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的病害的病症(植物细菌性的病害的病症为)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14 00:12:28
用春雷霉素。
国内有58家企业118个农药登记证件,其中76个单剂,42个混配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时应注意,对人畜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符合现代环保要求,适合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使用。
1、番茄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它是由细菌青枯假单胞菌侵染引起。主要浸染番茄的根茎部,造成维管束变褐腐烂,挤压下常见白色菌脓,整株番茄易萎蔫至死亡,因死亡时叶色是绿青色,不同于一般的叶子有病斑变枯失色,故称为青枯病。
2、番茄溃疡病,这种病害可危害番茄的茎、果实、叶子。在果实上感病,果实上常见有鸟眼状的病斑,外圈白色泡状病斑,中间有黑色小点,很好辨认。能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茎部感病时发病部位常见长条状干腐中空,维管束及茎髓部坏死。
3、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可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特别是叶子的叶缘及未成熟果实上发病明显,感病部位常见黑色小点状病斑。
4、番茄疮痂病,可危害茎、叶和果实。初期表现为水浸状褪绿斑点,后变成中央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果实上感病,会形成近圆形粗糙枯死斑。
5、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由皱纹假单胞菌引起,可造成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伴随着下部茎坏死,病茎表面有褐色至黑褐色硬斑,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维管束褐变,会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
6、番茄软腐病、为害茎秆、果实。发病部位腐烂,汁液外溢,有恶臭。茎部多从整枝伤口处开始向内发病腐烂,最后病茎髓部中空,病茎维管束完整,不受侵染。果实被害果皮完整,内部果内溃烂有恶臭。
7、番茄假单孢果腐病,果实感病后初期出现褪绿斑,先发白,后软化腐烂,内部果肉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呈一包稀泥状,流出黄褐色脓水,但无臭味。
细菌性病害,其防治用药如下:四霉素、噻霉酮、噻唑锌,中生霉素、乙蒜素、溴菌腈、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三氯异氰尿酸、辛菌胺乙酸盐、氯溴异氰脲酸、春雷.王铜、络氨铜、噻菌铜、氧化亚铜、噻森铜、喹啉铜、氢氧化铜、松脂酸铜、铜高尚(碱式硫酸铜)等。
治疗细菌性病害目前还是抗生素为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引起,只有通过杀灭细菌才能很好的限制病害的进展,然后将病害祛除。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可供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效果也不尽一致,想要快速消灭病害需要明确致病菌的种类,然后针对性的治疗。
植物在生长环境不适宜的就有可能变色然后影响周围的植物生长。
草莓细菌性的病害包括多种,主要常见例如草莓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叶枯病,褐斑病,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比较常见,危害也比较严重,发现的时候都要尽快用相对应的药物救治才行,避免病害加重。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物有:氯溴异氰尿酸,乙蒜素,辛菌胺,奥力克,烯酰吗啉,络氨铜等。
细菌性病害大家比较熟悉且最典型的当属软腐病,该病主要是新芽出土,开嘴和展叶期多发,这时候兰花抗病能力比较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细菌性黑斑病,细菌借浇水或操作不当时,从叶片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时发病比较严重。
有一种病毒,叫做百合无症病毒,木有症状,只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病。呵呵还有潜隐病毒,也是条件发病。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还有些植物内寄生真菌,这些真菌一般不会引起植物发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引发病害。至于为什么,还是病害三角形,环境、寄主、病菌三者的关系问题,就如同艾滋病,不感冒的时候是啥事木有的。
细菌主要危害细胞组织做细胞坏死所以表现坏死与腐烂。
(1)代森锌 代森锌可防治多种病害,相当于波尔多液,常用剂型为80%可湿性粉剂,一般使用浓度为500~700倍液。
(2)甲基托布津 可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等多种草莓病害。
常用剂型为50%和70%的可湿性粉剂。50%的托布津可用800倍液,70%的托布津可用1000倍液。
(3)锈粉宁 主要防治对象为白粉病。常用剂型为25%的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为3000~5000倍液。
(4)百菌清 可防治褐斑病、白斑病等多种草莓病害。
常用剂型为75%的可湿性粉剂,一般使用浓度为500~700倍。
(5)多菌灵 可防治草莓灰霉病等多种病害。
常用剂型为50%的可湿性粉剂,一般使用浓度为500倍。
(6)克菌丹 可防治草莓灰霉病、黄萎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
常用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一般为500~8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