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植物是怎么来的?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7-20 22:47:54

我们地球上的泥土看似平凡,其貌不扬,但其实土壤是蕴育万物生灵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生产、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土壤的支撑和润泽。为什么泥土中会源源不断地长出植物来呢?那还要从土壤的特征说起。

一、土壤的组成

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出,土壤的是由一颗颗细微的石头颗粒组成的。地球表面最初形成的时候都是固态岩石,经过上亿年的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和风吹雨打、日晒雨林的侵蚀,加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岩石逐渐演变为细小的颗粒,成为土壤的组成主体,从颗粒从大到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和黏粒。从物相组成来看,土壤主要包含固相(矿物质、有机质等)、液相(水份和水溶液)、气相(土壤中包含的空气)三类。对一般土壤组成的分析来看,在固相中,矿物质约占90%左右、有机质根据土壤类型占比为1%-10%。

二、土壤的类型

土壤的类型受区域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矿产成分以及动植物的影响而不同。世界上土壤根据性质分类有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不同,也可以细分为冰砂土、灰化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红褐土等。中国在1989年对我国土壤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分为12个土纲、61个土类、231个亚类,由于分类太细,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球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

三、土壤的养分

地球上的土壤与月球采来的土壤样品,虽然都叫土壤,但成分不同,其中最核心的不同就是地球上的土壤中含有腐殖质,这也是地球上的泥土能够长出植物的根本原因。腐殖质是微生物改造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果,同时也受益这种改造。主要来源是动物的尸体、植物的落叶、枯枝等,其成分主要有C、H、O、N、S、P等,腐殖质层越厚,表明土壤的肥力越高,植物就像我们吃饭、喝水一样,通过根系把这些营养物质吸收进躯体内,与吸收阳光、呼吸空气一起,成为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另外,腐殖质也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疏松度,增强土壤的保水保温保肥能力。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黑土,其实就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这些黑土形成历史悠长,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资源。

(土壤有机质来源)

(我国东北地区广袤的黑土地)

四、土壤的保护

随着近现代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部分地区对自然和土地的利用和索取已经超出了资源承载限度,耕地的大量占用,大量农药、化肥的施用,农村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和掩埋,产业转移引发的土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土地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发生了改变,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肥力下降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再加以扭转,泥土生长力势必不断萎缩,我们人类的生存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加快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2018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简称“水十条”),与大气、水污染防治并列为三大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提到了重要日程。各省也分别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吉林省出台了《黑土地保护条例》,都对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风险管控与修复、加大科研与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定。相信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土地将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