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毒病用什么药(花卉病毒病用什么药治)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4-28 05:04:10
葡萄病毒病是当前备受世界各国注视的葡萄病害。
葡萄感染病毒以后,生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目前已发现的葡萄病毒病有近30种。其中主要的是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茎痘病和萎缩病毒等。全世界对于病毒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因此,预防病毒的感染是最主要的途径。预防病毒病的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无病毒苗木和不在已栽过葡萄的土壤上进行种植。开展葡萄无病毒栽培是今后我国葡萄生产上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病毒病无处不在,几乎任何作物上都会发生病毒病,而且此病极难防治,在作物栽培中,主要是靠预防为主,已知的病毒抑制剂仅具有抑制病毒浓度的作用,而不能杀灭病毒,当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病毒又会恢复到先前的浓度。病毒病就是作物的恶梦,驱之不走,挥之不去,被称之为"作物的癌症"。
蔬菜中如茼蒿,圆白菜,花椰菜,萝卜,豆角,白菜,丝瓜,辣椒,西红柿,南瓜,黄瓜,西葫芦,大葱,洋葱,马铃薯等,都会得病毒病,而且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以马铃薯为例,来介绍一下蔬菜病毒病的防治。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所有栽培马铃薯的地区,病毒病都有发生,它可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幅度的减产,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达90%以上。
一,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1,花叶型
马铃薯的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2,坏死型
马铃薯叶片,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亡或萎蔫脱落。
3,卷叶型
马铃薯叶片沿主脉或边缘向内翻卷,变硬,严重时叶片卷成筒状。
除以上三种单独出现各症状外,还会出现三种复合型侵染,导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马铃薯上的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及叶片间的摩擦,汁液传染。田间管理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严重。
另外,当25℃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后,马铃薯的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又有利于传播媒介蚜虫的大量繁殖,迁移,造成传播病毒的加重,从而导致大范围扩展。因此,在一些冷凉山区栽培的马铃薯发病轻。
再就是马铃薯品种的抗病能力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病毒病的发生程度。
三,防治措施
随着病毒检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马铃薯都受到一种或几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的繁殖是与植物体正常的代谢过程紧密相连。与昆虫,线虫,真菌和细菌的危害不同,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作物病毒病几乎是无效的。
就现在市场上常见的防治病毒的药物,如盐酸吗啉胍,香菇多糖,铜制剂,辛菌胺,三十烷醇,氯溴异氰尿酸,氨基寡糖素等,对植物体本身也是有害的,同时抑制剂不能治愈整个病株,当停止用药时,病毒又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利用化学药剂杀灭传播媒介,如蚜虫,飞虱等,可以减轻一些病毒的传播,但是,一些病毒是借接触传毒,或者是蚜虫等本身带毒,在刺吸的瞬间就已传播病毒,这种病毒病你采用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菊酯类农药等,是无效的,因为它们已经经完成了传播过程。
对于传播媒介的防治,要根据虫情测报,采取早期割秧,提前收获,躲避蚜虫传毒的留种效果较为显著。
在实际生产中,对病毒的防治,主要是以"预"为主,"治"为辅。主要是1,选用抗病毒能力较强的品种。2,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飞虱等。3,改进栽培措施,加强田间管理。4,农事操作中注意病株的隔离。5,注意补充微量元素肥。6,药物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菇类蛋白多糖,恶霜灵锰锌,吗啉胍-乙铜,甲霜灵-锰锌,三十烷醇,病毒A等喷雾防治。
总之,蔬菜的病毒病很难治愈,也没有太好的药剂可彻底杀灭病毒。生产中以预防为主,提倡叶面追肥,如植物灵,黄腐酸,增产菌,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调节植物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西瓜病毒病是由种子带毒或且昆虫特别是蚜虫为传毒媒介而引起。在秋季西瓜上发病较多。其症状表现:新生叶片变为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矮化,不易伸长,有的植株顶部簇生不长;花器发育不良,不能坐果,即使结瓜,瓜也很小。发病较晚的病株,果实形成畸形瓜或不结瓜,有的瓜面凹凸不平,果小,瓜瓤暗褐色,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主要是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以消除病毒感染源。(1) 农业防治①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601热水烫种20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然后催芽播种。②在苗期彻底防治蚜虫等传毒害虫。当西瓜出苗后立即用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1。
8%海正灭虫灵乳油2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2500倍液防治,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③铲除瓜田及周围杂草,及时拔除病株。在进行整枝、授粉等田间操作过程,尽量避免对植株的损伤。在病株上操作过的用具及手要用80%浓度酒精消毒后再在健株上工作。
④对已发病植株区别对待。若在结瓜前感病的,必须拔除,在结瓜后上部叶片或蔓顶感病的,可在结瓜部位上部留2~3叶片后剪除烧毁。(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①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②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③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④20%病毒克星(进口,有治疗效果)300~500倍液。
上述药剂可任选1种,交替使用,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西红柿病毒病,由蚜虫、蓟马、粉虱传播病毒。
用菇类蛋白多糖(或香菇多糖)加天然芸苔素加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加硫酸锌加噻虫嗪(或啶虫脒)防治,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以钝化病毒,削弱病毒活性,抑制病毒繁殖,杀灭病毒和传播病毒的蚜虫、蓟马、飞虱,就能预防发病,防止蔓延。一般来说,病毒在高于60度的环境下就会死亡。
没做过实验,也未见过记载,拜拉丝病毒的耐温到底是多少度。
估计能烫死。
主要的药剂有矿物油乳剂(绿颖)、石硫合剂、松脂酸钠和克(炔)螨特等。99%矿物油乳剂(绿颖)是一种广谱的杀虫剂,可以防治柑橘全爪螨、介壳虫和锈壁虱等越冬害虫,一般清园可用200倍液。
石硫合剂和松脂酸钠除对越冬害虫有效外也对橘园真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73%克(炔)螨特乳油是一种专杀柑橘全爪螨的化学农药,多年使用未产生抗药性,清园使用可以采用2000~3000倍液的高浓度,不会对柑橘造成药害。
病毒病:发病初期喷50%氯溴异氰脲酸1000倍液加复硝酚钠混合喷施;发病较重时喷0.1%的医用高锰酸钾水溶液(不能与任何杀菌剂、杀虫剂、生长激素混用)。叶霉病:可以使用达科宁700-800倍、腈菌唑2000倍、甲基托布津800倍混合喷施。白粉虱:可使用啶虫脒和哒螨灵混合喷雾。
缺铁等原因引起的叶片黄化、黄叶、卷叶、小叶等现象,而研发的促进叶片转绿套餐,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辅以科学的管护,能使根系复壮,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高活菌,加快叶面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合成,健壮植株,根深叶茂,油绿发亮。
先分清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叶落叶,再作处理。
首先要查清辣椒落叶的原因,再对症处理。
首先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病毒与缺素症,补锌肥,喷菌剂,如病毒K,病毒克星。
首先区分是病理性黄叶落叶,在对症防治比较好。
先找出病因,才能确定防治措施。
用75%百菌清1000倍液对发病中心喷淋,抑制病害蔓延。猝倒病和立枯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95%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病毒病由蚜虫传播,可用2.5%敌杀死或天王星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同时用植株灵1000倍液或2%病毒A500倍液对病区喷洒。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淋根防治。以上药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
首先要找到原因再对症下药。
辣椒出现黄叶落叶,先了解病症再用药。如果是病毒病,可以选用氯溴异氰脲酸喷施;如果是叶毒病,可以选用达科宁及腈菌唑、甲基托布津进行混合施用。
小麦花叶病毒病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防治小麦黄花叶病,可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另用5%氨基寡糖素75毫升或2%菌克毒克2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者每亩用0.5-0.75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0.01%芸苔素3000-5000倍液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减缓病情发展,降低危害损失。若同时控制小麦纹枯病,预防小麦条锈病等,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0克,15%三唑酮1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如果是感染了病毒都是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他的治病毒素主要就是这两种遗传物质的,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番茄病毒病,多由于植株长势弱,感染病毒,叶片表现黄化花叶皱缩小叶等症状,病毒来源多由于植株本身带毒或蓟马蚜虫等携带病毒,病毒病重在发病前期初期防治,用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或毒氟磷,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结合芸苔素内酯喷雾调节,间隔七到十天一次,连防两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