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病虫害症状图片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花草病虫害症状图片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06 20:14:08
1、芋污斑病
芋污斑病,因外观似污渍状而得名,为害叶片,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呈暗褐色,潮湿时病斑处隐约可见的暗褐色霉层。其发病初期多在叶片正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后渐变为淡褐色,叶背也会呈淡黄褐色。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新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氢氧化铜、醚菌酯、春雷·王铜、苯甲·嘧菌酯等药剂。若病害严重时,建议用醚菌酯+烯酰吗啉进行喷雾,可加入洗衣粉、有机硅或高脂膜等增加展着力,注意均匀喷雾。植株旺长的田块,在防治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溶液。
2、芋头软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出现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圆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病斑,并在轮纹上产生白色稀薄的霉状物,严重时会危害叶柄和根部,使叶柄变黄或凋萎,根和球茎腐烂。
防治方法:对病株以农用链霉素药剂进行喷雾,严重时可用链霉素药剂浇灌根部,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也可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喷一次,共喷施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3、芋螨
芋头在整个生长期内虫害发生率较低,所发生的虫害主要是芋螨、红蜘蛛等。如发生虫害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阿维白螨锐等较为安全的药剂。
防治方法:植株长至2--3个月时,可用纯品阿维菌素8000--9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雾1--2次,每次间隔20--30天,或用45%阿维白螨锐3000--4000倍液喷雾,每次间隔15--20天。
4、芋干腐病
芋干腐病为害球茎。轻病株症状不明显,只生长慢,老叶黄枯。重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小,茎叶倒伏,秋季提前枯黄。剥皮球茎,皮层变红,切剖轻者中心部红色小斑点,重者全面变红色或红褐色,以至海绵状干腐,或中空。
防治方法:实行非马铃薯、番茄、魔芋等3年以上轮作。从无病区调种芋。种芋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30分钟,稍阴干后直接播种。高畦救培,畦面铺稻草、麦秆等以降低地温。发现病株拔除。
5、芋头病毒病
病叶沿叶脉出现褪绿黄点,扩展后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植株矮化。新叶除上症状外,还常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叶片扭曲畸形。严重株有时维管束呈淡褐色,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叶面营养剂(如叶面宝或0.1%~0.2%磷酸二氢钾等)加0
甜瓜苗期或成株期都可以染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片及果实。幼苗染病始于嫩尖,呈暗绿色水渍状并萎蔫,逐渐干枯秃顶,但不倒伏。成株期染病主要发生在甜瓜茎基部或茎节部,先呈水渍状后变软,缢缩,病部以上萎蔫并逐渐死亡。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型水渍状大斑,直径可达25毫米,没有边缘,白色,易破裂,扩大到叶柄时叶片下垂,萎蔫死亡。果实染病,初始呈水渍状暗绿色斑,逐渐凹陷,潮湿时长出白色霉状物,宜腐烂,有腥臭味。
发生规律:甜瓜疫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越冬,靠空气传播,土壤和水分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防治措施:
(1)苗床处理,可用72%的普力克600倍,在苗床上喷淋,每200毫生处理25平方米土壤。
(2)浸种,用72%的普力克或甲霜灵800倍液侵种半小时后再进行甜瓜催芽。
(3)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次释放二氧化碳气体700-100ppm,连续十天,增强甜瓜植株抗病能力。
(4)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合理灌溉,做到田间不积水。
(5)药剂防治。发病前用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每7天一次进行叶面喷施。发现病情后可用72%霜霉威盐酸盐1000倍或20%嘧菌酯1000倍进行叶面喷施。严重时可用25%的甲霜灵800倍液加40%的福美双800倍液灌根,7-10天一次,连续2-3次。
禽流感是一种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和野生鸟类。以下是禽流感的常见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1. 禽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
2. 家禽数量较少时,可以隔离患者并进行观察。如果情况严重或数量较多,则需要立即报告当地动物卫生部门,并按其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3. 防止家禽数量过度密集,保持干净卫生环境,定期消毒鸡舍和设备。
4. 限制人员进入鸡舍区域,并在进出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5. 对于有可能接触到受感染家禽数量的人员(如养殖工人),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以降低传播风险。
6. 如果发现任何可疑情况,请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部门报告,并遵循其指示行事。
榛子树病虫害,叶子长球。
介壳虫类
1.危害:介壳虫类如梨圆蚧、水木坚蚧等均危害榛树,尤以梨圆蚧为最,称之世界性害虫,为主要的检疫对象。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发生。常以成虫、若虫附着在树的主枝干、嫩枝、叶片及果实表面吸收养分,枝条受害后易衰弱枯死。
2.防治方法:
如果发生量少可用人工刷擦被危害枝干上的越冬虫或雌成虫。如果发生普遍,则应在早春(北方于4月上旬),即越冬虫尚未危害之前,先刮除老树皮及翘皮使缝隙中的虫体暴露,然后喷布3~5°Be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
1、人参果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但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也能受到威胁而致感染发病,造成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落花落果及鲜果产量低,所以平时应遵照“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发生病虫害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早确诊,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在具体操作时,治疗宜早不宜迟,用药量宜小不宜大,药物中最好不含有乐果成份。
2、人参果比较抗病,一般虫害较多,病害较少。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疫霉、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蜻虫、蓟马、蚜虫、白粉虱等。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疫霜灵、百菌清等药物防治;虫害可选用抗蚜威等杀虫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但严禁使用乐果或敌敌畏,因人参果对该药特别敏感,可产生毁灭性药害。植株不长发生矮小病时,可喷洒克霉特。
(1)矮牵牛根腐病。
由腐霉菌引起,根部变棕褐色,脓烂。浇灌甲霜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2)矮牵牛灰霉病。叶片黄褐色或棕褐色,花朵上有病斑,为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叶斑病。生产中应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并降低湿度,清除枯叶或病叶,定期喷施杀真菌剂(如扑海因、百菌清等),或使用烟剂熏蒸。(3)蚜虫。可用10%杀灭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杀。(4)蛞蝓。蛞蝓特别喜食矮牵牛,能在一夜之间把成片的矮牵牛幼苗头部吃掉,只留下茎干;对于矮牵牛大苗或成品,蛞蝓则蚕食叶片。建议及时施用嘧哒或蜗克灵防治。玉米是一种既美味又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物,它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种植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在我国可分为两种,分别是玉米普通锈病和玉米南方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南和西南一带。
玉米锈病的初期主要表象为叶片两面长出浅黄色的长形和卵形褐色小脓疤,接着小疱破裂后,出现铁锈色粉状物,这就是病原体夏孢子;发展到后期玉米的叶面上会出现黑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凸点。裂开后会露出黑褐色的冬袍子。
防治方法
选择种植具有抵抗玉米锈病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体的侵入;科学管理,适量施肥、浇水,提高玉米对病源的抵抗力;重灾区可在发病初期就开始喷药,一般是间隔8天左右喷2到三次即可。
二、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由小的斑病发展而来,大斑病初期为水侵状,接着变为青灰色,严重时长棱形的大斑可长达20厘米左右,最后发展成褐色的枯死斑,如果遇到雨水,病斑则会生长出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
筛选优良、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从根上杜绝病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田地尽可能搭配种植;对土地进行深翻冬灌消除田间病源;注意化肥,氮、磷的合理搭配,增强玉米本身的抵抗力;对田间地头的杂草尽早拔除以免感染菌源。
三、玉米小斑病
小斑病在玉米的苗期一直到成熟期均可发生,病斑很小,长的也不超过1厘米;但数量很多,类似椭圆形,为褐色,中间颜色深,周围较浅;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
防治方法
选择合适的时期提早播种,这样可以避开发病的高峰期;基肥保持充足并增加磷肥和钾肥;玉米底部的叶子可适当摘除几片,以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使植株生长更健壮;田间桔梗经高温发酵当作堆肥。
玉米常见的病害虫有很多,也很常见,遇到这些问题不要过于担心,我们可以查询相关资料,运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防治。
玫瑰花的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1、白粉病
玫瑰花的病害有白粉病,发病时植株的叶子会凸起,而且有白粉状物,最后叶子会卷曲,而且整个叶背蒙上一层灰白色的霉,出现这种病害后要及时把病叶剪除,然后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药剂喷洒治疗。
2、霜霉病
霜霉病也是玫瑰花常见的病害,发病时植株的叶子会变为紫色至棕黑色,而且会出现小斑点,最后逐渐枯萎脱落,一般在不通风的的环境中最容易出现这种病害,出现这种病害后可以用72%克露喷洒治疗,平时要避免它处于湿热的环境中。
3、蚜虫
玫瑰花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容易感染蚜虫,出现这种虫害后,会观察到植株的茎叶被害虫啃食,这时可以用蚜虱净喷洒治疗,也可以用敌敌畏熏蒸,想要避免它出现这种病害,日常就需要用杀虫药剂喷洒预防。
4、红蜘蛛
夏季高温的时候,玫瑰花容易出现红蜘蛛这种虫害,它会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使玫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植株会长势不良,发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螨即死600倍液喷雾,或用锐螨净1000~1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柠檬的常见虫害主要有螨类、花蕾蛆、蚧壳虫类、粉虱类、潜叶蛾。
1、螨类防治方法:①人工投放捕食螨,果园间种霍香蓟等。②药剂采用虱螨脲、5%啶虫脒、5%噻螨酮等进行杀虫。
2、花蕾蛆防治方法:根据病虫测报,成虫出土时进行地面喷药,是阻止花蕾蛆上树为害的最有效的办法,利用成虫刚出土时不立即飞翔,先在地面爬行的有利时机,或在现蕾(花蕾露白似绿豆大小),或花蕾刚现白,成虫快羽化出土时喷药。每亩可选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5%阿维菌素等进行杀虫。
3、蚧壳虫类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期,施药2-3次,采用毒死蜱进行杀虫。
4、粉虱类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密弱枝和萌蔽枝及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在1-2龄若虫盛期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采用虱螨脲、吡虫啉等。保护 利用天敌,粉虱类害虫天敌种类有寄生菌、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等,在防治病虫害时注意选择对有益生物伤害较小的药剂。
5、潜叶蛾防治方法:抽发不整齐的夏梢,集中放梢,以减少虫口基数。药剂采用5%甲维盐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5%高氯·甲维盐进行杀虫。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常常被拿来做园林观赏用。竹子有着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被人赋予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人格化的精神文化象征。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造成整株枯死甚至全园毁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竹子一些常见的病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发生此病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感病的竹子小枝细长、菱生状,叶变小成鳞片状。2年~3年后又进行二次或三次分枝。节间变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窝状,丛生成团下垂。从5月下旬到7月间,有时9月~10月间,在叶鞘包裹的裂缝处生出细小粒状物,在高湿条件下生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有性世代的子座为灰褐色,平时很少产生病株,生长衰弱,发笋逐年减少,重病植株可逐渐枯死。
佛肚竹
防治方法:竹丛枝病只是局部新梢生长点受侵染,鞭竹一般不带病,彻底剪除带有病菌的病枝梗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初发生丛枝病的竹林效果更好。
竹竿锈病
主要危害淡竹、刚竹、斑竹、桂竹、箭竹、苦竹、短穗竹等品种。竹竿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严重的细小病竹容易整株枯死。病部多发生在竹竿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退色斑块,前一年冬季及翌年春季间在病部产生土红色至橙黄色的冬孢子堆,干后呈黄棕色,圆形或椭圆形,紧密集结成毡状。4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吸水翅裂脱落,夏孢子堆显露,呈黄褐色粉质。夏孢子堆飞散后病斑处即呈暗褐色,到下一年老病斑周围又会重复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病斑扩大包围竹竿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
防治方法:当竹林零星发生竹竿锈病时,砍除病株就能控制发展,但当发病率高时,除砍除病竹之外,对尚存的发病轻的竹子,可用1:1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防治效果良好。此外,竹林压土并加入有机肥,能有效压住基部的秆锈病斑,从而减少传病的夏孢子飞散和侵染。
毛竹枯鞘病
主要危害毛竹,是毛竹的毁灭性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连片整株枯死。一般在7月上中旬于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梭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该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前,每隔一周可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苯来特500倍~1000倍液连喷3次~4次,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
毛竹
竹赤团子病
发生在小枝上,春天小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小块,质软,后变为木栓质,颜色渐变至赤灰色,以后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物,表面肉质粉红色。
防治方法:适当疏伐,减少密度;加强抚育,增强抗病力;发病时及时剪除并烧毁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