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的来源?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什么?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2-19 04:46:53

药用植物的来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什么?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生长在位于热带地区的海滩、珊瑚环礁、岛屿或沿海平原的森林群落。它们繁茂的植被包括高大的乔木、藤蔓植物、空气根、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等,生态系统内还有各种动物和昆虫。这种热带雨林又叫海滨热带雨林或者海岸热带雨林。

这种热带雨林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限制,它们通常生长在接受了充足的雨水,并且气温比较稳定的地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经常遭受暴风雨、飓风和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同时也会遭受人类开发和破坏的威胁。

这种热带雨林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地球上其他的雨林一样,它们能够为全球生态平衡提供保护,同时也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药用植物水培的利弊?

 理论上讲没有影响,因为营养液含有的是一些常被植物基础矿物质,鱼在其中长期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水培蔬菜是密闭的植物。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促进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农机制造、维修服务

最早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

中国栽培药用植物,从药食同源观点而言,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交通后,曾从国外陆续引进红蓝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可入药的各种植物到国内栽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述。栀、茜在古时常作染料,姜、韭则为日常食物,但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者皆供药用,反映了这些可获厚利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早就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栽培。此外,《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农书,记述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尤为详备,包括谷物、果蔬、竹木、花卉,以及桑麻棉葛之类,其中药食同用者也很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到了隋代还出现了中药栽培专著,如《隋书.经籍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著录有《种植药法》、《种神芝》各一卷,但两书均己亡佚作无存。

  唐初,国家曾在京师建立药园一所,用以栽培各种药物,占地三百亩。药园隶属于主管医疗和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并设置药园师职务,负责“以时种莳,收采诸药”,同时培训种植药材的专业技术人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翼方》中则扼要介绍了枸杞、牛膝、合欢、车前子、黄精、牛蒡、商陆、五加、甘菊、地黄等近20种常用中药种植方法。

  北宋嘉祐年间,本草学家苏颂著有《本草图经》,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重要本草著作。书中除详述每一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药材形态、品种鉴别及其他相关内容外,对部分药物亦同时简介其栽培要点,或提示某药为人家园圃所种,某药在某地多种之。四川自古为中药重要产区,不仅品种众多,名优特产道地药材也不少,附子即是其中之一。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彰明知县杨天惠,通过对该县附子生产实际的考察,写出调查报告性质的《彰明附子记》一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该县种植附子的具体地域、面积、产量,以及有关耕作、播种、管理、收采加工、品质鉴定等成套经验。

  元明及清,农书著作较多,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群芳谱》;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等,继续记载着有关药用植物的栽培内容,有的书还将药物栽培列为专卷,如《农桑辑要》列有“药草”门,《群芳谱》则列有“药谱”,表明对药用植物栽培的重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也记述了约180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其中部分可能是从老农老圃实地采访得来的。清代赵学敏、赵楷兄弟皆为医药学家,他们在所居养素园中曾 “区地一畦为栽药圃”。赵楷著有《百草镜》8卷,书中收载之药,有的即是他在养素园亲手莳栽的品种。赵学敏撰著《本草纲目拾遗》时,曾选用《百草镜》资料。他说:“草药为类最广,诸家所传亦不一其说,余终未敢深信,《百草镜》中收之最详。兹集间登一二者,以曾种园圃中试验。”说明养素园所栽的多为民间药,其栽种目的乃是实验研究。

  1949年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生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许多新的药材产区和药用植物种植场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编辑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材生产技术》等数十部专著,并对中药材生产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中药材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据报道,目前全国中药大面积栽培的约250多种,达到33.3万公顷(500万亩)以上,从品种和种植面积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新药材不断出现,进口药材不断减少,出口药材日益增多。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增强人民体质、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

亚马逊中热带雨林气候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也就是赤道附近,是热带气候的一种类型。

  热带雨林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这种气候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逊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的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左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还是有显著差异。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因此,热带雨林气候的显著特点就是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逊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的是什么鱼?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的鱼是珊瑚鱼。因为珊瑚鱼生活在热带珊瑚礁区域,这些区域一般都有丰富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珊瑚鱼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通过排泄物、咀嚼、清理植物等方式,维持着珊瑚礁区域的生态平衡。此外,珊瑚鱼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也成为了人们喜爱观赏的海洋生物之一。除了珊瑚鱼,海洋中也有其他一些生态系统独特、奇特的生物,比如海星、海龟、海鞘等,这些生物丰富了海洋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具有荚果的药用植物有哪些?

皂荚树的荚果。

本品呈圆纺锤形或歪椭圆形,长10~15cm,直径6.5~8cm,密布叶柄基部,顶端可见黄棕色膜状鳞片。叶柄基部扁三棱形,上宽下细,向内弯曲;表面黑棕色,微有光泽,背面有纵棱5~6条,中间l条明显隆起,有的上端可见1~2条呈飞鸟形皱纹,腹面亦有纵棱;质硬,横切面外皮黑色,内面淡棕色,有线形维管束2个,排成八字形。基部根茎外露。味微涩。

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科?

五加科,比如刺五加,五味子,人参,三七菊科,比如旋复花,紫菀,蒲公英,一点红,北败酱,菊花,禾本科,比如玉米须,淡竹叶,竹叶,薏苡仁伞形科,比如蛇床子,小茴香,川芎,白芷,暂时总结到这么多

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是什么?

药用植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族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随处可用。除防病治病外,还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是实现党和政府要使每个公民都享有医疗保健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

药材与药用植物的概念差别?

药材是药用植物器官的一部分,如植物桑的叶经霜是药用桑叶,根皮是桑白皮,果是桑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