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植物国宝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8-26 18:41:59
珙桐(gǒngtóng)为落叶乔木。
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
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
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父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父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
中国国宝级四大珍稀动物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中国国宝文物号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
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他签押的《五色鹦鹉图女史箴图(东晋) 》,还有宋代擅长画墨龙的陈容的《九龙图》女史箴图(东晋) 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四羊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等等...英国国花,又名:玫瑰,这里的玫瑰特指红蔷薇和白蔷薇,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枝条较为柔弱软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较少用于育种,近来其主要被重视的特性为抗病性与耐寒性。
它属蔷薇科、蔷薇属直立灌木,茎粗壮,丛生;小枝密被绒毛,并有针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弯曲、淡黄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绒毛。
中国现代国宝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等等。
1、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
2、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3、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
4、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5、朱鹮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中国素有“宝玉石之国”的美称。目前,中国已发现宝玉石332种。其中,宝石51种,玉石121种,有机宝石12种,观赏石122种,砚石26种。宝玉石产地达6000余处。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经指出:“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色彩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
遗憾的是,在历史上中国素来没有评选国石的习俗。
花大中国的国宝花是牡丹花
牡丹原产中国,是我国的国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
卢浮宫博物馆羁留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
吉美博物馆还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
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
巴黎等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均与卢浮宫不相上下……
大熊猫是珍稀动物,长的十分漂亮,外观黑白先明,皮毛油亮,人人都喜爱他。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一共6件,传国玉玺,传国之宝和氏璧,“北京人”头骨化石,乾隆的九龙宝剑,明朝永乐大典,慈禧的夜明珠。