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对温度的适应类型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7-05 11:39:37
不同花卉对温度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植物有各自不同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这三个温度被称为温度三基点,划定了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下,植物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健壮、不徒长。最高、低温度则是植物对温度忍受的临界点,超过这个范围极易导致花卉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的温度三基点与原产地气候条件有关。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温度三基点偏高,分别约为10℃、30—35℃、45℃;原产温带的植物,温度三基点偏低,分别为5℃、25~30℃、35~40℃;原产寒带的植物生长的温度三基点更低,北极的或高山上的植物可在0℃或0℃以下的温度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很少超过10℃。
更具体地,根据对温度的适应度把植物分成5类:
1.耐寒花卉:冬季能忍受-10℃或更低的温度,在北方能在室外安全度过冬季,这类植物木本有牡丹、丁香、锦带花等,草本有芍药、荷包牡丹、荷兰菊等。
2.喜凉花卉:一般-5℃不受冻害,木本有梅花、月季、桃花、腊梅等,草本有菊花、三色堇、雏菊、紫罗兰
3.中温花卉: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冬季能放在室外。木本有苏铁、山茶、桂花、栀子、含笑、杜鹃,草本有报春、金鱼草、矢车菊还有部分兰花
4.喜温花卉:在5℃以上才能在室外越冬,木本有茉莉、三角梅、白兰花,以及大多数草花
5.耐热花卉:多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喜欢温暖,能耐40℃高温,但温度在10℃甚至15摄氏度就不能适应。大多数室内观叶植物都属于这一类,比如凤梨、变叶木、竹芋、白掌、朱蕉、清香木等,所以冬季千万别把它们拿出室外哦。除了他们,米兰、扶桑、仙人掌也都是这一类。
如果温度不适宜会如何呢?
一般来说,温度不适宜时,植物内的各种生物酶代谢效率会降低,因此植物生长速度速度也会变得很缓慢。为了熬过这段时期,有些植物还会选择进入休眠状态,将体内的代谢水平降到最低。植物这个时候就像睡着的人,不会再“进食”,它们吸收水和营养的能力都会大大降低,根系活动趋于微弱。因此对休眠期的植物,我们要减少浇水频率和浇水量,以保持土壤微微湿润最合适。还要停止施肥,因为此时植物是没法吸收的,施肥反而可能导致烧根。
为了让植物长得繁茂,我们要尽量确保植物生长在合适的温度下。在养花场所可以挂一个温度计,方便了解温度。入冬或入夏时,要注意保持花的正常温度,移入或移出室内时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植物“感冒”。针对冬季和夏季还有些具体的步骤:
冬季:
不耐寒的植物:放在阳台上不耐寒的植物可以拿到室内,最好是明亮窗台处。在晴天中午的时候拿出去晒太阳。也可以在阳台上搭建简易的塑料温棚:找一些细木棍、铁丝等,将两端插入盆土边缘处,使顶端呈类似于蔬菜大棚的半圆形,然后在这个支撑的基础上套上塑料袋,简易的温棚就做好啦。嫌麻烦的朋友可以去某宝购买一个简易的小暖房放在阳台上。相较于室内,温棚里的植物温度会更稳定,并且能接受更多的光照。
耐寒可以露天过冬的植物:可在寒潮来临前,施用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来提高植物的抗寒的能力。其次可以在盆土上覆盖些保温材料,如落叶、松鲮等防止土壤温度过低。茎干上也可以绑缚草绳或是刷上石灰水来帮助植物越冬。
养护管理:冬季植物生长代谢大多很低,因此要减少浇水,停止施肥。浇水要在晴暖天上午11时浇水,切忌水量过大或在早、晚浇水。浇水时要注意水温和土壤温度差异不能太大,比如用温水给露天土壤温度很低的植物浇水肯定是不合适的,而室内放置的植物,浇0℃的水也容易伤害到根系。
夏季:
夏季正常生长的植物:可以在正午把他们放入室内,也可以在阳台上支起黑色的遮阳网。夏季炎热,植物蒸腾量大,需要水分较多,因此要加大浇水频率。夏日的晴天每日浇两次水为宜,傍晚浇一次透水,早晨再补浇一次。中午烈日时一定不能直接向植物浇水。同时要经常向土面、叶面喷些水雾来给植物降温。
夏季休眠的植物:夏季有些植物也会进入休眠状态,比如很多多肉品种、君子兰、水仙、郁金香。对于休眠中的植物要减少光照,放在明亮通风的地方,避免太阳直射。和冬季休眠的植物一样,浇水不可过多,以维持土壤湿润为宜。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酸性土植物(pH<6.5)、碱性土植物(pH >7.5)和中性土植物(pH6.5~7.5)。还有少数植物,表现为对酸碱适应的二重性,既能分布于酸性土壤上,也能分布于碱性土壤上,而在中性土壤上通常却较少,称之为“耐酸碱植物”。
还有:盐生植物、沙生植物。
1、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肉质就是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
2、绿豆果实成熟后,在豆荚急剧裂开时,可将种子弹出去,有利于传播。
3、葫芦藓的叶极薄,这是适应阴湿环境的表现。
4、猪笼草的叶端形成瓶状,上有小盖,平时小盖是开着的。
小盖的里侧能分泌蜜汁来引诱小虫,当小虫掉到瓶里边时,不仅小盖能及时关上,而且瓶里还生有密密的小毛,小虫纵然有翅也难以飞走。对于一些小虫来说,还真是一个可怕的陷阱。
5、在水中有种狸藻,它不是藻类,而是一种高等植物,专捕昆虫。
它的叶子变成了一个小口袋,袋口生有只进不出的盖子,昆虫随水流进来后,就休想出去,而成为狸藻的美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
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
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水产养殖的鱼类对温度十分敏感,水温的微小变化就会影响到鱼的代谢、发育、生长。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就会表现出代谢增强,发育和生长速度加快。但水温超出正常范围,代谢强度过高,能量积累减少,甚至会出现生长停滞。
广温动物可以忍受10度以上幅度的温度变化,如鲤鱼可生存在黑龙江省冬季冰封的池塘中,也可生存在夏季高温的池塘中;而狭温动物耐受温度的范围则小于10度,如一些南极或热带生活的鱼类。
水生动物对于不正常的水温,会出现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行为适应就有冬眠、夏眠、迁徙、集群等。刺参就是在冬季低温时冬眠,夏季高温就夏眠,这就属于生理适应。水生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是可以驯化的,如果温度缓慢变化,鱼类对温度的耐受上下限就有所改变。
动物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生物,为保证在寒冷季节或者炎热季节自己体温的维定,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中,它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维持体温的方法。
动物利于各种方式以维持体温恒定,对它们的身体代谢稳定和平衡会起到很大作用。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使动物身体代谢减慢,从而影响它们的生命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最本质的就是通过调节细胞内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一般温度高的时候,环境适宜植物生长,植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其需要大量的可流动的水参与代谢反应,参与蒸腾作用,参与根部的离子交换,参与植物内部物质的运输,参与这些反应并且能流动的水就叫自由水;当温度降低,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时,以上这些生理活动都变得缓慢,植物体内的大部分水都被同化,变成结合水,细胞质浓度升高,冰点降低,即使较低的温度下细胞也不会被冻死。
另外,植物还通过调节叶片的长势来适应温度,如高温地区,蒸发量大,植物为了防止失水而死,就进化出针状叶,来减少蒸发面积,如仙人掌;在寒冷的时候,植物就会落叶,也是为了减少蒸发,来保持保持水分,从而适应温度的变化。
表现为叶退化为变态叶,如仙人掌科植物等;还有枝干肉质化,雨季储存大量水分而渡过旱季,如大戟科植物麻疯树等;另外,还表现为旱季“枯死”,雨季“还魂”,如蕨科植物“还魂草”等。最常见的是靠落叶减少水分消耗和蒸发来渡过旱季。
叶片缩小,减少蒸腾面积;气口内陷,有绒毛;有较厚的角质层蜡质层;根系深;植物矮小化;植物细胞内的糖类、无机盐的浓度高;极端干旱时候有一些应对措施诸如休眠
水凉了,青蛙就要跳上岸来,水温不热不冷,青蛙就在里面不出来了,水温升高,青蛙又被热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