中提取“加兰他敏”可用以治疗小儿麻痹症,国外已开始利用,我国专家也在深入开展研究,开发药物造福人类。 由于石蒜往往盛开在墓地附近,色泽鲜红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礼节日),加之石蒜叶落花开,花落叶发,永不相见,因此在日本传说中,此花便带上了死亡和分离的不祥色彩,较常用于丧礼。然而在中国并无此种说法,石蒜反因其鲜艳色彩而成为常见的喜庆用花。 石蒜的黑色花球极易养活,保持湿润一年都不会死。此花多用于别墅花园种植,一般成百上千只一起种,秋季会大批开放,景观效果极佳。此外,由于石蒜的根茎与水仙十分相似,有些黑心花贩会用它冒充水仙来卖,所以买花时要仔细甄别。 石蒜观赏胜地主要有云南大理、丽江,台湾太鲁阁、马祖,日本日高等地。 分布: 原产我国,华东以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以至西南各省区。红花石蒜又名龙爪花,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耐寒性强,喜半阴,也耐暴晒,喜湿润,也耐干旱。各类土壤均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有夏季休眠习性。冬季叶丛青翠,生机勃勃。 繁殖: 分球繁殖为主,春季叶刚枯萎后或秋季花后将鳞茎挖起分栽。栽植后隔3-4年后再行分球。自然结实率不高,种子成熟度差,播种繁殖,发芽不整齐。实生苗需5-6年才能开花。 栽培: 抗逆性强,管理简便,栽植深度8-10厘米为好。夏季花前如土壤过干时,则要充分浇水,以利花茎出土。8月抽出花茎前施肥1次,秋季幼叶萌发出土后再施肥1次,叶丛萌发青翠整齐。 应用: 红花石蒜夏季秋红花怒放,十分艳丽,布置于草地、林下或配植于多年生混合花境中,均可构成初秋佳景。既是冬季理想的绿色地被植物,也是极好的盆花和切花材料。 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红花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生命危险。 根据药理学研究,红花石蒜鳞茎的主要药用成分是各种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石蒜碱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对阿米巴痢疾亦有疗效。加兰他敏为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脊髓灰质炎等中枢性麻痹疾病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目前这些成分均已可以以商业规模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