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论文)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4 21:18:42

多肉植物病害如何防治?

养多肉有两年了,期间也养死过一些,但大部分都成活了。

种多肉之前多肉需要晾根一两天,根部用多菌灵消毒,生根水浸泡。选盆最好选透气性好的,泥土最好是多肉专用土。因为多肉根系发达,一般的土容易板结。营养土中加入适量的多菌灵搅拌均匀,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虫害。盆底最好垫一些大颗的陶粒,陶粒吸水性强,这样土不容易积水,多肉才不容易烂根。种好后放在通风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要分清多肉的属性,大部分多肉都是喜欢阳光的。但是夏天太热的时候要把多肉搬到阴凉处,也要少浇水。多肉比较耐旱,多肉浇水要见干见湿。意思就是土表面干的时候再浇,浇水要浇透彻。 隔一段时间要施肥,这样才能长得好。

简单来说,多肉要想避免虫害,要做好消毒、通风,光照要足。盆、土选用透水性强的。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处理。

大蒜素防治什么植物病害?

 大蒜素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甘蓝软腐病应于发病初期使用,施药3次,注意喷雾均匀。 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植物病害物理机械防治的优缺点?

机械防治优点:简便易行,花费成本也较低,不污染环境,可用于害虫大量发生为害前,也可以在已经大量发生时采用。

缺点:在综合防治中多作为辅助性措施,但在有的情况下如仓储害虫的防治,植物检疫对象的处理,以及某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及其产品。

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

若是病害,计算叶子受害面积的百分率,防治后,计算病斑扩展面积的百分率;若是治虫,计算死亡率。病害防治公式:1-y/s*100=病害防治效果式中:y-防治后的病斑扩展面积s-防治前的病斑总面积虫害死亡率就是防治率。无需公式。

植物病害症状对病害的诊断有什么作用?

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是十分有用的。

鱼病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

鱼病种类有很多,一般首先观察鱼体是否有体表损伤,如烂身,腐皮,烂鳃、烂尾、出血等,再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否有寄生虫,然后进一步解剖病鱼,观察是否有肠炎,肠腹水,肛门红肿,以及肝肿大,花肝,肝糜烂等,最后对池塘水质指标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能做到对症下药,一般治愈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一般来说,养殖品种出现病害,就算能治好,损失也在所难免,治疗不及时或做不到对症下药的,甚至会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因此,还是建议养殖户朋友们,平时就要做好预防工作,调好水,改好底,定期消毒杀菌,减少养殖动物出现病害的机率。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和防治?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比较典型,猪场的工作人员和兽医在现场都可以作出诊断。最初病仔猪打喷嚏,呼吸有鼾声,流鼻液,有时分泌物中混有血液,常用前肢搔鼻部,拱地或用鼻擦墙壁,饲槽或圈栏,数周后,可见猪的鼻部和面部变形,鼻腔缩小,鼻端向上翘起,鼻背部皮肤变粗厚,有皱褶,下颌伸长,重者上下齿错开不能吻合,影响吃食;两侧鼻孔大小不一,鼻孔常常歪向一侧,即常说的“歪鼻子”。猪的眼角下常常有一条黑色的“泪斑”痕迹。

将病猪扑杀进行剖检观察,在第一二臼齿见的连线横断面锯开,可见到鼻甲骨明显萎缩,特别是下卷曲最为常见,卷曲变小而钝直,严重者鼻甲骨上下鼻道界限消失,形成空洞,鼻中隔弯曲。

一旦发现猪鼻孔歪曲时,应该说无治疗效果。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有:

(1)防止从外购进病猪,特别是不能从有病的种猪场买猪。

(2)发现病猪坚决淘汰,种猪更应严格检疫,阳性猪坚决淘汰。

(3)常发地区用疫苗进行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2个月及1个月各皮下猪舍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剂量分别为1毫升和2毫升;也有的在4周龄和8周龄各注射一次,详见菌苗说明书。

(4)做好平时清洁消毒工作。

白芨病虫害症状诊断与防治?

需要及时、正确的进行。 首先,白芨易受到多种病毒、细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叶片逐渐枯黄,并伴随着腐烂、污渍和要点死亡等症状。其次,白芨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马铃薯草属夜蛾、甘蓝夜蛾、白粉虱等,这些病虫害会导致白芨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种植配对、适时的灌溉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保证白芨生长健康。 总之,白芨的病虫害防治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有效防治已成为当前白芨生产必须重视的问题。

如何诊断与防治孔雀支原体病?

支原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败血性支原体。[流行特点]幼孔雀比成年孔雀易感。既可经种蛋传播,通过空气、饲料、饮水、蛋箱和器具等传播。预防]① 严格防止传染源侵入,引进种孔雀、雏孔雀或种蛋时要调查了解,从无病的孔雀场购入,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疫。 ② 保护无支原体孔雀群,严格隔离消毒,种孔雀和雏孔雀引进后需隔离观察2个月,检查证实无病后才能合群饲养。

③ 防寒、防热、防湿、防拥挤、防止继发病和应激,保持孔雀舍通风良好。免疫接种前后各2〜3d给予抗本病的药物。

怎样诊断和防治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常使2日龄幼虫受感染,4~5日龄幼虫出现病症。封盖后死亡的幼虫,房盖下陷,有针头大的穿孔,封盖子脾表面呈现湿润和油光状,患病幼虫的体色呈苍白,逐渐变成淡褐色至棕黑色。

幼虫组织腐烂后具有黏性和鱼腥臭味,用镊子挑取可拉成2~3厘米的长细丝。

幼虫尸体干枯后,呈难以剥落的鳞片状,紧贴在巢房壁下方。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等引起的,1~2日龄染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死亡幼虫虫体卷曲呈螺旋状。

病虫失去自然光泽、浮肿、发黄,体节逐渐消失,腐烂的尸体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具有酸臭味。

虫尸干燥后变为深褐色,易取出或被工蜂清除,而巢脾有插花子现象。通过以上症状,可初步诊断上述两种疾病。如有条件可结合显微镜及血清学诊断,进一步确诊。对这两种幼虫病要积极预防,做好蜂群的饲养管理,坚持对蜂场、蜂具及饲料消毒,加强防疫。

对患病蜂群换箱换脾消毒,患病严重的巢脾干脆烧毁。

消毒后蜂群采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治疗,每群每次200毫克,喷脾或饲喂,每隔4~5天1次,连用3次。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