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饲养的饲养方法?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0-25 22:55:19
方法如下
1.
鹦鹉鸟笼的选择 通常都用铁笼饲养,不能用竹、木笼饲养,因为竹、木笼很容易被啃破而发生鸟逃逸现象,饲养笼以大为宜。若用于繁殖,可用繁殖笼,繁殖笼可用金属丝制成,其大小均为65厘米X 60厘米X50厘米。巢箱为木质两层,巢箱口约5厘米见方。巢箱糟可挂在笼外,也可挂在笼内。巢箱肩可魏引膏川窝,再垫上锯木屑,便于蛋集中孵化。石膏巢箱稳定,不易摇动,给鸟以安全感。
2.
制定鹦鹉饲料配方 人工饲养鹦鹉,饲料完全按照鹦鹉的食性与营养价值而制定,像能量类的饲料谷子,鸡蛋小米;蛋白质类的饲料如骨粉、墨鱼骨;维生素饲料。
步骤/方式1
喂养
新生兔子非常脆弱,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注意食物。平时我们会给它们喂一些特制的兔粮,加上适量的紫花苜蓿、芹菜、香菜等叶子,对幼兔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当兔子慢慢长大后,需要适量的蔬菜和胡萝卜。
步骤/方式2
温度
幼兔对温度敏感,饲养室内的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如果太高,幼兔容易中暑,导致食欲不振。太低的话容易感冒,造成一定的死亡率。幼兔适宜生长的温度应在20左右,不宜高于30,也不宜低于10。温度异常时,应进行散热和保温管理。
1、平时饲料:平时可以稗子、谷子、稻子、黍子、高粱等谷物种子和杂草种子为常备饲料。可只给一种,最好是几种按比例混合。各种
2、繁殖饲料:春季,为了促使鸟欲繁殖,应补充鸡蛋小米或黄蛋搓鸡料面、昆虫幼虫及蛹。秋季,为促秋鸣,也宜适当补充上述营养较
3、饲养鸟笼:初开始饲养禾花雀宜用封闭底的鸟笼。单养雄鸟可用黄雀笼、沼泽山雀笼或金丝雀笼。鸟笼是比禾花雀大20倍左右的最
4、日照建议:禾花雀要多争取日光浴,但夏季不能太阳直射,否则会因为饮水蒸发而将鸟渴死。
饲养是一个词语。饲:拼音si。笔顺:撇、横钩、竖提、横折钩、横、竖、横折、横。共8画。养:拼音yang。笔顺:点、点、横、横、横、撇、捺、撇、竖。共9画。
1、黄鸟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
2、新捕来的黄鸟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
黄鸟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
鹩哥饲养环境:鹩哥需要一个干燥、通风、光线明亮的环境,最好是阳光充足、没有寒冷和潮湿的地方。鹩哥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活动,最好是在宽敞的笼子或鸟舍中饲养。
鹩哥的饲料:鹩哥需要多样化的饲料,包括种子、谷物、蔬菜、水果等。可以给鹩哥准备一些燕麦、小米、糙米、绿豆、花生等谷物,再加上胡萝卜、青菜、西红柿等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还需要提供新鲜的水和鹩哥专门的饮水器。
鹩哥的清洁:鹩哥需要保持笼子或鸟舍的清洁,每天清理食盘和饮水器,定期更换鹩哥的饲料和水。另外,鹩哥的笼子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鹩哥的训练和社交:鹩哥需要和主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适当进行训练和社交。例如,可以和鹩哥进行交流,学习鹩哥的语言,给鹩哥提供玩具和娱乐设施等。
小鸡从出壳到60日龄左右叫雏鸡,这段时间的培育亦称育雏。人工育雏,就是根据雏鸡的生长发生规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喂养。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恶癖。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
刚出壳不久的小雏鸭因它们腿脚的力量不是很大,在饲养雏鸭的过程中千万要小心它们在吃食或活动过程中互相集压碰撞的问题,那样会造成伤亡情况,想要避免伤亡的情况出现,必须饲养的密度要合理,合理的饲养密度应是:每平方米15—18只为适宜。
换上最小号的呢鹂笼,饲料要勤喂,少喂。日常饲料不要太好,免得鸟起膘,鸟只要起膘就猖了,喂食的时候把笼子门打开,把手放进笼子里,手指的缝隙里面放食物,开始你不用管鸟怎么扑愣,只要静静的放在那里就可以了,基本过个半个小时,鸟就敢上你手里吃食了,记住,千万别做突然性的大动作,这样,也就半个月,鸟就能习惯了,在你没有时间陪鸟的时候,用报纸之类的东西把笼子下半部分罩起来,大约要高过唱台10厘米,然后在笼子中央,离唱台面20厘米高的地方,用细绳绑上吊着点鸟喜欢的食物之类的,这样鸟为了吃食物,和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只能上唱台了,如果你能坚持每天操作的话,明年早春鸟开口的时候,你的鸟是绝对不会再怕人
一、适合饲养的场地
饲养角可以创设在幼儿园户外进行,也可以在走廊、活动室里进行。饲养动物可以无须阳光的常年照射,但尽量选择通风,偶有阳光的地段,避免造成动物抑郁。
二、适合饲养的种类
幼儿园里适合饲养的可以是鱼虫鸟兽,可以是家禽、家畜。可以根据幼儿园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饲养活动。幼儿园经常饲养的动物包括乌龟、金鱼、鲤鱼、泥鳅、龙虾、螺蛳,羊、兔、猪、猫、狗以及鸡、鸭、鹅、鸽子、鹦鹉、孔雀,经常变换的动物有各种昆虫、桑蚕、蚯蚓、蝌蚪等,往往是根据季节、幼儿的兴趣、课程内容等选择的。
三、适合的饲养空间
幼儿园的户外饲养活动。户外饲养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户外专用场地、角落开展的饲养活动。可以有分班级组织的、年级组负责的、也可以是全园共同参与的。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参与饲养过程,丰富幼儿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四、幼儿参与的方式
视觉:通过观察,发现动物的外形特征,从动物的五官、毛发、四肢等多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发现动物的爬行方式,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
触觉:用手触摸动物(没有攻击性的动物),感受动物的毛发特点,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听觉:通过听动物的叫声,多元扩展其他动物的叫声,与之对比。
更多角度:动物的饮食喜好;动物的生活习性;制作动物的家等。
分配饲养任务:班级的饲养任务还可以分配到每个幼儿手中,有分组负责、定人负责和轮流负责等组织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教师引导: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经常寻找、发现各种小动物,根据情况允许幼儿饲养一段时间,进行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使用一些观察工具、测量器具,如放大镜、尺子、秤等,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比较,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