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有多少种? 诗经中的马有多少种?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3-21 08:13:44
植物的种类繁多,据估计全球有超过40万种已知的植物。这些植物包括树木、草本植物、花卉、藻类、苔藓等。每年都有新的植物被发现和命名,因此植物的种类数量可能还在不断增加。植物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则,每个植物都有一个唯一的拉丁学名。植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和药物资源以及美化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
马,在《诗经》中的称谓有五十多个。
《诗经》中的马按颜色分,称呼最多。色纯的分,“骊”(纯黑色的)、“駽”(xuān,青黑色的,铁青马)、“驖”(tie,赤黑)。色杂的,分“驳”(不纯,红白色)、“騧”(gua,身黄体黑)、“駂”(也作鸨,骊白毛杂)、黄(黄而杂红的)、駓(pi,黄白杂的,“桃花马”)、骓(zhui,清白杂的)、騂(xing,赤色的,红黄色的)、駰(yin,非白非黑,灰色,有杂色的)、騜(也作皇,黄白相间的)、骐(青黑成纹象棋道的)、驒(tuo,青黑色而有斑纹像鱼鳞的)、驎(骐驎,色有深浅,斑驳隐鳞,今之连钱骢)。
按部位特色分,驈(yu),身黑而胯下白的,股间白色的黑马;驔(diàn),黄色脊毛的黑马,小腿长白毛的;鱼,两眼旁边毛色白的;騵(yuan),赤毛白腹的;骇,四蹄皆白;馵(zhu),后左脚白色的,。按鬃在马身上的突出色彩,分骆,白马黑鬃;雒(luo),黑马白鬃;駵(liu,骝),红马黑鬃;騢(xia),红白鬃。
按品种性质分。骁(xiao),良马;驹,少壮之马;牡,公马;駉(jiong),肥壮的公马;騋,高七尺;骄,高六尺。
按使用分。騑,两旁挽车的马;骖,一车驾三马。又騑又叫骖。驷,一车驾四马。服,一车四马中的两匹。
《诗经》中马的名称如此之多,说明马在早期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养马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特别是贵族,很讲究养马,所以用毛色来区别马,区分得那么细致显得人们对马的熟悉与认真,同时也说明汉语词汇的丰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光马一样都有这么多词语,可见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世界事物认知的深刻。马的作用是驾车,一般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马车在当时的交通中很重要,也能显出社会地位和排场。《诗经》中没有骑马的纪录,说明那时人们确实还不懂得骑马。现代生活中马已不重要了,马的细小种类一般人已不注意,因此用一个马字足够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
风是“诗六义”之一,是指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 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2.莼菜之手
3.飞蓬的性情
4.粗粝与温柔——萎蒿
5.U盘一样的水芙蓉
6.风羽之物——白茅
7.悲感的熔池——黍
8.有女同车——木槿
9.爱的使者——萱草
10.艾蒿
11.色彩的精灵——蓝
12.野马葛藤
13.勾连之物——卷耳
14.泯嘴一笑——桃
15.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18.梨的琐忆
19.梅之女
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21.写给母亲——酸枣树
22.被戏说的——匏瓜
23.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24.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25.暗夜一激灵——蒺藜
26.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27.麦性
28.竹林
29.桐音
30.家园里的桑
31.芄兰
32.木瓜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34.救治妇仁——益母草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36.不言之果——李子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39.千古黄叶
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
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42.风吹佩兰——兰草
43.美的芍药
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47.故乡的托词——榆树
48.多子多福——花椒
49.稻梁谋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51.芦苇之伤
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53.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54.犹如紫云英般的爱恋
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56.落鸟承林——榛树
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58.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59.淬火的菩提
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61.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138种
1、薇(荒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先秦佚名《小雅·采薇》
2、苹草、水藻
采苹--【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3、榛树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先秦佚名《国风·邶风·简兮》
4、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先秦佚名《国风·秦风·蒹葭》
5、檀树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先秦佚名《国风·魏风·伐檀》
飞蓬,又名狼尾蒿
飞蓬的名 字,取的是被风吹折的茎叶飘在风里的姿势。 飞蓬一样的发丝之下, 是一个失去了坚实、稳固、温暖气息的空荡荡世界。 但飞蓬乱丝如飞, 生命力却是极强的,它长遍大江南北,可以随处生随处长,骨子里是 另一副固执和坚韧的心性 8、木槿: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舜:植物名,即芙蓉花
A.国风 《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吊兰,檵花,萼距花,叶子花,毛冠可爱花
吊兰:又称:垂盆草、挂兰、钓兰、兰草、折鹤兰、空气卫士,西欧又叫蜘蛛草或飞机草,原产于南非。
檵花,又名:檵木、山漆柴、铁树子。嫩枝、新叶、花序、花萼背面和果,均有淡棕黄色星状短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8~20毫米,先端短尖头,基部钝,不对称,全缘,革质;叶柄长2~9毫米。
萼距花千屈菜科、萼距花属灌木或亚灌木状,高30-70厘米,直立,粗糙,被粗毛及短小硬毛,分枝细,密被短柔毛。叶薄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稀矩圆形,顶部的线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下延至叶柄,幼时两面被贴伏短粗毛,后渐脱落而粗糙,矩圆形,深紫色,波状,具爪,其余4枚极小,锥形,有时消失;突出萼筒之外,花丝被绒毛;子房矩圆形。
叶子花观赏价值很高,叶子花在故乡巴西,妇女常用来插在头上作装饰,别具一格。欧美用三角花作切花。叶子花还是一味中药,有散痢消肿的效果。
毛冠可爱花,亚洲热灌木绿植,喜光喜温湿。可以供人们观赏,还可以入药。
、采薇(女孩)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唐 · 王绩《野望》
2、薇晓(女孩)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宋 · 秦观《春日》
3、言薇(女孩)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 先秦 · 佚名《草虫》
4、槿薇(女孩)
紫薇朱槿花残 —— 宋 ·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5、诗薇(女孩)
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 —— 宋 · 晁端礼《雨霖铃·槐阴添绿》
6、薇玲(女孩)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 唐 · 白居易《简简吟》
7、菱薇(女孩)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 唐 ·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8、素薇(女孩)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 唐 · 李商隐《房中曲》
9、元薇(女孩)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 唐 · 杜甫《归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