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植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春季植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6 21:18:45
3月20日是防治小麦红蜘蛛的时候,4月20日是防治蚜虫和白粉病、条锈病的日期。
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病害发生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每10~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黄刺娥、光肩星天牛。黄刺娥的防治一般于晚秋至早春结合翻耕土地挖蛹集中消灭,或在幼虫发生初期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防治。防治光肩星天牛,对卵及尚未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用50%杀螟松乳油150倍液喷布树干部的幼虫。对危害严重的幼树,从基部伐倒集中焚烧,或向蛀洞内注入40%的乐果乳油100~200倍液,再用泥土堵塞洞口,效果较好。
答: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是3月上旬至5月中上旬,也就是小麦起身拔节期。
一、小麦病虫害在什么时间防治效果最好。
防治小麦虫害时,建议大家至少要打好3遍药:
第一次建议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打1遍药,时间大约在3月上旬前后,本遍药主要是灭杀越冬的害虫,预防麦田越冬害虫大幅繁殖扩散危害茎叶而影响麦苗顺利生长。
第二次建议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打1遍药,时间大约在4月中上旬前后的小麦抽穗期到扬花前,本遍药主要是预防田间蚜虫危害小麦的叶片和影响小麦顺利成穗(如果小麦受蚜虫影响减少了成穗数量,必定会造成小麦后期总产量降低)
第三次建议在小麦灌浆期打1遍药,时间大约在5月中上旬前后的小麦孕穗籽粒灌浆期,本遍药主要是预防田间害虫危害小麦的幼嫩麦穗籽粒而造成小麦灌浆不实或麦穗枯白而减产。
二、小麦害虫防治怎么打药防治效果好?记住5个打药技巧。
(一)打药防治小麦虫害时,春季尽量早打药、抓住三个关键期重点打药,从3月中旬前后小麦返青拔节期就打开始打药,此后再分别再在4月份中旬前后小麦的抽穗期到扬花前(扬花期的那2-3天一定不要打药)、5月中上旬的小麦孕穗灌浆期(扬花后15-20天)各打一遍药,第一次重点是预防蚜虫和控制虫害源头,第二次是重点保护小麦顺利形成足量的亩穗数,第三次是重点保护麦穗顺利灌浆成穗,三次任何一次不能少打。
(二)打药防治小麦虫害时,第一遍药可以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高氯、联苯·噻虫嗪等杀虫剂搭配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既能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又能预防锈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第二遍药可以使用烯啶:吡蚜酮、联苯·噻虫嗪、氯氟·吡虫啉等杀虫剂搭配肟菌·戊唑醇或、戊唑·咪鲜胺等杀菌剂,既能防治蚜虫/吸浆虫/红蜘蛛等虫害又能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病害。
第三遍药可以使用氯氟·噻虫胺、联苯·吡虫啉、氯氟·吡虫啉、噻虫·吡蚜酮等杀虫剂搭配丙环嘧菌酯、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既能防治蚜虫/吸浆虫等虫害又能防止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三)打药防治小麦虫害时,建议每次搭配一些磷酸二氢钾,第一次打药搭配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小麦加快分蘖、健壮生长,第二次打药搭配磷酸二氢钾有助于小麦提高小麦的成穗率,第一次打药搭配磷酸二氢钾有助于促进小麦灌浆增加单重又有能预防小麦早衰或发生干热风危害。
(四)像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也都可以用来防治蚜虫,不过这里推荐大家使用复配的药物,而且三次打药防治虫害时都使用不同的杀菌剂+杀虫剂配方(一次打药防治多种病害和虫害),这样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更加彻底有效的灭杀掉麦田里的害虫。
(五)对于那些使用单一杀虫剂去打药灭杀害虫的农民朋友,或者地里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地块,或者中后期打药时不容易打透打湿的地块,大家也可以在打药时适当加入一些有机硅、植物精油类的农药助剂,这样也可以大幅提高田间打药防治虫害的效果。
主要有连翘锈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也可为害嫩梢和果实。叶片的病斑先呈橘黄色斑点,产生红色小粒,病斑正面凹陷,背面隆起,产生灰褐色的毛状物。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农抗120等药剂防治。
立枯病:症状特征: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茼蒿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神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菌核病:症状特征: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染病,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腐状大斑,病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白霉,终致叶片腐烂。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现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发病中前期,防治20%硅唑咪鲜胺30ml+恶霜菌酯25ml,茼蒿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菜螟:以初龄幼虫蛀食幼苗大菜螟心叶,吐丝结网,轻则影响菜苗生长,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高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茎髓和根部;并可传播细菌软腐病,引致菜株腐烂死亡。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施药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喷雾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上。
蚜虫: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桉树主要害虫有桉蝙蛾、油桐尺蛾、桉小卷蛾、白蚁等。
桉蝙蛾
桉蝙蛾是严重为害速生桉幼龄林木主干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钻蛀危害木质部,形成1至多条蛀道,严重的引起风折或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
1.营林防治:在新造林尽量把林区内的桉蝙蛾寄主植物铲除、烧光,幼林抚育时,对新萌发杂灌木寄主及时铲除。对林木注意及时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减少害虫入侵机会;
2.生物防治:桉蝙蛾幼虫和蛹期易受白僵菌感染,在每年9月至翌年2月上旬施放白僵菌,可直接喷施或将白僵菌菌粉撒至撕开的虫苞内,可致害虫在虫道内感染死亡,也可在5~6月份幼虫上树前在林地内喷施,减少幼虫上树成功率,保护桉树林免受钻蛀危害。采用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注射蛀道,可杀灭幼虫和蛹;
3.人工防治:撕开虫粪包,用铁丝直捅蛀道,把幼虫捅死;或用辣椒水注入蛀道,待幼虫爬出洞口后将其杀死
①加强桑苗检疫,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
②因地制宜选栽抗病、虫性状较强的桑品种。
③开展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性;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适时排灌,秋季合理采叶,增强桑树抗病力;冬耕、剪梢、清除枯枝落叶、整枝修拳,破坏病虫越冬场所;伐条时防止桑萎缩病传播,根部病害桑园进行轮作等措施,都有利于减少病虫为害。
④灯光诱杀成虫,人工刮卵,捕捉高龄幼虫。
⑤正确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桑树病虫害。
以下是针对月季花在春季出现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黑星病:发现有黑色斑点和繁殖的菌丝时,要将感染的部分剪掉,并用5%-10% 的福美双或者波尔多液等药物喷洒植株,注意药量的控制。
白粉病:发现有白色粉状物时,可以采用喷洒20%的三唑酮或者50%的氧化锌硫甲钠混剂进行杀菌。
赤霉病:发现花苞变褐、腐烂或枯萎时,要及时进行清除,并用草铵膦或三氟氯乙酸等药物喷洒植株。
昆虫防治:
蚜虫:发现花苞被吸食汁液后出现变形和卷曲时,可以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介壳虫:发现植株叶片被吸干引起叶片发黄,可以采用喷洒1%-2%的乐果进行防治。
蛴螬:发现花梗被咬后出现枯萎、变形等症状,可以采用红链霉素、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总体而言,为了防治月季花的病虫害问题,需要注意花的生长环境,避免过度湿润、过度干燥等因素,同时要及时清除受感染或者受害部分,并适当施肥和浇水。如果出现严重问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防治,但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安全和合理控制药量。
1、霜霉病
发病症状:霜霉病主要是危害元胡的叶片,在发病初期的时候首先会在叶片上出现深色的大小不一的斑点斑块。病斑的边缘症状不明显,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也会越来越多,逐渐延伸扩大,直到布满叶片。并且在湿度大的环境下,发病叶片还会在背面出现霉层,严重的时候导致叶片卷枯掉落,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首先不可连作,至少要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种植的时候要选择排灌正常、无病虫害的土壤。然后每年在采收后要做好清园工作,降低病原体基数。在种植前对种茎进行消毒,控制好种植密度,增强通透性,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后使用普力克水剂等药剂畸形防治。
2、菌核病
发病症状:菌核病主要是危害元胡的茎基与叶片,茎基发病后会在近地面的部位出现凹陷的黄色斑块,湿度过大的情况下会导致茎基烂腐,植株倒伏死亡,扩大受害面积。叶片受害后会在病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病斑,后期颜色逐渐加深。严重的时候导致叶片整片变枯,逐渐枯落死亡。
防治方法:与霜霉病一样,要避免连作,最好是进行水旱轮作可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在发病前期的时候要及时将发病植株及种植土壤铲除,消灭病菌。然后使用扑海因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大概一周一次,持续一月左右。
3、锈病
元胡锈病主要也是危害叶片,在发病前期的时候会在病叶上出现浅绿斑点,然后斑点会逐渐扩大融合,形状不一,稍微有凹陷状。并且在斑点背面会出现凸起的疮斑,后期疮斑会喷散出黄色粉末,这些便是病菌的孢子,孢子会随风传播,导致全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也会发病,发病后畸形弯曲,在表面产生锈斑。
防治方法:我们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注意品种的抗病性,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然后做好田间管理。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遇到多雨天的时候要及时排水,降低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磷钾肥的比例,发病后合理使用药剂。
药害症状有很多,有的叶片发黄不长,有的有白斑,严重的死亡。如果刚受害还未死亡,可以喷施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600倍液+99%恶霉灵4000倍+0.3%尿素+有机硅3000倍液,5-7天一次,连喷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