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发展建议(花卉产业发展建议与预测)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4-25 14:18:05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历史?

  云南自九十年代初进行商品花卉开发至今,花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199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

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鲜食玉米的发展应该说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政府的政策引导及扶持对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及改良 。继续加强甜糯玉米资源创制,加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重点提高品种的营养、加工品质和综合抗性,积极探索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

3 推广配套绿色栽培技术。 开展播种期、施肥策略、栽培管理及田间采收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配套绿色栽培技术,是鲜食玉米品质保证的关键;在推广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同时,加快鲜食玉米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进鲜食玉米集约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为鲜食玉米市场提供优质的货源保障。

4 完善产业布局和延伸产业链。 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鲜食玉米的产业布局。创新驱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加强鲜食玉米适应性加工技术和产品深加工研究。大力开拓鲜食玉米营销市场,在优质产品、特色品牌与广泛宣传上做文章,确保鲜食玉米原料质量和数量。

产业发展的好建议、好点子?

1.谋划主导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2.培育集群产业: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落实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3.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特色农业板块建设,重点培植壮大无公害蔬菜板块基地、速生丰产林产业基地和奶牛基地,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

4.壮大第三产业: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扩大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推动农业、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大融合。大力培育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集约化程度。

5.项目带动产业:围绕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规划实施一批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业项目、技改项目,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项目。

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国内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认准目标,下定决心,抓住不放,强力推进,通过科技创新全力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优质品牌,抢先一步占领国内外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规划、服务和协调等作用,以产业项目为统领、以企业为主体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科技管理体制。

关于促进机床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

首先是注重科技进步,机床作为工业产业基础行业,机床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制造业产品质量。因此,以科进步技为支撑,不断提高机床产品质量,是促进机床产业稳健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不断适应市场对机床产品需求的变化,以质量占领市场;

再次是加强合作,包括国际国内合作,强化优势互补。

兰州新区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

土地充足成本低,引大入秦的水源充足,劳动力多。

扶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一、对创办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

二、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小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中小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三、小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8%)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贴息。

四、鼓励有条件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就业见习基地的,可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

五、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到企业就业,并协助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按不低于300元/人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

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七、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人力资源产业领域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理论、商业模式、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20万元一次性资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重点企业设立“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岗位,按规定享受“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岗位相关支持政策。

八、畅通人力资源产业从业人员职称申报渠道,在经济系列单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组建人力资源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制定完善符合职业属性、企业需求和岗位实际的标准条件。

九、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对新建的省级项目分别给予每个300万元和30万元的经费补助。

十、面向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工,大规模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岗前、转岗转业、在岗、岗位提升等培训并取得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参保职工,可享受技术技能提升补贴。支持采取项目制形式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十一、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机构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

十二、每两年开展一次“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领军人才”评选工作,跟踪做好引领、培养、支持等工作,按有关规定积极推荐纳入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评定、扶持范围。

十三、依托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组建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支持园区引进培育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机构,鼓励发展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管理咨询、服务外包等中高端业态,对新入驻符合条件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房屋租赁补贴、企业贡献奖励等。对省内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国家级300万元、省级1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十四、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区域性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创建各级各类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对初次认定或复核合格的国家级、省级创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补助。

十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或承接公共就业、人才等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相关活动和项目。

关于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的建议?

为解决农业农村(用地难)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加强农业农村用地统筹规划。

支持各地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布局,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切入点科学编制国土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盘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林地定额指标。

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和建议?

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和最佳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培育具有种薯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70多家,全省脱毒种薯生产面积2.67万hm2,年生产原原种12亿粒,其中向外省销售原原种4亿粒以上;种薯产量75万t,占全国马铃薯供种的60%,外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和土耳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定西市于2017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种薯繁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

2020未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一是加大对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内涵并赋予时代意义,三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重视影视作品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