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养花温室建造方法(南方养花温室建造方法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4-25 03:53:06
因为你是在东北,冬天比较冻,如果是要建议大棚,你棚子的后墙和山墙一定做的厚,最好做内外墙在中间夹隔热材料,前面朝阳最好做成双层棚膜,并且一定要有加温措施,冬天草帘要晚天早收.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那最好还是在一个土山向阳面脚下搞一个窖洞养的好,窖洞保温没的说,如果把窖口做的小点,冬天只要加一点温就够了,这样有一点就是采光不好,但菌类生长不需要阳光的,你只要装一个灯泡在里面,工作的时候点着用一下就行了.
温室就是用玻璃建造的房子,玻璃能让太阳光射进来,但是热散不出去。当然永远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应该使用隔热材料建造。如果这样还不能达到要求的话,还要加装发热装置,配有温度传感器,用单片机进行比较,如果温度高了,关掉发热装置,如果温度低了,开启发热装置。
日光温室是一种简便的温室大棚,因为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在我国北方大部分的地区都是用这种大棚他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加温便能充分的吸收太阳便能让果菜安全的躲过冬天生产, 工作原理 日光温室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太阳的辐射,夜间也是靠着白天吸收的太阳光热量来维持温度,他不需要增加加温设施是因为它的结构原因,标准的日光温室由保温的后墙,顶部北侧的的保温后面,南向采光屋面昼开夜盖的保温被组成的,它的保温原理就是白天打开保温被,让太阳辐射透进日光温室内,使室内的温度迅速上升并将热量储蓄在后墙和土壤中;傍晚的时候室外温度下降将保温被盖上会防止室内余温散失,加上白天储蓄的温度便可以支撑瓜果蔬菜度过冬天安全的成熟 日光温室的设计 合理的设计是确保日光温室在白天能够尽量多截获、储藏太阳能、在夜间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关键。日光温室的设计主要是确定5类重要的结构参数,及温室的跨度、高度、前后屋面角度、墙体的厚度、后屋面的水平投影长度。这5类参数是相互影响的,共同决定了温室的性能 1、跨度 日光温室的南侧底脚至北墙之间的宽度 2、前后屋面角度 包含前屋面角度和后屋面角度两个参数。前屋面角是指从日光温室南侧底脚至屋脊最高点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前屋面角是否合理,对于温室的采光具有重要作用。 3、高度 指日光温室屋脊至地面的距离,当日光温室的跨度、前屋面角度确定了,温度的高度基本也就确定了。 4、墙体厚度 日光温室墙体不仅其承重、隔热的功能,也起着蓄放热量的功能 5、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 反应后屋面的长短,在寒冷区域,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一般取温室跨度的百分之二十。
易日光温室由后墙、东西山墙、后屋面、 Li 柱、拱杆、拉杆...
1选址。选取有地下水源,且交通方便,有电源,土层深厚。且最好东西方向。
2是量好尺寸,根据地形合理规划尺寸。
3是用挖掘机就地取材,夯实后墙及两边山墙。
4是竖立柱。或梁。加固棚面。
5是覆膜,盖棉被或草苫即可。
兰花生长习性: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大棚的搭建应根据兰花的相关特性进行搭建为宜。温室特点(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外观现代、新颖,结构稳定,视觉流畅,透光率极强,可高达90%以上,抗风雪能力强。主体配置 可配置内外遮阳、天窗侧窗通风、水帘风机降温等设施,其它配置用户可根据种植需要进行择。 使用寿命 主体20年以上 一般设计技术参数 抗风荷载:0.6KN/㎡ 抗雪荷载:0.5KN/㎡ 温室恒载:15kg/㎡ 温室最大排雨量:140mm/h 还可以根据用户地域不同设计。 温室结构 主体结构采用冷轧双面热镀锌管材,覆盖材料采用4mm厚浮法玻璃,玻璃的镶嵌采用温室专用铝合金型材,玻璃的边缘与铝合金型材连接处采用抗老化乙丙橡胶条密封。 温室规格 玻璃温室按跨度可分为9.6米玻璃温室和6.4米玻璃温室具体尺寸规格见下表 温室类型 跨度 (m) 开间 (m) 檐高 (m) 脊高 (m) 备注 玻璃温室 9.6 4.0 4.0 4.8 6.4 4.0 4.0 4.8 该大棚是一款非常适用性大棚,主要技术参数根据兰花的高度、生活习性,喜好温湿度进行搭建。
首先步骤如下:
①、加大墙体和后坡厚度增强温室保温性能
温室的蓄热面包括三面墙体、后坡和地面。当蔬菜植株遮严地面后,墙体、后坡就成为主要的受热面。要求增加墙体和后坡的厚度主要是为了增加其蓄热量,当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温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热保温就成为温室冬季生产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温室土墙体底宽应达2米,上宽应达1.5米,呈一梯形。若砌砖墙,厚度应不少于1.2米,即内50厘米为吸热层,中空80厘米,内填打成捆的麦秸,作为隔热层,外18厘米作为防寒层。冬季后墙外还应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②、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于土温提高
若建土墙温室,可以把墙体南边的部分土推到墙体上,并用推土机压实墙体,然后把内墙壁削直铲平。因墙体用土较多,所以室内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半地下式畦面虽然南边有少许遮光,但室内畦面低于室外,室内的土温不至于降低过快,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这就是冬季温室低畦栽培能够增产、增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增加后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温室的后坡面朝北,同墙体一样也是主要的散热面,因此建造后坡时,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后坡成为一个理想的受光蓄热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难以受光蓄热,还会遮挡后墙体,影响墙体的受光蓄热。
后屋面的厚度应在50~60厘米,目前多数温室的后坡是北部厚、南部薄。有的屋顶南沿只有10~15厘米厚,这一问题要引起重视。
四、增加跨度和长度提高可利用面积
温室是一种高投入设施,在原基础上再稍许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扩大室内面积。根据计算表明:温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积就会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温室的长度也是减少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的一种办法。更主要的是室内空间增大后,温度变化平稳,尤其是夜间降温速度慢。因此,在地块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目前多数为50米长的温室加长到100米,甚至更长些。
五、保护好前屋面
温室的前屋面(薄膜覆盖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扫,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间是最大的散热面。因它的表面积等同于室内土地面积,这么大的散热面如若保护不好,墙体、后坡的蓄热性再好,也会功亏一篑。目前,人们多采用草苫覆盖的方法来保护前屋面,草苫的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盖时要前苫压后苫,在连接处相压的部分不少于20厘米,而且苫外要覆一层防雨保温膜,以免雪水、露水打湿草苫,降低其
在水上放一只船,然后在船上放木质栅栏
1. 建造温室花卉大棚的费用是比较高的。2. 主要原因是大棚需要选购高质量的材料,包括钢材、玻璃、膜材料等,而且还需要购置自动浇水、加湿、通风等设备,这些都是比较昂贵的。3. 此外,大棚的建造费用还会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会影响到建造大棚的费用。如果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建造,费用会比较高,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费用可能会相对较低。4. 总体来说,建造温室花卉大棚是需要一定投资的,但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和利用设备,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种植,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1、阳光充足,避免遮阳
在温室大棚的东、南、西侧无高大建筑物、树木以及自然遮挡物。
2、避开风口,充分利用地形小气候
山口和自然风口在冬季和春季往往是大风的通道,容易形成穿击风。在这样的地区建设温室大棚,容易遭受风灾和加大对流放热。建设地应选择在山前平地或村庄的南侧。
3、土壤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
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地下水位低,地温容易升高,土壤水分容易调节,对冬季早春作物生长有利;另外,要避免将温室大棚建设在低洼处,以防止水涝、水灾。
4、避开粉尘污染地带
避开粉尘排放严重的工厂、矿山以及机动车流量大的公路两侧,这样能尽量防止由于粉尘对覆盖材料的污染影响温室大棚的采光,降低其使用寿命。
5、临近交通要道和村庄
便于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和生产管理。
6、充分利用已有的水电资源
温室大棚可建在已有深井水源或统一供水、供电的地块上,以减少投资。
目前在墙体建设上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建设空心墙。
从理论上讲,空心墙保温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作为温室建设的墙体,它不单纯是用来保温的,而且是用来蓄积热量的。
空心墙因为体积小、容量小,所以蓄积的热量少。一旦遇到连阴天,它蓄积的热量不足,大棚温度也就低了下来。
再一个就是温室建设当中,搞大、厚、宽土墙,有的搞到5~7米厚,把整个温室栽培面的土去掉80厘米~100厘米深,这种建设更不合理。
首先,浪费人力物力、造成无谓的花销。
更大的问题是在温室中如果把熟土全部去掉,留下生土,就是3年也养不过来。
肥力低会造成减产。
温室的土壤减掉之后,造成地势低洼,夏天雨季积水,会导致3个月左右的时间不能进行栽培。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且土地利用率低。作为山东省来讲,1米厚的温室墙就足够了,墙体不必要建得太厚,厚不一定保温效果就强。
因为热量传递,都是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传,墙体再厚,其墙体热量也不会或很少向温室内释放,只往棚外散失。
因为棚外是凉的,棚内是热的,一天24小时都是棚内向棚外输出热量。
厚墙只不过是传热慢一点、散热慢一点,保温效果好一点。
它的热量蓄积得再多,绝大多数热量会传向室外。
真正的墙体建设根本用不到盖大厚墙,应该盖实心墙,土墙最好,也可以里面砌一层砖墙,然后外面培上80厘米的土。
但是墙体外面不管是山墙还是后墙,一定要设上保温层,就是在墙体外面加上20厘米厚的碎草,用玉米秸秆也好,麦秸也好,把墙体封闭起来,然后用旧薄膜把大棚整个墙体封闭起来,使墙体外面有一个保温层。
由于薄膜和墙体之间夹着一层不传热碎草,草中形成一层不流通的空气层,这样,保温性能提高了,墙体的热量就不再外传了。
白天高温的时候墙体蓄积热量,夜间气温下降的时候,释放的热量不再向室外传递,大部释放于棚内。
这样不需要多厚的墙体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要更好的保温的话,最好是建蜂窝墙体,就是墙建好之后,在墙内每间隔30~40厘米高打一排洞穴,每间隔40厘米远打一个洞穴,让墙体有一套系统的吸热穴。
打洞的时候要斜着打,一米厚的墙要打80厘米深。可以把铁管磨尖,然后向墙内斜上方向打洞。
这些穴洞,白天热空气进入穴洞,把整个墙体加热,墙体热了以后,外面有保温层,热量不外传。
这样把热量蓄积起来,到晚上或连阴天时洞内热空气通过对流向室内释放热量,稳定室内空气温度,遇到寒冷天气不至于造成冻害。
所以墙体建设应该特别注意设置保温层,减少热量外传,提高温室保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