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植物孢子体结构特征?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0-07 14:23:06
苔纲的孢子体结构比较简单,在外形上虽也分成蒴,柄、足三部分,但柄部一般不发达。有的虽有一柄,但甚纤弱,支持能力极差,这是由于它是在蒴成熟之后才由蒴柄细胞急速延长而成的;
蒴的结构亦较简单,一般无蒴轴,蒴壁由单层或多层细胞构成,但一般没有蒴盖,蒴齿和环带的分化,成熟时瓣裂或不规则开裂。角苔纲的孢子体结构比较独特,它是由足和蒴两部分组成,无蒴柄或蒴柄不发达;足部膨大,插生于配子体中,从中吸取养料;
孢蒴呈针形或棒形,有发达的蒴轴,成熟时孢蒴纵向开裂成2瓣,蒴轴便显露出来;蒴壁的表皮明显分化,并具由2个拟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形态与其它高等植物的相似,只是没有自由启闭的功能;在蒴壁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也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蕨类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孢子囊群等结构。
孢子体世代起始于一个受精卵,受精卵经发育、分裂、生长、分化后成长为一株成熟的植株。成熟植株已开始了下一阶段——配子体世代的孕育,即孢子囊内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开始萌发生长,最后形成小如指甲的配子体。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精子器里的精子,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即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孢子体。
蕨类植物的一生中没有开花结实现象,不产生种子,而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这是蕨类植物区别于种子植物的最大特点。蕨类植物属于具有原始维管束的孢子植物,较藻类及苔藓植物进化,而较种子植物原始,所以它既是发育水平较高的孢子植物,又是维管束还不够发达的维管束植物。
蕨类与苔藓植物的相同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②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外层为不育性细胞,起保护作用。有性生殖器官均为精子器和颈卵器。 ③有性生殖方式为卵式生殖。 ④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摆脱不了水的束缚,因此,一般生长在阴湿地方。 ⑤减数分裂均为居问减数分裂。 ⑥具明显的异型世代交替。 ⑦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蕨类与苔藓植物的不同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孢子体:苔藓植物孢子体一般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蕨类植物孢子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除少数原始种类只有假根外,蕨类植物产生了真正的根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叶常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②配子体:苔藓植物配子体为叶状体或拟茎叶体。蕨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种类呈圆柱状或块状,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料。大多数蕨类配子体具背腹性的绿色叶状体。③配子体与孢子体关系:苔藓植物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体上,配子体能独立生活,且比孢子体发达。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且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④原丝体:苔藓植物生活史中具原丝体阶段;蕨类植物无原丝体阶段。⑤孢子:苔藓植物一般为同型孢子;蕨类植物既有同型孢子又有异型孢子。
当然有,比如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和真菌孢子等别称
我也刚刚学完植物,我个人理解,配子就是指雌雄生殖细胞,配子体就是由配子发育的植物体,是单倍体,孢子就是无性生殖细胞或者雌雄配子结合后的细胞,孢子体就是由孢子发育来的植物体,是二倍体
植物的进化历史是:菌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也在泥盆纪出现)→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在这种进化过程中,配子体的进化趋势的是不断简化。
在苔藓植物中,配子体有叶绿体,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称为原丝体
在蕨类植物中,配子体简化,称为原叶体,但仍可独立生活。
在种子植物中,孢子体占绝对优势,配子体反而大大简化,在被子植物中仅剩下七个细胞,即一个卵细胞,中央细胞(两个极核),三个反足细胞,两个助细胞,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这点与苔藓植物正好相反。
霉菌孢子可以繁殖,继续生长就成为菌丝。属于生长的不同阶段。
霉菌孢子是霉菌脱离亲本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霉菌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方式产生大量新个体。
虽然其菌丝体上任一部分的菌丝碎片都能进行繁殖,但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它们还主要靠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形成与繁殖有关,霉菌既可通过有性也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孢子,据此而分为完全真菌和不完全真菌。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等。菌丝不具隔膜的霉菌一般形成孢囊孢子和厚垣孢子;
菌丝具隔膜的霉菌多数产生分生孢子和节孢子.少数能产生厚垣孢子。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霉菌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一般无隔膜菌丝的霉菌产生接合孢子.有隔膜菌丝的霉菌产生子囊孢子。
霉菌的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借助于空气流动而散播到较远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大量生长繁殖,污染环境,引起传染。
海带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食用的部位叫做叶状体。海带又名纶布、昆布、江白菜,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孢子体大型,褐色,扁平带状。分叶片、柄部和固着器,固着器呈假根状。叶片为表皮、皮层和髓部组织所组成,叶片下部有孢子囊。具有黏液腔,可分泌滑性物质。固着器树状分支,用以附着海底岩石,生长于水温较低的海中。海带的营养价值:海带中含有丰富的海带多糖,至今已发现有3种多糖:褐藻胶、岩藻糖胶、褐藻淀粉。并含有酸性聚糖类物质、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大叶藻素、半乳糖醛酸、昆布氨酸、牛磺酸、双歧因子等多种活性成分。海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褐藻,含有60多种营养成分。据测定,每100g中含8g蛋白质、0.1g脂肪、0.57mg胡萝卜素、0.09mg VB、0.36mg VB1、1.6mg烟酸、1.177mg钙、1.50mg铁,2.16mg磷,还含有丰富的褐藻酸、纤维素、甘露醇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海带热量低、蛋白质适中、矿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海洋食品。
根:萝卜、甜菜、土豆、地瓜等。茎:莴笋
世界上最小的植物是芜萍。无根萍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植物。无根萍为种子植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无根无叶,叶状体近球形,长约1.3-1.5mm,宽不到1mm。多数先端产生芽体繁殖。浮生在静水池沼的水面。
花小,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表面,无佛焰苞。不常开花。果实球形 。生长适温为22~32摄氏度,低于20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生长缓慢。
芜萍是出芽繁殖,从开始岀芽到种子脱离母体为1个繁殖周期,在水温30摄氏度时历时3~4小时,20摄氏度时8~12小时。飘浮水面或悬浮,细小如沙,为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植物。
叶状体卵状半球形,单1或2代连在一起,直径0.5-1.5毫米,上面绿色,扁平,具多数气孔,背面明显凸起,淡绿色,表皮细胞五至六边形;无叶脉及根。扩展资料本种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云南傣族捕捞供蔬食,味美;又为草鱼、鲤鱼等幼鱼的优良饵料,也是鸭、鹅喜食的饲料,有些鱼场常人工放养。
本种在肥力较高的水域中能迅速繁殖,生长最盛时,每1平方米水面,可有植物体100万个;状似一片绿色细沙,但放养时应注意使放养池与鱼类、鸭、鹅隔离,否则,易被吃尽而达不到放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