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虫草害预防哪些措施(花卉病虫草害预防哪些措施最好)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8 12:13:50

预防牛巴氏杆菌病有哪些措施?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牛的出血性败血症。常用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来预防该病。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将培养物用甲醛溶液灭活,加氢氧化铝胶制成。本品静置后,上层为淡黄色澄明液体,下层为灰白色沉淀,振摇后呈均匀混浊液。用于预防牛巴氏杆菌病(即牛出血性败血症),免疫持续期为9个月。用法用量:体重100公斤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毫升;体重100公斤以上的牛注射6毫升。本品在2~8℃保存,有效期为1年;在16~28℃阴暗处保存,有效期为9个月;超过上述保存期时,用兔作效力检验保护3/4以上的疫苗,原来在2~8℃保存的可延长6个月,在28℃以下保存的可延长3个月。

艾滋病如何预防措施?

艾滋病预防应注意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步是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包括异性恋和同性恋性行为。第二,远离毒品,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如果这两个方面做得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很小,如果我们控制大部分,我们可以降低传染性。

工伤预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而预防工伤事故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劳动者安全生产的培训,让劳动者有安全生产的强烈意识;

2、及时合理发放合格的劳动保障用品;

3、在危险岗位醒目位置张贴安全生产警示标志;

4、建立安全生产的标准程序,并严格监督执行。

管道堵塞预防措施有哪些?

管道堵塞预防措施管道毛坯安装后,用专用橡皮塞或麻绳大楔堵严管道开口对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排水口用同样方法堵塞,防止建筑垃圾等物落入排水管内。

安装管道、卫生器具时,应先清理管内、预留排水口内垃圾杂物,保证畅通。

管道按标准坡度施工,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做好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通球前必须由上至下先进行通水试验,达到不渗漏、不堵塞,合格后再做通球试验,通球试验所用皮(木)球的直径应为排水管道的3/4,通球试验时,皮球应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并注入一定水量于管内,能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如遇堵塞,应查明位置进行疏通

事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事故的一般预防措施如下: (1) 物质技术措施。

(2) 教育措施。

其中,安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思想教育。

(3) 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活.动,严格区分事故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环境措施��

煤矿事故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煤矿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本因素主要有两个:瓦斯突出(突出即浓度过高),岩石稳定性差。前者多引发瓦斯爆炸,后者多引发冒顶。所以预防性安全措施就要针对他们而展开;对于瓦斯突出要加强井巷通风,在爆破时,只允许用煤矿许用炸药。

钻孔时多采用震动性爆破,进行超前松动释放瓦斯;也可使用钻孔排放。应对稳定性差,一般应使用超前支护维持岩石稳定。

爆燃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爆燃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预防高空触电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高空触电,首先要佩戴安全的防护用品,包括绝缘手套,佩戴安全绳,安全头盔,安全防护服和胶底鞋按照操作规程认真细致的完成工作,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对于一般焊接构件的变形是用不着矫正的,只有焊后产生的变形超出技术要求时,才要对其进行矫正;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焊接接头的收缩造成的;矫正的实质是制造出一个新的变形来抵消原来已发生的变形;矫正的方法主要是机械法和加热法。 机械矫正法

1,手锤锻(敲)打:利用铁锤手工敲打变形焊接工件,为防止敲坏工件,一般要垫铁(最好是软金属材料),这是最简单的矫正方法。

2,对于薄型焊件,可采用辗压设备,如擀平机等,对焊缝及周围进行辗压,达到矫正目的;没有设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场的大货车,铲车等重车进行轮压。

3,对于简单,中小型焊接构件,可利用千斤顶(液压的,螺杆的均可)进行矫正。

4,对于刚度大,强度大的焊接件,可用压机(油压机,水压机,气压机)进行矫正。

5,对于型材可用专门的矫正设备(如辊压机等)进行矫正。 加热矫正法

6,加热矫正法的热源主要是火焰加热,决定加热矫正效果主要因素为:加热位置,加热温度和加热区形状;其中成败的关键是加热位置的正确选择,一般简构件凭经验判断;对于复杂构件要反复测试才能找到最佳加热位置。加热温度的判断,一般目测,也可用市售的测温仪(计)进行测量,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800℃(樱红色)。

7,点状加热:就是在金属表面集中一个点加热,圆点直径约10-20mm,点距在50-150mm,常加热完一个点后,立即用软锤敲击加热点,薄板敲打时背应加垫铁,并加水冷却(湿抹布擦拭也可),主要适合薄板的波浪形变形的矫正。

8,条状加热:在工件表面加热成条状带,带宽及带密度根据变形量决定,适用于厚板,变形量大,刚性大的结构(如粱,柱等)。

9,三角形加热(楔形加热):加热区成三角形,三角形底边收缩量大于顶端收缩量,适用于刚度大,变形大的构件,比如弯曲变形。

10,点状加热,条状加热和三角形加热能够有机,灵活运用,对于矫正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整体加热:适用于数量大,焊件小的情况下,考虑采用整体加热,给以机械矫正(趁热打铁)缓冷,这对于淬火性较强的材料很实用。 其它热源加热矫正

12,对于表面没有要求的焊件可采用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保焊等在需要加热的部位施焊,进而矫正。

13,对于表面有要求的构件可采用钨极氩弧焊对需要加热的部位进行不添丝施焊(母材不熔化)的方式进行矫正。

14,感应加热矫正,适合焊件较小而数量较大工件,这种方法生产效率高。

15,远红外加热矫正,适合大型复杂的构件和野外作业使用。 焊接变形矫正时注意事项

16,焊接性好的材料一般都能采用加热法矫正,比如:低碳钢,塑性好的不锈钢,强度较低的低合金钢(14MnNb,Q345,Q390,Q420,14MnVTiXt,10MnpNb等)。

17,火焰矫正时采用水急冷,一般要等红色退去后再浇水,对于有淬火倾向或刚性很大构件不宜使用。

18,加热火焰一般中性焰,如果加热深度有要求时,可用氧化焰。

19,加热矫正时要考虑到下道工序的要求,若下道工序是热加工(焊接、热切割),可在加热矫正过程中作出后序所需的反变形量。

20,加热法可以用来矫正变形,使构建平直,反过来也可以把平直的构件弯曲成形。

21,火焰加热的燃料有多种:乙炔、丙烷、液化气、天燃气、汽油、煤油等;设备有氧焊枪、喷灯等。

22,对于大件、复杂构件,往往需

预防电气事故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触电的防治措施:  (1)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用同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所有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都应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制度,严禁“约时送电”。  电气设备要搬迁,拉闸断电嫌麻烦;带电作业有危险,电气火花是爆源  (2)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非专职或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操作电气充大胆,绝缘保护扔一边;一旦失手触了电, 人命关天后悔晚  ③127伏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④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入井。  ⑤严禁“私拉乱接”供电线路。  ⑥井下供电坚持使用检漏保护装置和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  (3)防止人身触电或接近带电导体。  ①将电气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安装在一定高度,或围栏内。  ②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和电缆接头都必须封闭在坚固的外壳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盒盖之间设置机械闭锁装置。  ③各变(配)电所的入口或门口都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警示牌;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关门加锁;井下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都应在明显地点加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4)对人员经常接触的电气设备,采用电压等级低的电压。如井下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电话、信号等装置的额定电压都不应超过127伏。  (5)煤矿井下防止触电注意事项  非专职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摆弄、检修、操作电气设备。  设备故障随意弄,不懂装懂瞎逞能;专用设备专人管,无关人员不要动  ②不准自行停、送电。  ③谨防触架空线伤人。携带较长的金属工具用具、金属管材在架空线下行走,严禁将其扛在肩上。  ④下山行走,严禁手扶电缆,否则,一旦遇到电缆漏电,其后果及其严重。  ⑤严禁在电气设备与电缆上躺坐,不得随意触摸电气设备和电缆。  一、电危害形式  由于井下电气设备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的制约,设备在使用中起动频繁、负荷变化大、电压波动大,因过载、短路、漏电、电弧、电火花故障引起的设备烧毁、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人员触电伤亡事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灯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成为火灾的点燃源,或造成人员触电。  二、触电的危害  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或电缆、电线即为触电。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发生触电的可能性较大。触电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是很复杂的。一般对人体的伤害大致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电击是指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在热化学和电解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和破坏。多数情况下电击可以使人致死,故是最危险的。电伤是指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某一局部,或电弧烧伤人体,造成对体外表器官的破坏,主要是物理性破坏,如烧伤。当烧伤面积不大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通常人体触电时同时受到电击和电伤的伤害。  触电对人身的危险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但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人体能自我摆脱的最大电流为16mA(称为摆脱电流)。通常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交流在15~20 mA以下,直流在50 mA以下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当人体触电电流长时超过摆脱电流而没有得到救助时,生命就有危险。当人体触电电流达到100 mA(大致相当25W灯泡通上220伏电压时流过的电流)以上时,生命就有绝对危险。  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小,反之亦然。人体电阻是一个变动幅度很大的数值,人体有伤口、流汗潮湿时其值较正常时大为减小,并随触电时间加长而减小,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触电也就更危险。  流经人体的触电电流与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有关,触电电压越大,触电电流就越大,也就越危险。  触电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越长,触电对人的伤害程度就越大,故即使是安全电流,若长时间流经人体,也会造成伤亡事故。我国规定30 mA的电流,流经人体1秒钟是安全的。因此,当人体触电时发生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对抢救触电人员的生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漏电的危害及防范  漏电会给人身、设备以至矿井造成很大威胁:人体触及漏电设备或电缆时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可提前引爆电雷管;电气设备漏电时不及时切断电源会扩大为短路故障,烧毁设备,造成火灾。  防范措施:  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脱。  3、维修电气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不得随意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设置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  5、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6、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7、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  8、避免电气设备和电缆长期过负荷或超期运行,使绝缘老化造成漏电。  9、按规定定期对电气设备、电缆进行电气性能测定。  10、设备维修时,应避免停、送电操作错误、带电作业或工作不慎而造成人身触及一相而漏电。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