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花黄骨鱼的养殖技术(东北花黄骨鱼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01 07:25:54
1、搭配放养,翘嘴白鱼+毛骨鱼鱼养殖模式。毛骨鱼池塘混养,也可在其它养殖商品鱼池塘中套养,每亩可套养300尾左右冬令鱼种,当年可起捕商品鱼150-250斤左右,它既不妨碍其它产品,又能适当增加收入。
2、网箱专养,苗种培养网目0.18,每平方米可放苗5000尾,到冬天后分箱每平方米可放100-150尾,上面可适当搭配花、白鲢适量,每平方产量可达60-70斤,产值800-1500元左右。
3、大水面可增养它即不增加太多成本,就可以利用天然水资源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
4、毛骨鱼 鱼不耐浮头,所以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注意池塘不能大面积鱼类浮头,保证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捕捞时,拖网很难捕到,只有干塘起捕,但不能完全把水抽干,稍微有点水,人手多一点,尽量快点捕起,放清水里冲氧就可。
在花骨鱼的养殖中,鱼种的培育非常重要,要培育出大规格鱼种,那么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非常精心,并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为花骨鱼的养殖打下成功的第一步。
在游动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径在4毫米左右,每对亲鱼每次产卵200粒左右,多者300余粒。
自然条件下,雌雄黑骨舌鱼产卵和射精结束后,雄鱼将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进行孵化。
受精卵在雄鱼口中经过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带卵黄囊的仔鱼。
仔鱼靠卵黄囊生活8天左右,幼鱼会悬挂着卵黄囊,这也是它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所以对黑骨舌鱼来说,如果卵黄囊破裂或是损伤,会对黑骨舌鱼造成极大的伤害。便可发育成能游动摄食的幼鱼。
1.
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2.
放养前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3.
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
4.
水质调控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缩骨鱼养殖时要建造8-10亩的鱼塘,水深要求在1.5-1.8米,底部的淤泥厚度在20-30厘米,还要求水质好,无污染。放养前要彻底消毒,还要注意密度。规格在5-10公分的,每亩投500尾。投喂饵料时要全天投喂,投喂率要结合季节,天气,溶氧量作调整。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害
1、建立池塘
养殖黄骨鱼时,需要在水质良好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池塘,且池塘的水深要超过2米,因为黄骨鱼适宜在弱光性下摄食,而如果水深较浅,就会导致池底光照过于强烈,从而使得黄骨鱼的存活率下降。
2、池塘要求
黄骨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养殖黄骨鱼时,池塘中需要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以便更换清水,并且池塘中要安装有增氧机和投饵机等设备,并且要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方便捞捕黄骨鱼。
3、消毒处理
黄骨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投放黄骨鱼苗前,要向池塘底部泼洒生石灰,再将生石灰与淤泥混合,将池塘中的寄生虫与疾病真菌消灭,等待7-10天后,即可向池塘中注入清水,然后就可以把黄骨鱼苗放入水中。
4、饲喂管理
饲喂黄骨鱼时,需要每日投喂2次,且黄骨鱼喜欢在夜间觅食,所以夜晚的投放的饲料数量要多,并且黄骨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可以给其提供鱼粉、菜饼、米糠、豆饼等饲料,而且要在深夜时将黄骨鱼吃剩的饲料捞出。
原料
more
黄骨鱼 (3条)
干辣椒 适量
葱 适量
青椒 适量
大蒜 适量
黄酒 适量
姜 适量
花椒 适量
生抽 适量
白糖 适量
油 适量
盐 适量
豆花备用
1/将处理好的黄骨鱼清洗干净,鱼身抹少许盐,再加入黄酒腌制15分钟。
2/姜切丁,蒜拍末,青椒切丝,干辣椒切小块,葱白部分斜切成丝,葱绿部分切成葱花。
3/热锅中放油,下几粒花椒,爆香后再入姜蒜,稍稍翻炒。
4/放入黄骨鱼,两面煎至微黄。
5/倒入热开水,大概与鱼身持平。
6/调入盐、生抽、老抽、料酒,再放入葱白丝,大火烧开。
7/持续用大火烧至汤只余1/4,下入辣椒,加适量白糖,收汁,装盘,撒葱花即可。
8.美味又好吃的豆花黄骨鱼的做法完成开吃了。
1、池塘条件
(1)面积在3-5亩之间,水深在1.5m以上,泥沙质底,同时要求排灌方便且水量充足。
(2)注意:放养鱼种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投放密度
(1)2-3cm黄骨鱼,投放1800-2500尾/亩。
(2)4-5cm黄骨鱼,投放1500-1800尾/亩。
3、饲养管理
(1)黄骨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通常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
(2)可用小杂鱼、小虾、蚯蚓等纯动物性饲料,也可使用配合饲料。
(3)针对已驯食的黄骨鱼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包括了鱼粉、菜饼、豆饼、次粉以及米皮糠。
(4)保持池塘水的清洁,保证透明度在35-40cm,同时定期加注新水。
(5)黄骨鱼耐低氧力较差,放养密度较高时增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
1、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2、放养前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3、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
4、水质调控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花骨鱼养殖技术
5、科学投饵
采取以投喂人工饵料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辅的饲养方法,饲料配方:豆饼30%、菜籽饼40%、芝麻饼或花生饼15%、鱼粉5%、面粉10%,将以上几种原料混匀后,加适量水拌和成面团或制作成软颗粒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或者选择蛋白质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以节省人工。
花骨苗种下塘3天后开始驯饲,经10~15天时间驯饲,大部分花骨能到水体上层进行抢食时开始正常投喂,饲料投喂次数随水温的升高由最初的1~2次增加到6~8次,日投饵率在1%~6%、水温15~20℃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2%,20~25℃时为2%~4%,25~30℃时为4%~6%,具体日投饵量视鱼体摄食、生长、水温及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由于花骨吃食温和,尽量做到投饵充足。
6、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一是密切注意池水变化,高温、雷雨多发天气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晴天中午坚持开机1~2小时,加快水体上下层对流;二是做到定期少量换水,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使其始终处于"肥、活、嫩、爽"状态;三是改良水质,每20天左右用生物活菌全池泼洒;四是巡塘、投饵时细心观察花骨的摄食、活动和疾病情况。
7、轮捕轮放
花骨从鱼苗到性成熟250~300g前这一阶段,生长极为迅速,性成熟后生长缓慢,如将花骨的起捕规格定在250g/尾左右时能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饲养期间有必要实行轮捕轮放,5月中旬开始将达上市规格的花骨(250~300g)逐步起捕上市,留出水体空间,5月底,6月初补放大规格鱼种500~800尾,8月下旬进行调剂放养,保持养殖水体中鱼群的合理密度,11月份进行第2轮放养,放养的品种、数量、规格和第1次相同,到翌年的2~3月份又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花起捕上市,并及时补放鱼种。
黄骨鱼养殖技术
黄骨鱼有叫黄颡鱼,有的地方又叫黄辣丁!
1.池塘条件:黄骨鱼耐低氧能力差,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32坦、淤泥10cm-20cm、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2.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25-150kg/亩加晶体敌百虫1.5kg/亩,或敌杀死1瓶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5-7天后注入新水80cm左右,每亩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大粪200kg培水,过7-10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3.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骨鱼夏花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规格2-4cm的黄骨鱼夏花,放养数量150000-20000尾/亩。具体放养数量要依据池塘条件,饵料丰欠及个人养殖水平高低而定,下苗一周后,每亩再投放20cm左右的鲢鳙鱼苗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
4.饲料投喂:黄骨鱼夏花入池后一周内,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3-5天后开始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拌入10%的鳗鱼、甲鱼或青蛙料等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状投喂。驯化及投喂方法:在池塘一边设4-6个饲料台,每个饲料台规格为1m乘1m,用细网布制成,设置在水深50cm处,将人工肉糜放在饲料台上,每天分2次投喂,早上为7:00-8:00时,投喂量占1/3,傍晚18:00-20:00时,投喂量占2/3。
驯化10天后,撤到池中1-2个饲料台上。如果是已经驯化好吃食人工肉糜的黄骨鱼夏花,下池后可直接将饲料投喂在池中的1-2个饵料台上。当黄颡鱼体长达到5cm以上时,可以在肉糜中添加20%-30%的豆粕、菜粕、花生粕、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及池水温度而定,当水温20℃以下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3%,水温20℃以上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6%。
5.日常管理:掌握适宜水深,鱼种刚下池时保持水深70-80cm,以后随着水温提高逐渐加深到1.5-1.8m。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40cm,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15天注水1次。调节池塘水质;每半月用生石灰10kg/亩化水泼洒1次,每月定期用杀菌药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1次。每月喂1次药饵料,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四环素0.6g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池配1.54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黄骨鱼主要食物是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其食性会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黄骨鱼是一种种类很多分布水域很广的淡水养殖鱼类,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低,生存能力很强,因此一般的江河湖以及农户们自家的淡水池塘都是可以养殖的,同样的,它也是长江和珠江水系中鱼类经济链中非常具有经济价值和重要养殖价值的鱼类,同时它在诸如珠海黑龙江辽宁这些水产养殖较发达的城市有一套完整的区域性的大规模养殖体系,近些年也渐渐向一些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四线城市发展,相信在不久之后就连一些偏远的乡村也会凭借养殖黄骨鱼致富脱贫。
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生活在水域底部,如果农户们选择在池塘养殖的话,水深深度最好是要超过1.5米深,由于这种鱼类生长较缓慢,也喜欢生活在流水不是很湍急的静水里,农户们要注意它们个头的生长速度,如果个头有长大的话,最好是适当的增加池塘深度。,这样更能够保证黄骨鱼的养殖和它的繁衍。
黄骨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藻类,螺狮,节肢昆虫,甚至一些体型非常小的浮游生物都是它的食物中的一类,综合来说就是比它个头小的无毒生物都是它的觅食目标,同时黄骨鱼也是一种激进性进攻鱼类,脾性相比其它鱼类非常的暴躁,因此在长江珠江的食物链里面占有较高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农户们水产养殖类的热门鱼种。
黄骨鱼的鱼苗投放一定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外界条件下,在阴天,大风的天气下都是最好不要投放的,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黄骨鱼育苗的存活率,农户得不偿失。
另外,黄骨鱼的鱼头顶尖部分长着一根尖利的刺,这种刺除了会对身体造成皮外伤害之外,它也是有着微微毒性的,农户们在捕捞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戴上专业的捕捞手套以防被这种刺刺伤,如果被刺伤一定要及时挤出脓血,并且及时在当地医院就医,如果不就医虽然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是仍然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农户们一定要谨记这一点,最好是避免被黄骨鱼刺伤。
黄骨鱼因为体质特殊所以极易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皮肤病,随着天气环境以及周围鱼群的变化,都会对黄骨鱼的身体产生影响,农户们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对池塘进行清理,保障吃糖的水质卫生,提高黄骨鱼生长条件,在平时的养殖中多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如鳞片的减少和皮肤是否出现红斑,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成年之后的黄骨鱼繁衍后代一般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繁衍,一种则是人工繁衍,自然繁衍这里就不用说了,人工繁衍则是为了大大提高黄骨鱼鱼苗的出生率的一种方式,一般由人工授精,授精之后的雌鱼将会被农户们专门放到一个阴暗潮湿的产卵池中,黄骨鱼喜暗喜湿,这样能够大大加大它们的后代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