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群有哪些? 黄山有哪些植物种群?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1-03 07:14:18
植物界包括以下六大类群
1、藻类植物:藻类分成9门,蓝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
2、菌类植物: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又分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五个亚门。食用菌类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是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种类很多,如木耳、灵芝、猴头菌、香菇、竹荪等
3、地衣植物: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可分为3种类型,壳状地衣(茶渍衣和文字衣等)、叶状地衣(如地卷)和枝状地衣(如松萝、石蕊等)
4、苔藓植物:分为藓纲(泥炭藓、黑藓)、苔纲(如地钱)和角苔纲
(黄角苔)
5、蕨类植物:分为水韭、松叶蕨、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种类很多,如桫椤等
6、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二是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种类太多了,如裸子植物的银杏、苏铁,被子植物的樟树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香果树、华东黄杉、金钱松、杜仲、鹅掌揪、连香树、黄山梅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南方铁杉、领春木、凹叶厚朴、黄山木兰、黄山花楸、天目木姜子、天女花、天竺桂、天目木兰、水杉、青檀、银鹊树、紫茎等 。黄山还保存着第三纪或第四纪以前的古老孑遗植物:蕨类中的千层塔、紫箕、里白等。裸子植物中的银杏、三尖杉、粗榧、金镥松等。被子植物中的枫香、木莲、糙叶树等。
尽管细胞全能性是所有植物细胞具有的特性,但全能性的表达常局限于某些特殊的细胞。
具有拟分生组织的外植体如茎尖、带芽茎段等是最佳的植物快繁外植体,因其形态已基本建成,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稳定。
无拟分生组织的外植体如叶片、根段、花器、子房、子叶等,如果在适当刺激下能产生拟分生组织,也是植物快繁的合适材料。 但是,由于培养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有些植物的一些组织或器官,如厚叶莲花掌的叶、非洲菊的花梗和花瓣,仍然无法获得再生植株,对这类植物进行快繁时,确定合适的外植体来源十分重要。
有的植物可从多种组织或器官中获得再生植株,如香石竹等,这类植物的外植体种类的确定应以采集和灭菌是否容易为标准。
作物栽培的主要特点有:1.严格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离不开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各种类型作物生长均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地域之间均有差异。 大范围上有大的区域差异,小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纬度、地形、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采用的生产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构成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
如高温地区选择耐热作物,预防热害的发生;高寒地区要利用耐寒作物,生产上注意预防低温冷害的发生;干旱地区应选用抗旱品种,栽培管理上采用抗旱措施;低洼易涝地区则要选择耐湿品种,作物栽培上注意防涝。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物种类和品种,要求作物栽培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切不可采取统一的作物生产方式或实行“一刀切”,以免造成失败,经济上遭受损失。2.强烈的季节性由于天体运动,地球上的光、热、降水的供应呈现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作物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其生命过程在时间上与环境的季节变化顺序具有一致性,作物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季节差异的影响。
古人云“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和“不违农时”都说明了作物生产的强烈季节性。许多民间谚语,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芒种不可强种”、“处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及现代的水稻“不播五月种,不插六月秧”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季节的深刻认识。
要实现季季丰收,全年增产,必须合理掌握农时季节,使作物的高效生长期与最佳环境同步。 如果延误农时,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如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旱育苗方式,弥补积温的不足,延长水稻生育期,5月下旬插秧,不插6月秧,使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孕穗、开花和灌浆期处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之下,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紧密的连续性人类不断繁衍,对作物生产的依赖也连续不断,因此,作物生产也必须连续不断,一个生产周期与下一个生产周期、上一茬作物与下一茬作物都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的。 作物生产的连续性要求农业工作者要有长远的观点,做到前季为后季,季季为全年,今年为明年,年年持续增产,不能有短期行为。
4.对土地的依赖性土地是作物生产的空间基础和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农业资源。没有土地,作物生产就无法进行,许多人类的废弃物也不能经土壤转化再利用。
因此,必须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持地力不衰和土地的永续使用。5.系统综合性作物生产是作物、环境和人为措施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因素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作物生产要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采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妥善地处理和协调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生产的总体效益。
6.技术的实用性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作物技术和生产力。虽然作物栽培学也包含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能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和经济安全。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之所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就在于它的实用性,解决了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推广10多年,至今仍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技术。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所有植物的祖先都是单细胞非光合生物。植物通常是不运动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寻找食物。
植物是地球上主要的生命形态之一,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大多数的植物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门,是有花植物,其中还包括多种树木。
植物被种植,用来美化环境、提供绿荫、调整温度、降低风速、减少噪音和防止水土流失。人们会在室内放置切花、干燥花和室内盆栽,室外则会设置草坪、荫树、观景树、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坛花草植物。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爬山虎(boston ivy)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另有以爬山虎命名的文学作品。
爬山虎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藤茎可长达18公尺(约60尺)。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
表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条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红色。枝上有卷须,卷须短,多分枝,卷须顶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爬山虎。
叶互生,小叶肥厚,基部楔形,变异很大,边缘有粗锯齿,叶片及叶脉对称。花枝上的叶宽卵形,长8~18cm,宽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叶分裂成3小叶,基部心形。叶绿色,无毛,背面具有白粉,叶背叶脉处有柔毛,秋季变为鲜红色。幼枝上的叶较小,常不分裂。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鸟喜食。花期6月,果期大概在9~10月。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它对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能力。
爬山虎生性随和,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居然可达30~50平方米。
爬山虎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及压条法繁殖。
播种法:采收后的种子搓去果皮果肉,洗净晒干后可放在湿沙中低温贮藏一冬,保温、保湿有利于催芽,次年早春3月上中旬即可露地播种,薄膜覆盖,5月上旬即可出苗,培养1~2年即可出圃。
扦插法:早春剪取茎蔓20~30cm,插入露地苗床,灌水,保持湿润,很快便可抽蔓成活,也可在夏、秋季用嫩枝带叶扦插,遮荫浇水养护,也能很快抽生新枝,扦插成活率较高,应用广泛。硬枝扦插于3~4月进行,将硬枝剪成10~15厘米一段插入土中,浇足透水,保持湿润。嫩枝扦插取当年生新枝,在夏季进行。
压条法:可采用波浪状压条法,在雨季阴湿无云的天气进行,成活率高,秋季即可分离移栽,次年定植。
繁殖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种子沙藏和催芽。9月份当浆果成熟呈紫蓝色时立即采下,经过清洗、阴干,用0.05%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沥干后即进行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用45℃温水浸种两天,每天换水两次,然后以湿沙种子2:1的比例拌匀,置于向阳避风的地方,上盖草包,常喷细水保持湿润。约经20天,待有2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先把播种床整细理平,浇透水,种子和沙一起播于床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克。上覆1厘米厚疏松的林下腐殖质土,上搭小拱棚,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
幼苗管理。子叶出土后,薄膜在晴天要昼揭夜盖,阴雨天全天覆盖,以提高土温,促使出苗整齐,并可预防金龟子的危害。另外,要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移栽与后期管理。待真叶展开三片后,选阴天或下午三时以后,以1×1尺密度移植。植后立即浇清粪水(1:8)一次。梅雨季节切不可积水过久。两个月后,藤蔓一般长60厘米以上,此时可进行第一次摘心,以防止藤蔓互相缠绕遮光,并可促使藤苗粗壮。每月摘心一次,结合辅养。采取以上措施,到落叶时期,实生藤苗平均粗度可达0.5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圃栽种。
在生长期,可追施液肥2~3次。并经常锄草松土做围,以免被草淹没,促其健壮生长。爬山虎怕涝渍,要注意防止土壤积水。爬山虎耐修剪,在生长过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门窗处的枝蔓,以保持整洁、美观、方便。
注意以下病虫害: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常见蚜虫危害。
深秋的爬山虎
事实证明,种子繁殖也是一种好办法,其出苗率可达80%,苗期管理也较方便。压条可于春季进行,将老株枝条弯曲埋入土中生根。第二年春,切离母体,另行栽植。爬山虎的生命力极强,故而繁殖极易成活。小苗成活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栽时深翻土壤,施足腐熟基肥。当小苗长至1米长时,即应用铅丝、绳子牵向攀附物。
药用价值
功能药效
爬山虎的茎
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血、活筋止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来源:以根和茎入药。
采制:落叶前采茎,切段晒干,根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叶含矢车菊素(cganidin)。
性味:性温,味甘,涩。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25~50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根皮捣烂,酒调敷患处。
指原产热带、亚热带及南方温暖地区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必须在温室内培养,或冬季需要在温室内保护越冬。可分为以下几类:
⒈ 一、二年生花卉。如瓜叶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⒉ 宿根花卉。如非洲菊、君子兰等。
⒊ 球根花卉。如仙客来、朱顶红、大岩桐、马蹄莲、花叶芋等。
⒋ 兰科植物依其生态习性又分为:
⑴地生兰类:如春兰、葱兰、剑兰等。
⑵附生兰类:如石斛、万代兰、兜兰等。
⒌ 多浆植物:指茎叶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呈肥厚多汁变态状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凤梨科、龙舌兰科等科植物。
⒍ 蕨类植物。根据观赏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下面四类:
⑴庭园绿化蕨类。如翠云草、桫椤。其中桫椤又称树蕨,是最大的蕨类植物,高可达10多米。它是古老类群,在我国属濒危种,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另外,槐叶萍,满江红为水面绿化好材料。
⑵盆栽观叶蕨类植物。如石松、乌蕨、蜈蚣草、铁线蕨等。其中石松、肾蕨、铁蕨为重要切花配叶材料。
⑶垂吊蕨类植物。如肾蕨、巢蕨等。
⑷山石盆景蕨类植物。如卷柏、团扇蕨。其中团扇蕨是蕨类植物中形体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大小。
⒎ 食虫植物。如猪笼草、瓶子草等。在有些切花艺术中,常用来作艺术插花材料。
⒏ 风梨科植物。如水塔花、风梨等。
⒐ 棕桐科植物。如蒲葵、棕竹、袖珍椰子等观叶花卉。
10. 花木类有一品红、变叶木等。
11. 水生花卉如王莲、热带睡莲等。
种群(population)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个种群个体总数或生物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占该种群个体种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5.性别比例:指一个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
空间特征: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植物生长的特性有向光性、向水性以及向肥性, 意思就是植物会向着阳光水肥的地方生长, 说明植物可以进行生长调节。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主要靠一些激素进行调节。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社会性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其细胞中有旺盛的铁沉积现象,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
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
蜜蜂分类
独栖蜂
熊蜂属
蜜蜂属
无蛰蜂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