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土养花(粘性土可以种花吗)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4-20 21:53:04
液性指数大于0小于等于0.25的粘性土为硬塑粘性土;液性指数大于0.25小于等于0.75的为可塑粘性土
一类土(松软土):砂、略有粘性的砂土、腐植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 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黏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碎石卵石及建筑材料碎宵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三类土(坚土):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即建筑材料碎宵的潮湿粘性土或黄土; 四类土(沙砾坚土):坚硬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含有碎石卵石或体积在10%-30%重量在2.5公斤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 福建的土一般是取三类土。
一般按粘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多少分为三类:
(1)粘土,粘粒含量大于30%;
(2)亚粘土(亦称“粉质粘土”),粘粒含量在10%~30%之间;
(3)亚砂土,牯粒含量3%~10%。
按塑性指数划分:
(1)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
(2)亚牯土,塑性指数为0~17;
(3)轻亚粘土(亦称亚砂土),塑性指数为3~10。常作为建筑物地基或用作堤坝、路堤填土材料。
粘性土(cohesive soil),指的是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其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大。其颗粒细,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胀、收缩特性,力学性质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
配方包括:泥炭土、赤玉土、珍珠岩、园土、椰糠、火山石、爱丽丝颗粒土、细白石、蛭石、铺面土、骨粉、腐叶土和颗粒缓释肥。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是:10-15份的泥炭土、8-10份的赤玉土、8-10份的珍珠岩、6-10份的园土、10-15份的椰糠、5-6份的火山石、5-6份的爱丽丝颗粒土、5-6份的细白石、3-5份的蛭石、3-5份的铺面土、5-6份的骨粉、5-6份的腐叶土和1-2份的颗粒缓释肥。
粉土:工程上将粒径≥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10,该类土定名为“粉土”。粘性土:工程上将塑性指数Ip≥10的土定名为“粘性土”,其按塑性指数又可分为粉质粘土、粘土。
粉土的塑性指数一般为3≤Ip≤10之间。它是砂土和粘性土的过渡类型,工程上俗称“亚砂土”。其按颗粒级配情况又可分为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粉土中含有主要元素Al及微量元素Ni等。
粘性土粘粒含量较多,含较多亲水性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原因在于颗粒非常小的粘土的相对表面大以及其表面的电极性。的相对表面大以及其表面的电极性。有些矿物可以吸收水、正离子和有机分子后再将它们释放出来。
简单来说,黏土是由坚硬的岩石经长年风化而成。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一次黏土。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矽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而黏土再继续风化而变幼,再经流水及风力迁移,而在下游形成一层厚厚的黏土,称为次生黏土或二次黏土。这种黏土因受污染,含金属氧化物较多,色深而耐火度较低。因黏性及可塑性佳,为配制陶土之主要原料。
高岭土是以高岭石亚族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软质黏土。主要由高岭石矿物组成。自然界中,组成高岭土的矿物有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两类。颜色为白色,最高白度大于95%,硬度为1~4。
粘性土指的是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粘性土一般按粘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多少分为三类:(1)粘土,粘粒含量大于30%;(2)亚粘土(亦称“粉质粘土”),粘粒含量在10%~30%之间;(3)亚砂土,牯粒含量3%~10%。 按塑性指数划分:(1)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2)亚牯土,塑性指数为0~17;(3)轻亚粘土(亦称亚砂土),塑性指数为3~10。常作为建筑物地基或用作堤坝、路堤填土材料。
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大概在10^-5~10^-6 cm/s左右,粘土10^-67cm/s左右。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属于粘性土。在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它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成土过程的特点是脱硅富铝化作用和旺盛的生物循环,表现为盐基和硅的强烈淋失,铁铝明显积聚,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强度大。由于氧化铁的积聚,致使土壤剖面的颜色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其典型剖面是名词解释:A层呈红褐色、粒状、团粒状结构,磷、钙等在这一层呈现生物性聚积;B层红色或橙红色,结构不显著,坚实粘滞。整个土层呈强酸性反应。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其脱硅富铝化作用最强,粘粒硅铝分子率为1.5—1.8,在林下有机质含量可达8—10%,适宜发展热带林木和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