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病虫害图片及治疗(兰花病虫害图片及治疗方法)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0 02:08:38
用于兰花预防和治疗的杀菌药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6种杀菌剂比较常用,具体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的方法如下:
1.百菌清:防治病患为炭疽病等真菌性病毒,其作用特点是广谱性非内吸式杀菌剂,主要是用来喷洒叶面,起到预防的作用。使用剂量为7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2.甲基硫菌灵:防治病患为炭疽病、茎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其作用特点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通过植株叶内吸收产生毒素,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病菌侵蚀的作用。使用剂量为70%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洒药液1次,连续喷洒3~5次即可防治病害的发生蔓延。
3.代森锰锌:防治病患为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其作用特点是具有广谱性、预防病害侵染发生的功效和对植株起保护作用。使用剂量为7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一般作叶面喷洒,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为宜。
4.氢氧化铜:防治病患为真菌性、细菌性等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阻止和预防孢子细胞的萌发,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功效。其药用特点是广谱性、预防作用。使用剂量为:77%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
5.多菌灵:防治病患为炭疽病、茎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其作用特点是内吸、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使用剂量为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
6.咪鲜胺锰盐:主要防治病患为炭疽病、茎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其作用特点是内吸、对炭疽病有特效。使用剂量为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杀。
1、芋污斑病
芋污斑病,因外观似污渍状而得名,为害叶片,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呈暗褐色,潮湿时病斑处隐约可见的暗褐色霉层。其发病初期多在叶片正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后渐变为淡褐色,叶背也会呈淡黄褐色。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新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氢氧化铜、醚菌酯、春雷·王铜、苯甲·嘧菌酯等药剂。若病害严重时,建议用醚菌酯+烯酰吗啉进行喷雾,可加入洗衣粉、有机硅或高脂膜等增加展着力,注意均匀喷雾。植株旺长的田块,在防治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溶液。
2、芋头软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出现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圆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病斑,并在轮纹上产生白色稀薄的霉状物,严重时会危害叶柄和根部,使叶柄变黄或凋萎,根和球茎腐烂。
防治方法:对病株以农用链霉素药剂进行喷雾,严重时可用链霉素药剂浇灌根部,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也可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喷一次,共喷施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3、芋螨
芋头在整个生长期内虫害发生率较低,所发生的虫害主要是芋螨、红蜘蛛等。如发生虫害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阿维白螨锐等较为安全的药剂。
防治方法:植株长至2--3个月时,可用纯品阿维菌素8000--9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雾1--2次,每次间隔20--30天,或用45%阿维白螨锐3000--4000倍液喷雾,每次间隔15--20天。
4、芋干腐病
芋干腐病为害球茎。轻病株症状不明显,只生长慢,老叶黄枯。重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小,茎叶倒伏,秋季提前枯黄。剥皮球茎,皮层变红,切剖轻者中心部红色小斑点,重者全面变红色或红褐色,以至海绵状干腐,或中空。
防治方法:实行非马铃薯、番茄、魔芋等3年以上轮作。从无病区调种芋。种芋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30分钟,稍阴干后直接播种。高畦救培,畦面铺稻草、麦秆等以降低地温。发现病株拔除。
5、芋头病毒病
病叶沿叶脉出现褪绿黄点,扩展后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植株矮化。新叶除上症状外,还常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叶片扭曲畸形。严重株有时维管束呈淡褐色,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叶面营养剂(如叶面宝或0.1%~0.2%磷酸二氢钾等)加0
木兰花的品种比较多有广玉兰(又称作荷花玉兰、洋玉兰)、白玉兰、含笑花、白兰花、厚朴、鹅掌楸等。木兰花树高可达5米,花朵开放时傲立枝头,纯白圣洁,因为木兰花是先开花,花谢后才长叶,所以木兰花开时满树洁白,毫无杂色,让人陡生敬仰之感。木兰花花语是高尚的灵魂。
我简单地介绍几种。
1.春兰:又称草兰、山兰、朵香,简称兰,古人称其为弱脚。
2.春剑主要资源区在四川和贵州。
3.蕙花:又称九华兰、九节兰、九子兰、产兰山区乡民称高兰、大兰、牛兰、上兰。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也称蕙花而不称蕙兰。少数地区称夏兰或送春。
4.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
1、黑腐病,又称腐烂病,危害心叶,最先出现紫褐色斑,逐渐显水渍状并扩大。
2、褐斑病,又称炭疽病或黑斑病,危害兰叶,初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显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稍为凹陷的轮纹状斑痕。
3、霉菌病,又称白绢病。危害球茎。土壤表面,兰茎颈部附着白色菌丝。
4、褐锈病,危害兰叶,出现淡褐色或橙黄褐色的细斑点。
5、细菌软腐病,又称细菌褐斑病,危害新草球茎,初出现水渍小斑点,逐渐由暗绿色变成褐色或黑色,患部常有分泌物流出。
1、纹瓣兰
附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通常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5枚,厚革质,花葶从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长20-60厘米,萼片与花瓣淡黄色至奶油黄色,萼片狭长圆形至狭椭圆形,花瓣略短于萼片,狭椭圆形,花期4-5月,偶见10月。
纹瓣兰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等地区均有栽培。
2、硬叶兰
硬叶兰为微子目兰科下属植物,产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家也有分布,常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
硬叶兰全草含黄酮甙、氨基酸,以全草入药,为兰科药用植物,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瘀止血等功效,硬叶兰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
3、垂花兰
垂花兰产我国台湾(台北、高雄),锡金、印度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300-1000米阴湿密林中树上。垂花兰花期长,且有香气,可种植于花坛边缘与花境及疏林地被供观赏。花绿褐色,唇瓣具许多红色小斑点,花蜡质,有光泽,细弱,唇瓣上的纵褶片仅到达唇瓣中部。
4、冬凤兰
冬凤兰假鳞茎近梭形,包藏于叶基内。叶坚纸质,暗绿色,花葶自假鳞茎基部穿鞘而出,长18-35厘米,总状花序具5-9朵花,萼片与花瓣白色或奶油黄色,萼片狭长圆状椭圆形,花瓣狭卵状长圆形,花期8-12月,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冬凤兰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中国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等地区均有栽培。
5、独占春
又有“双燕齐飞”或“双燕迎春”的美称。广州人叫“双飞燕”,是从它所开的花形貌似两只正在飞翔的燕子而得名。生于溪谷旁岩石上。产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此花是农历正月初五开的兰花,花期能达一月之久。花较大,不完全开放,稍有香气;萼片与花瓣白色,有时略有粉红色晕,唇瓣亦白色,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常常被拿来做园林观赏用。竹子有着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被人赋予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人格化的精神文化象征。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造成整株枯死甚至全园毁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竹子一些常见的病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发生此病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感病的竹子小枝细长、菱生状,叶变小成鳞片状。2年~3年后又进行二次或三次分枝。节间变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窝状,丛生成团下垂。从5月下旬到7月间,有时9月~10月间,在叶鞘包裹的裂缝处生出细小粒状物,在高湿条件下生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有性世代的子座为灰褐色,平时很少产生病株,生长衰弱,发笋逐年减少,重病植株可逐渐枯死。
佛肚竹
防治方法:竹丛枝病只是局部新梢生长点受侵染,鞭竹一般不带病,彻底剪除带有病菌的病枝梗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初发生丛枝病的竹林效果更好。
竹竿锈病
主要危害淡竹、刚竹、斑竹、桂竹、箭竹、苦竹、短穗竹等品种。竹竿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严重的细小病竹容易整株枯死。病部多发生在竹竿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退色斑块,前一年冬季及翌年春季间在病部产生土红色至橙黄色的冬孢子堆,干后呈黄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紧密集结成毡状。4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吸水翅裂脱落,夏孢子堆显露,呈黄褐色粉质。夏孢子堆飞散后病斑处即呈暗褐色,到下一年老病斑周围又会重复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病斑扩大包围竹竿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
防治方法:当竹林零星发生竹竿锈病时,砍除病株就能控制发展,但当发病率高时,除砍除病竹之外,对尚存的发病轻的竹子,可用1:1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防治效果良好。此外,竹林压土并加入有机肥,能有效压住基部的秆锈病斑,从而减少传病的夏孢子飞散和侵染。
毛竹枯鞘病
主要危害毛竹,是毛竹的毁灭性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连片整株枯死。一般在7月上中旬于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梭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该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前,每隔一周可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苯来特500倍~1000倍液连喷3次~4次,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
毛竹
竹赤团子病
发生在小枝上,春天小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小块,质软,后变为木栓质,颜色渐变至赤灰色,以后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物,表面肉质粉红色。
防治方法:适当疏伐,减少密度;加强抚育,增强抗病力;发病时及时剪除并烧毁病枝。
1、栽植
对剑兰的球茎进行选择,挑选无病、无斑、发芽与生根部位没有损伤的扁球形中的小球茎栽培。球茎栽下后,要1次浇透水,放置通风向阳处,保持土壤湿润。
2、温度
剑兰的适宜生长温度就是春季,20度左右,球茎在4℃条件下萌动,20-25℃生长最好,凡一年中只要有4-5个月生长期的地区均可露地栽植,温度高于27℃,生长受阻,花瓣易遭灼伤,低于10℃,生长缓慢。
3、光照
剑兰不耐阴,为长日照植物,以每天16小时光照最为适宜,切花品种受光照影响甚大,日照充足则长势茁壮,抗逆力强,花色艳丽而持久,但炎热夏季,也要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否则剑兰叶子会被晒出瘢痕。
4、浇水
栽培初期不宜浇水过多;生长期需要不断地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花茎抽出后,每天需向叶面喷水1~2次,以增加空气湿度。
5、土壤
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坡土最适宜,pH以5.6-6.5为宜,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
6、施肥
剑兰是浅根性植物,肥料应浅施,施肥应氮磷钾兼顾,追肥分别在二片真叶期(花芽分化后)和吐穗期,施用稀薄粪水加尿素一次,中期重施一次钾肥,后期注意控氮,以免植株徒长,造成倒伏。对种球生产为主的地块应以增施钾肥为主。
1、兰花品种:春兰
是兰花中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自古以来春兰都被誉为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品种之一。春兰也叫朵朵香,幽兰,香气幽远,谁能不爱!春兰名品、珍品极为丰富,植株一般较小,假鳞茎球也较小,花为单朵或两朵,不出架,花期为2至3月份。
2、兰花品种:蕙兰
蕙质兰心就是说的这种植物啦,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是比较耐寒的品种之一。蕙兰叶片润泽、光亮,花朵清秀而浓香,花期从夏至秋。遍布较广,但以浙江、江苏一带的兰花为佳。
3、兰花品种:建兰
建兰不仅是观赏佳品且具有草药价值,最主要的是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建兰的花期为5至11月份,因为每年开2至4次花,俗称四季兰。但是,建兰不是每年四季都会开花,只是开花次数比别的兰相对多一些。主要产地为闽、粤、皖、浙、赣、台、湘、琼、桂、川、黔、滇,其中武夷山是建兰的一个重要产地。
4、兰花品种:寒兰
寒兰花样鲜艳多变,香味清醇长远,可冒霜寒吐露芳香,是兰花中耐寒种类之一。寒兰与其他的兰花花型不同,花朵瘦小而长,匀称、飘逸,似乎寒兰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眼光,高挑的身材,修长的叶片,赢得了很多的仰慕者。主要产地为鄂西南、湘、赣、浙、闽、苏、黔、云、桂等地。
5、兰花品种:墨兰
墨兰属半阴性植物,植株优美、花形多样、花色独特,许多朋友都无法抵抗它的魅力。墨兰的花期在春节前后,故此也叫报春兰。是国兰中株型最大的,主要产地是粤、台、闽等地区。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红宝石兰花的根属于肉质根,花盆选择瓷盆、素烧陶盆,土壤可用植金石、珍珠岩、塘基石、蛭石等混合。注意好浇水,夏秋季及时浇水,保持湿润。遵循淡肥勤施的原则,还要定期喷叶面肥。日常生长养护在散光下,夏季遮挡强光。干旱时喷施水雾,这样能增加湿度。养护中要注意好修剪,剪掉枯枝病叶,开花后去掉残花。
一、盆土准备
红宝石兰花的根部属于肉质根,这样的根部内储藏水分,并且耐不住水湿,所以选择盆土一定要合适。花盆选择瓷盆、素烧陶盆,这样透气材质的花盆适合兰花生长。养殖兰花不能使用普通的土壤,可用植金石、珍珠岩、塘基石、蛭石等这些植料混合,保证足够的疏松透气,并且保湿性要好。
二、合理浇水
兰花红宝石注意好浇水,在夏季和秋季正好是生长旺盛的时期,可以及时浇水,保持盆土的湿润。冬季温度降低后,需减少浇水,每次的水量也要少一些。
三、适当施肥
在养护中,遵循淡肥勤施的原则,除了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之外,还可喷施叶面肥。
四、合理见光
它喜欢生长在散光半阴环境下,夏季和秋季要注意遮挡阳光,尤其是夏季至少遮挡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左右。冬季太阳光强度小,可以全光照养护。
五、喷施水雾
它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在干旱的时候,可以喷施水雾,这样能增加湿度。
六、注意事项
养护中要注意好修剪,剪掉枯枝病叶,在开花后,还要去掉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