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花草的病虫害呢(怎样防治花草的病虫害呢视频)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02 11:41:55

红菜苔病虫害该怎样防治呢?

红菜苔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高产、抗病虫、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病虫防治经济有效的方法。早中熟耐热抗逆品种如鄂红一红、鄂红二号、华红一号、华红二号、紫婷二号等,晚熟品种如大股子等。

2、轮作换茬

单一品种的连年重茬种植是导致软腐病、根肿病等连作病害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应注意与茄果类、瓜类、豆类及大葱、韭菜等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种子检疫

对新引进的品种进行检疫,防止外来病菌带入蔬菜产区。

4、苗床土壤高温杀卵灭菌

对于育苗用的苗床,在夏季高温天气采用黑色地膜覆盖,使苗床土壤增温,一般温度达到40℃以上病菌、虫卵死亡。

5、深耕改土

应注意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夏季深耕土壤30厘米以上,破坏病菌、虫卵生存环境;通过施用生石灰、草木灰等,增加交换离子钙、镁、钾含量,提高土壤酸碱度,抑制土壤的酸化倾向,改良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

6、控制土壤湿度

低洼田块、水稻田块土壤湿度大,排水不畅,容易导致病虫还集中发生。在低洼田块和水稻田块种植红菜苔应注意采用深沟高畦的整厢方式,使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在高山菜区可用避雨栽培的方式,控制土壤湿度。

7、配方施肥

红菜苔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3:1,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8、清洁田园

彻底消除病虫植株残体、切断传播途径清除病残体。

(二)生物防治

1、配制抑菌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菌含量,利用无菌土和含有有益菌的生物制剂如根际生态修复剂、重茬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增加蔬菜作物生长的根际有益菌的含量和根际生态环境,抑制根际病菌的生长。

2、利用农抗120、武夷菌素、多抗灵防治真菌性病害。

3、利用农田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

4、利用植物病毒弱毒株系N14防治病毒病;利用83增抗剂防治病毒病。

5、利用Bt乳剂、阿维菌毒、病毒杀虫剂等防治菜青虫等害虫;

6、利用生物天敌治虫,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防治害虫。

(三)物理防治

1、悬挂杀虫板

同翅目的蚜虫、粉虱、叶蝉等;双翅目的斑潜蝇、种蝇等;蝇翅目的蓟马等多种害虫对黄色对蓝色敏感,具有强烈的趋性。每亩悬挂30—40块规格为30×25厘米的黄板或蓝板,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15-20厘米。黄板可诱杀蚜虫、斑潜蝇等、粉虱等,蓝板可诱杀种蝇和蓟马。

2、悬挂杀虫灯

每30-50亩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3、应用防虫网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害虫为害,减少或免除化学农药的应用,而且成为重要的,且有实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一。7-8月气温高时,要增加浇水次数,保持网内湿度,以湿降温,基本上可免菜蛾、斑潜蝇、蚜虫、瓜绢螟、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条跳甲、猿叶虫、豆野螟、棉铃虫、二八星瓢虫、白粉虱等多种蔬菜害虫的为害。

(四)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进行。防治时应适时用药、合理用药,控制用药次数,注意安全间隔期。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理乱施滥用农药现象,推进农药的应用向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发展。

2、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及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根据防治指标,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

4、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方法,讲究施药技术。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推广烟雾剂及粉尘剂等高效剂型。针对不同蔬菜和不同病虫选取用恰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提高施药质量,减轻病虫危害。

5、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做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人畜安全。

怎样防治血橙树的病虫害?

(1)防治溃疡病,可选择下列药剂:1.5%菌立灭水乳剂1000至1200倍;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400至500倍;农用链霉素500至600单位加1%酒精;医用链霉素10至15公斤2%新植霉素2000倍;50%代森铵600倍,77%可杀得1000倍。

(2)防治炭疽病,可选择下列药剂:1.5%菌代森锰锌800倍。

(3)防治蚧壳虫,在5月中恂喷一次农药,药剂可选择:99.1%敌死虫150至200倍,25%稻虱净1500至2000倍,25%蚧死净800至1000倍,乐斯本1000倍。(4)防治卷叶蛾(吊丝虫)、凤蝶,可选择的药剂有:20%速来丁2000至3000倍,灭扫利2000至3000倍,1.8%灭虫灵5000至6000倍,灭幼脲三号1500至2000倍。

夏威夷椰子的病虫害怎样防治?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夏威夷椰子可能发生褐斑病和霜霉病,对此可用杀菌剂(如多菌灵或托布津100倍液)喷杀防治。

复叶槭的病虫害怎么防治呢?

一般病虫害不容易造成死亡。可能是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啃咬幼苗和茎基部,易造成苗木枯死,可采用乐斯本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浇根。

棉花草害防治技术是怎样的?

对于棉田杂草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一般常见有马唐,狗尾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莎草及龙葵等一年生或多年生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对于棉花杂草的防除一般抓好三个节点进行都比较好。

一是移栽前或播后苗前。对于移栽棉花可以在移栽前两到三天,露地直播棉花可以在播后2-3天内亩用48%氟乐灵100-150毫升,或33%二甲戊灵200-250毫升,也可以选用金都尔或乙草胺等药剂,兑水30-50公斤混匀后均匀对准土壤表土喷施封闭,不要漏喷重喷,通常可以有效防除田间杂草出苗为害。

二是棉花移栽成活或出苗后后。当田间杂草出苗数量较多,田间杂草多在2-4叶期时亩用5%精喹禾灵60-80毫升,或35%吡氟禾草灵50-70毫升兑水30-45公斤混匀田间均匀喷施防除,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禾本科杂草,对于草龄较大,杂草数量较多,土壤干旱时要注意增加药量和水量,利于提高防效。

三是棉花现蕾后,株高至少30厘米以上。当田间有以阔叶杂草和沙草为主的杂草时可以亩用75%三氟啶磺隆2-3克兑水45公斤混匀喷施防除,尽量不喷施棉花心叶,可以有效防除,同时对禾本科杂草也有很好效果,对于禾阔杂草混生田块,还可以将三氟啶磺隆和精喹禾灵或精稳杀得等复配喷施,可以有效禾阔双除。对于行间距较宽的,还可以亩用41%草甘膦或20%草铵膦200-250毫升兑水15-30公斤混匀厚直接行间定向喷施,要禁止将药液喷施到棉花叶片和绿色茎秆上。

总之,对于棉花田间杂草,一般除人工除草外,只要抓住上面三个时期进行化除,都可以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发生为害。

怎样对苋菜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苋菜的病害主要为白锈病和病毒病。

白锈病防治方法:①用种子重量0.2%~0.3%的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加强田间管理,适度密植,降低温度,避免偏施氮肥。③发病初期喷洒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同时每亩喷施30~50毫升增产菌或植保素6000~9000倍液,交替使用以上药剂,效果更好。

苋菜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20%康福多可溶性液剂,或5%啶虫咪乳油20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喷雾。

长春花的病虫害怎样防治?

(1)疫病多发生在夏季或多雨季节,开始发病时,部分嫩叶和茎秆变黑,呈开水烫伤状下垂,后蔓延全株,直至死亡。

(2)根腐病雨季田间积水,容易发生根腐病,发病初期,根尖或皮层变黑腐烂,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以上两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注意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发病前喷1∶1∶100的波尔多液;发病后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病穴撒石灰或喷65%代森锌500~600倍液。

怎样防治兰花的常见病虫害?

是介壳虫,而且大量发生,最好要用药剂防治。处理方法:已枯死的叶片应剪去并集中销毁,切勿乱扔,否则很容易感染其它植株;虫害不严重的叶片,可到花店买些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按说明书使用。

喷药时最好在室外进行,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千万不要让农药被小孩触摸到。

锦晃星的病虫害怎么防治呢?

锦晃星栽培要点:锦晃星性喜干燥、温暖、阳光充足;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积水;怕低温,冬季室温最好保持在10℃左右。每年早春换盆,加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生长期不宜多浇水,盆土过湿,茎叶易徒长,叶片和根部霉烂,失去观赏价值。特别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水分过多,根部易腐烂死亡。盛夏高温,也不宜多浇水,否则基部叶片发黄萎缩。阳台栽培切忌阵雨冲淋。每年早春换盆,同时换上疏松肥土。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以保持叶片青翠碧绿。每次不可过浓,浓肥伤根。但施肥过多,引起节间拉长,影响姿态。如枝条徒长或衰老,可短剪施肥,更新复壮。锦晃星管理养护:每15~20天施一次“低氮高磷、钾”的薄肥,施肥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叶片上,以免形成难看的斑痕,很难去掉。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保持6~8℃的温度,节制浇水,以防因低温、潮湿引起的烂根。

盛夏高温时也不宜浇水过多,否则会因根部腐烂而造成叶片萎缩、脱落,并加强通风,防止暴雨冲淋。锦晃星的病害防治:锦晃星主要发生叶斑病、锈病危害,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有时有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

虫害有黑象甲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竹子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呢?

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效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及时挖掉退笋,消灭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预测预报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量。若数量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消灭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量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效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及时挖掉退笋,消灭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预测预报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量。若数量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消灭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量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