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植被特征? 河滨植被特征?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2-29 05:12:04
北面多为热带雨林中部与中部就多为热带草原了,东南部有少量亚热带植被分布。特别是热带雨林对全球的影响大。
雨林的消失,意味着可能加速地球变暖,热带雨林的碳汇减弱,只会释放出来。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河滨植被多样,有树,有草,有灌丛
植被是地面最广布的地物,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又大,所有植物都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及植物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光谱效应,因而植被在遥感图像上较易识别,并且成为指示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水份等)的最好标志。
尽管植物种类不同,但仍有相似的反射波谱曲线。植物的基本波谱特征是:在可见光绿波段0.55μm附近有10-20%的反射峰,近红外线0.8-1.0μm间具有50-60%的强反射峰,直至3.0μm部分是衰减曲线。在红波段0.7μm和近红外线1.5μm和1.9μm附近具有强烈吸收。究其原因,红波段的吸收是由叶绿素吸收引起的,近红外波段的吸收是由细胞液和细胞膜的水分子造成的。
不同健康状况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健康的松树在可见光范围内,其反射率稍低于有病虫害的松树;在近红外部分则高于后者。同时还可看出病虫害程度加深,在近红外部分的反射率降低更多。实验还表明,不同种间的植物或不同环境的植物的反射率差异明显,集中表现在近红外波段和红波段,因此,分析这两个波段的反射率可对植被进行遥感研究。
热带沙漠植被稀疏,有的地方甚至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只有些耐旱灌木或速生草本植物点缀在沙漠中,根系发达、叶小多刺。如撒哈拉沙漠的柽柳,地上部分不过3~4米高,主根可深达20多米,没有叶子,靠枝干进行光合作用。
天然植被指未受到人为的影响,而依然在自然状态下发育的植被。在河边、湖岸、海岸等比较多地残存着天然植被。每一种气候都以同天然植被的独特结合为其典型。所谓天然植被,就是生长在人类没有改变或干扰其生长过程的地区的植物。现今已很少残存在人类居住区的天然植被,不但同气候有关系,而且同土壤、地貌、地下水,以及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生境特征密切相关。
天然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天然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布的普遍规律,决定天然植被分布格局,因而也是天然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
由于干旱缺水地表缺乏植被稀疏,常形成荒漠景观。
地带性明显是欧洲植被在地区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在气候具有一定大陆性和地形为平原的东欧,地带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苔原
苔原带分布在大陆的北部边缘,以及冰岛和新地岛的沿岸地区。
(二)针叶林
针叶林带分布在欧洲北部,它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脉与西伯利亚针叶林相接,南达57°-58°N。
(三)针叶-阔叶混交林
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针叶林带以南,其南界大体上为克拉科夫-卢 茨克-基辅-梁赞-喀山一线。林带西宽东窄。
(四)阔叶林
欧洲阔叶林分布的面积很广,包括整个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山地除外)。喀尔巴阡山脉以东,阔叶林的面积显著收缩,往往不能形成连续的带状分布。
(五)草原
草原带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南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例如,乌克兰针茅、细叶针茅、俄针茅、棱狐茅等。南乌克兰、北克里木、下伏尔加等地属于干草原,植被变得稀疏,除生长上述草类外,还有蒿属、冰草属植物。
(六)半荒漠和荒漠
欧洲东南部的里海低地主要是半荒漠植被,其特征是:植被很稀疏,蒿属植物显著增加,短生植物比重很大。
(七)亚热带硬叶常绿林
南欧除波河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以外,都属于亚热带的范围。
植被的特征如下:
1、因为植物不会走动,所以它们的变化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生命周期也与四季同步,植物以结籽、落叶等方式来抵抗冬天或干旱的季节。它们还有许多独特的生存本领。比如,植物具有分主组织,细胞还具有全能性,使得它们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任何一个单一的植物细胞组织会长成一个具有各种细胞类型的新的植株,这是动物所不能比的。截去一只动物的臂或腿,其惨状可想而知,而对植物来说,只要把失去的部分再长出来就行了。
2、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同时,随着土壤性质的变化,又能促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例如,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暗棕壤,是在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但是当森林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受到破坏后,土壤水分的蒸腾量大为减少,土壤由于变湿,促进了草甸植被的发展,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暗棕壤逐渐演变为富含腐殖质的黑土。
树林的植被有不能形成维管束的苔藓类、食用菌类丶灌木类丶乔木类
植物有各自不同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这三个温度被称为温度三基点,划定了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下,植物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健壮、不徒长。最高、低温度则是植物对温度忍受的临界点,超过这个范围极易导致花卉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的温度三基点与原产地气候条件有关。原产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温度三基点偏高,分别约为10℃、30—35℃、45℃;原产温带的植物,温度三基点偏低,分别为5℃、25~30℃、35~40℃;原产寒带的植物生长的温度三基点更低,北极的或高山上的植物可在0℃或0℃以下的温度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很少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