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植物群落类型? 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0-22 10:19:28
人工植物群落是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栽植的、具有合理空间结构的植物群体。
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分为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栽培)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树种比较单一,有人为干扰,树种生长较快,大部分为经济林天然植物群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荒漠植被是在极端大陆性干旱地区,由旱生或盐生灌木、半灌木或肉质植物所组成的植物群落。根据荒漠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可概要地分为小半灌木、灌木、半乔木三个主要荒漠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燥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荒漠植被的植物具有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适应于干旱环境。
在温带荒漠,植物的叶面积缩小和退化,绿色枝茎代行光合作用。
在高寒荒漠,植物矮化,适应低温及干旱的环境。
在热带、亚热带荒漠,植物具有适应高温、干旱的特征,如由常绿多汁的肉质植物或有刺灌木组成的荒漠植被。
在土壤严重盐渍化地区,由盐生植物组成了盐荒漠植被。
植被不是具体的区分植物的品种,有绿色就行;植物群落指的是乔木、灌木等的组合方式。
1.本地种大量减少,外来种大量引入
如对波兰不同人为干扰下植被的种类组成研究表明,在林地中本地种占70-80%,在村庄占70%,在小城镇占60-65%,在中等城镇占50-60%,而在大城市只占30-50%。
2.从生活型组成来看,一年生植物比例大大增加
如对柏林的研究表明,一年生植物在建成区占33.6%,在半建成区占30%,在近郊区占33.4%,而在远郊区则只有18.9%。
3.处于演替初期的植物群聚占很大比例
由于人为活动长期、频繁的干扰,城市的大部分植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演替顶级。
4.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内的植物群落往往比自然状态下简单。[2.本地种大量减少,外来种大量引入
如对波兰不同人为干扰下植被的种类组成研究表明,在林地中本地种占70-80%,在村庄占70%,在小城镇占60-65%,在中等城镇占50-60%,而在大城市只占30-50%。
2.从生活型组成来看,一年生植物比例大大增加
如对柏林的研究表明,一年生植物在建成区占33.6%,在半建成区占30%,在近郊区占33.4%,而在远郊区则只有18.9%。
3.处于演替初期的植物群聚占很大比例
由于人为活动长期、频繁的干扰,城市的大部分植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演替顶级。
4.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内的植物群落往往比自然状态下简单。[2
1、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肉质就是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
2、绿豆果实成熟后,在豆荚急剧裂开时,可将种子弹出去,有利于传播。
3、葫芦藓的叶极薄,这是适应阴湿环境的表现。
4、猪笼草的叶端形成瓶状,上有小盖,平时小盖是开着的。
小盖的里侧能分泌蜜汁来引诱小虫,当小虫掉到瓶里边时,不仅小盖能及时关上,而且瓶里还生有密密的小毛,小虫纵然有翅也难以飞走。对于一些小虫来说,还真是一个可怕的陷阱。
5、在水中有种狸藻,它不是藻类,而是一种高等植物,专捕昆虫。
它的叶子变成了一个小口袋,袋口生有只进不出的盖子,昆虫随水流进来后,就休想出去,而成为狸藻的美餐。
植物栽培措施:(1)调节繁殖期和栽植期:①调节播种期如国庆节用花,可选用如下种类和播种期。
“十一”国庆节用花的种类和播种期
如“五一”劳动节用花,一串红可于8月下旬播种,冬季温室栽培,不断摘心,于“五一”前25~30天停止摘心,“五一”时繁花盛开,株幅可达50厘米。
②调节扦插期以“十一”开花为例,几种花卉的扦插时期见表3-12。
“十一”国庆节用花的扦插期
(2)其他栽培措施
①修剪如“十一”开花,早菊的晚花品种于7月1~5日、早花品种于7月15~20日修剪。
②摘心一串红于“十一”前25~30天摘心。
③摘叶榆叶梅于9月8~10日摘除叶片,则9月底10月上旬开花。
④施肥增磷控氮,促进花芽分化。
⑤控水控水使植株落叶休眠,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水解除休眠。玉兰、丁香等花用这种方法可在“十一”开花。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综合性技术处理,诱导和延缓成花更有效
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植物群落一般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的层次结构较复杂,种类也丰富,如热带雨林;而在严酷、恶劣的生境条件下,只有少数植物能适应 ,群落结构也简单。群落的重要特征,如外貌、结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各个植物种的个体,也决定于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能力。不同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别很大,相似的地理环境可以形成外貌、结构相似的植物群落,但其种类组成因形成历史不同而可能很不相同。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连接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将无机自然界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从而或直接或间接的为整个自然界的动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并同时生成氧气,吸入二氧化碳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从而为生物提供更适合生存的环境。
此外,,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周边的空气湿度,进而调节气候。所以植物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环。
1)杀菌,利于防病。挶法国测定在百货大楼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只有1000个。
2)控制工业粉尘飞扬,把裸漏的土壤覆盖起来。
3)药食治疗,保健强身。许多树木花草都是宝贵的药材,比如槐花,木瓜,何首乌,玉竹等等。
4)赏景观色,安神健身。不少植物的花果枝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一定的医疗作用。
1、群落数量分类:首先将生物概念数量化,包括分类运算单位的确定,属性的编码(code),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等,然后以数学方法实现分类运算,如相似系数计算(包括距离系数,信息系数),聚类分析,信息分类,模糊分类等,其共同点是把相似的单位归在一起,而把性质不同的群落分开。
2、群落分类是为了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所反映的相似关系而进行分组,使同组的群落尽量相似,不同组的群落尽量相异。而排序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以及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特征:1有一定物种组成2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3有一定的外貌特征4有一定的分布范围5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6有一定的边界特征7有一定的动态特征8有一定的结构,包括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9各物种的重要性不同。
种内关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表面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关系。
种的生态幅是指该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如光热水气土的适应幅度或范围。其主要规律可能有: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与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