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原理(简述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原理是)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5 22:06:44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结合病害侵入、生长、传播等各时期的特点合理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杀菌剂的杀菌作用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或孢子在萌发中被杀死,从而达到组织病害侵入的目的;杀菌剂的抑菌作用表现为抑制芽管或菌丝的生长,使其不能导致植物产生病害;杀菌剂的抗产孢作用为抑制真菌孢子的形成,阻止病害扩展和传播。1、防治原则是预防和治疗疾病原则的总称。它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的指导下,对疾病预防和治疗所制定的基本准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主张未病之先,要注意养生和预防病邪侵害;已病之后,要根据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促使疾病痊愈,并防止其复发。
3、这种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防治思想和原则,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腐烂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大豆根腐病、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枣树锈病、葡萄白腐病、人参、三七黑斑病、茶叶茶饼病、林木腐烂病、溃疡病、流胶病、落叶病、林苗期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立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玉米丝黑穗病,花生根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杨树溃疡病等多种病害。
我国幅员辽阔,果树种类繁多。栽培的主要果树有苹果、梨、葡萄、桃、柿子、核桃、枣、杏、李、板栗、柑橘等。其中苹果病害常见的有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褐腐病、白粉病、锈病等。梨树病害常见的有黑星病、腐烂病、轮纹病、黑斑病、褐腐病等。葡萄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褐斑病等。柑橘病害常见的有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等。在多种病害中主要以苹果树皮腐烂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和白粉病,梨树黑星病,葡萄白腐病和黑痘病,柑橘溃疡病为害最为严重,常造成果品品质和产量下降,经济损失较大。在我国登记用于防治果树病害的生物杀菌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主要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轮纹病。(2)井冈·嘧苷素主要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轮纹病。(3)多抗霉素主要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4)宁南霉素主要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5)四霉素主要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树皮腐烂病。(6)中生菌素主要防治苹果轮纹病、柑橘溃疡病。(7)苦参碱主要防治梨黑星病。(8)黄酮·黄芩甙主要防治苹果树皮腐烂病。(9)春雷霉素主要防治柑橘溃疡病。(10)井冈·蜡芽菌主要防治梨黑星病。(11)链霉素主要防治柑橘溃疡病。
一、二甲酰亚胺类
1、异菌脲、异菌咪、异丙定。扑海因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2、包括腐霉利、二甲菌核利、速克灵、必克灵、扫霉特、克霉宁、黑灰净、灰霉灭、灰霉星等。
3、乙烯菌核利是一种专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的杀菌剂。对病害作用是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
二、苯胺类
1、啶酰菌胺。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由于啶酰菌胺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力,药效比普通的杀菌剂如嘧霉胺好。对800多个被分离出的已对通用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它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2、嘧菌环胺。作用机制是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苯基吡咯类等无交互抗性。
三、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
氟啶胺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葡萄孢也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四、亚胺类
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它具有广谱、杀菌、内吸、渗透、治疗、持效期长等特点。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
五、苯胺基咪啶类
嘧霉胺,为新型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作用机理独特,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机械防治优点:简便易行,花费成本也较低,不污染环境,可用于害虫大量发生为害前,也可以在已经大量发生时采用。
缺点:在综合防治中多作为辅助性措施,但在有的情况下如仓储害虫的防治,植物检疫对象的处理,以及某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及其产品。
若是病害,计算叶子受害面积的百分率,防治后,计算病斑扩展面积的百分率;若是治虫,计算死亡率。病害防治公式:1-y/s*100=病害防治效果式中:y-防治后的病斑扩展面积s-防治前的病斑总面积虫害死亡率就是防治率。无需公式。
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