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病害(植物的病害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9 20:13:51
植物在生长环境不适宜的就有可能变色然后影响周围的植物生长。
病态是发病植物本身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病害是病原体在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结构。
症态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首先是细胞水平的变化,包括各种代谢活动和酶活性,然后是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的变化。无论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都首先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活动的改变,以力求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环境,通常包括提高呼吸强度、改变代谢途径、产生抗性物质,以及局部细胞的自杀反应或过敏反应以限制病原物的入侵等。这些细胞的生理改变可用专门的仪器检测,当病变出现在组织或器官表面时,肉眼就可以识别。
症害是植物与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表现型,它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十分有用。
1.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门。2.知根、知茎、知叶、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3.看尖、看叶、看花、看果、看茎、看根:做好六看方诊断4.扒根、抓叶、灼病而闻:可断定是病非病。
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变蔫,叶片上长锈斑,叶子发黄,植物不长…都是生病了。
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病害诊断中是十分有用的。
病毒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可以通过各种刺吸性昆虫进行传播。而非传染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异常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能传染,一般整体表现比较均匀。
侵染循环是指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病原菌种类不同,其越冬越夏场所和方式不也不同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植物在生长发育或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调节复原的程度,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生长发育失常,甚至死亡,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造成经济上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